谷毅博
摘 要:在建筑工程建設中,由于對合同理解失誤、法律意識淡薄等情況而引發的合同糾紛進行研究,就要進行全面的分析,將施工隊與建設單位之間的合同糾紛進行有效地控制,把握其中的關鍵環節,本文就合同糾紛重點的事項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合同糾紛;防范措施
1.建筑工程合同的法律內涵
1.1建筑工程合同的特點
建筑工程合同應采用書面形式,這樣一旦出現糾紛時,有案可查,這是建筑工程合同的第一個特點。其次,建筑工程合同有一定規模的建設項目要按招標程序辦理。招標投標是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是市場經濟的一種競爭機制,因其具有科學性、效益性、公平性和安全性等優點。總體而言,建筑工程合同有標的特殊、履行期長、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等特點。這就要求在簽訂建筑工程合同時,無論在文本結構和內容上,都要反映和適應這些特點,促使當事人嚴格履行自己的義務和職責,提高建筑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2建筑工程合同的效力
建筑工程合同作為合同的一種,要遵守《合同法》和《民法通則》規定的一般原則。包括:平等、公平、自愿、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原則;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原則;禁止權力濫用和協商一致原則等。根據《合同法》第58條和《民法通則》第52條的規定,建筑工程合同的生效還需要滿足以卜四個條件:合同雙方主體資格必須合法;合同內容必須不違背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合同所必須的法定程序已經履行。
2.合同糾紛形成的原因
2.1整體性的原因
在進行施工過程中,由于對合同中的某個或幾個事項理解有誤,施工管理人員與技術施工人員都沒有發現自己的失誤的存在,就進行建筑施工。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項錯誤也都沒有很好的重視起來,究其原因就是承包商的業務能力欠缺,對一些重要的具體細節事項沒有很好的進行研究就進行施工,導致在竣工或施工過程由于甲方在監工過程中發現有重點失誤現象的存在,根據與合同的對比,發現有較大的偏差,就會造成合同的糾紛事件的出現。
2.2施工人員的技術失誤
對于在建設施工過程中的技術施工一項,應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對于承包商的內部員工的技術來看,有較大的技術偏差存在,在進行施工建設過程中,技術性的失誤就會造成建筑物的建筑整體偏差性的產生,使雙方的合同中的各項條款在實施過程中也就產生偏差。甲方在進行監工過程中,發現建筑質量問題進行調查,發現是由于偷工減料、或者是施工技術不過關引起的,就會導致甲方與施工方的合同糾紛現象的出現。而技術性的失誤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原因,施工隊管理人員應該進行重點的掌控,使其能夠有較好的發展與進步。
2.3工程款發放有誤原因
在進行工程款的發放過程中,由于沒有進行及時的實施,沒有按照合同中規定的日期進行發放,就會導致施工企業的領導與員工對甲方有意見,根據合同中規定的準確事項進行對照,使其產生合同糾紛。
2.4工程設計不合理原因
進行工程設計是非常重要的一項,雖然在合同規定中對建筑施工設計的規定是很模糊的,但是在進行施工設計過程中,由于沒有正確的方法做指導,沒有科學靈活的手段進行滲透,設計出來的東西有可能就與設計施工的完整性與安全性協調不起來,當發現建筑建設有較大偏差的時候,就會引起雙方的合同糾紛。
3.建筑工程合同糾紛的處理及防范措施
建筑工程合同糾紛在處理上,如涉及建設工程價款,實行優先受償權。如建設單位在工程價款支付不及時引發糾紛,施工單位可以申請拍賣已建工程,獲取折價補償。明確并落實各方責任義務,根據合同中規定的各方的責任及義務,確定責任歸屬方,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
3.1規范合同評審環節
在簽訂建筑工程合同前,應按照程序先行開展合同評審,邀請專業法律人員共同擬定工程合同。對合同條文加以逐條對比,確定其符合招投標法、建筑法、合同法及地方政策條例的規定。簽訂合同后,確認其合法有效后加以履行。涉及到大項工程,要嚴格審查合同條文,重點關注權利義務不相匹配的相關規定,保障建筑企業經濟效益及社會聲譽。
3.2做好合同對方資質、信用的調查工作
首先,針對大項工程建設,要參考合同法關于該類工程的規定,確定建筑工程項目具備國家批準立項資格及建筑工程可行性報告;其次,調查工程業主建設執照、經營范圍、建設資質、法人代表、資金狀況、投資情況等要素;確保其到位屬實;再次,對分包人的相關資格、等級、經營方式及范圍、法定代表、委托代理、資質信用、施工水平和能力等方面加以綜合審查,確保其合法、有效。
3.3強化合同履行環節的監管
建筑合同在履行環節,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做好實時監控,做好各方面的協調溝通,創造合同履行的良好環境。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各項原始數據、基礎資料要及時收集并整理,以便為糾紛處理提供數據憑證。建筑合同的履行過程,盡量采用文字記錄的形式加以明確,并爭取合同各方,如工程設計方、工程施工方、工程監理方、工程業主及相關工程管理部門負責人的簽字確認;此外,還要密切監控工程分包方,確保建筑工程質量水平符合合同規定,避免其在施工過程中出現質量缺陷,導致企業經濟及聲譽受損。
3.4依托法律監管,及時跟進工程款的回收
施工單位在完成建筑工程施工任務并將工程交付后,應按照建筑合同的規定及時回收建設工程款項,保障建筑企業經濟效益的實現。在工程款項的回收上,建筑施工單位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建筑合同的要求,采取合法途徑。在工程款項回收方式上,盡量采用非訴訟的方式進行,如實際需要,再借助訴訟方式加以催收。此外,要及時支付建筑材料供應方及建筑分包人的款項,避免款項糾紛波及建筑企業的社會聲譽。
4.結語
綜上所述,對建筑工程中的合同糾紛事項進行良好的控制處理,就要將其發生的根本原因進行研究,保證技術性的工作失誤不再發生,嚴格按照國家的規定的進行實施控制,真正將單位與單位、人與人之間的糾紛、沖突等控制好,使合同糾紛案件能夠不斷減少。
參考文獻
[1]唐輝.建筑工程合同糾紛的處理與防范措施[J].才智,2015(33):199.
[2]張元元,章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風險防范[J].中華建設,2013(09):116-117.
[3]申森.如何加強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對策探討[J].企業導報,2013(05):79-80.
[4]徐瑋.建筑工程合同糾紛的處理及防范措施[J].中華民居,2012(03):247.
[5]趙蓉.建筑企業工程合同管理淺析[J].現代商業,2010(21):110-111.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