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磊 李海艷
摘 要:考慮到目前中小學校大門建筑重要性,從功能入手,探究大門建筑的創作手法,總結出大門設計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中小學校大門;創作手法;關鍵因素;
1 學校大門建筑的重要性
校園環境設計是一個整體工程,也是一個系統工程,校門設計是其中很關鍵的部分,按照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大門是極具象征意義的,它是單位形象及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通過大門可以全面、深刻地展示學校的思想、文化和歷史,展示學校的精神狀態、管理經營水平,展示學校的特色、文化品位、教學精神等,從而增強對學校的認同感,提升學校的社會價值。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考慮到服務人群為未成年群體,在校期間,安全保護尤為重要,因此中小學大門設計思路上還是以封閉的環境模式為主。
大門作為學校校園空間序列的起點,是校園空間與城市空間的臨界點,是城市景觀與校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形象標志性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門的本體包含空間與形式雙重意義。作為穿行、過渡和防御空間的功能意義;穿行功能導致邊界中斷而產生的視覺集中點的標志意義。前者更為重要,成為設計中的指導思想。
2 學校大門的功能
學校大門的功能體現在這一個方面:通行功能,安全功能,標識功能,紀念功能。
3 學校大門的組成及創作方法
3.1大門組成
學校大門平面主要由大門、值班室、圍墻、外廣場、內廣場等部分組成。大門的體量很小,但其設計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需要內容與形式相統一、注重歷史傳統的表達、強調景觀設計和挖掘地域性文化性等方面探求創作方法。
3.2 創作方法
大門入口的空間處理包括外廣場空間和內廣場空間兩大部分。外廣場空間與城市空間直接相連,門前交通流量較大,尤其節假日人流、車流更為集中,門前廣場負有緩沖交通的作用,門內廣場空間起到分導人流和組織序列空間的作用,把學校外人流從城市空間引導到校內空間,這是大門主要的功能性要求。
根據孩子年齡不同,小學接送普遍,人流、車流瞬間集聚,疏散要求較高,等候區域的設置可緩解周圍交通堵塞壓力;相對于初高中而言,孩子獨立性較強,家長接送對大門造成的壓力較弱;因此大門設計應結合各階段學生特點,準確定位大門性格特點。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根植于本土地域的獨特文化資源,學校大門作為向外界宣傳文化精神的媒介,彰顯文化氛圍,強調校園精神特征,承擔傳承歷史文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任何建筑都根植于一定的場所,從大門的選址到單體的設計,都離不開對自然氣候與地形、地貌的考慮。兼顧物境與意境的共存體,充分表現出校園環境的內在含義和校園的生活本質,才能形成區別于其他場所且含有自我特質的校園大門空間景觀。
學校大門設計應結合當地社會、文化、歷史和當地居民風俗習慣,考慮城市形態和原有建筑的基本特征。大門作為從城市空間到校園內空間的過渡;從屬于城市景觀,造型服從于城市區域的整個規劃要求,其造型設計意念、材料都應與城市建筑協調一致,避免對周圍建筑物原本連續的城市空間序列破壞。
4 影響設計的關鍵因素
大門設計綜合考慮須把握好以下幾點:
1)以人為本。考慮到學校大門的實用功能,充分考慮師生出入通行、遮風擋雨、候客、行人小憩等。2)充分反映學校文化品位。學校是一個高雅的場所,校門不要用太華麗、輕浮和商業化的建筑材料,應以穩重、充滿文化氣息的建筑材料實現設計手法的展現(圖片1)。
3)大門要反映學校的歷史文脈和歷史精神,承載歷史積奠的厚重文化感(圖片2)。
4)大門氣勢要恢宏,體現中國建筑美。不僅承載歷史、展現現在,還要包容未來。
5)大門規劃設計總的環境意念,首先體現在開放型的空間布局與城市空間、環境空間的融合與連接上。
5 結語
綜上所述,大門作為學校空間轉換的過渡地帶,是聯系學校內外的交通樞紐,也是校內景觀、空間序列的起始,是學校文化、歷史和特色的反映。伴隨著教學類建筑更新步伐加快,建筑形式越來越豐富,人們對于學校大門及入口的設計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因此在設計中應當認識到其重要性,考慮設計需求和關鍵影響因素,合理運用創作方法,滿足業主對其鮮明性和實用性等方面的需求。
(作者單位:中國建筑技術集團有限公司遼寧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