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年里,以色列的極端正統派經歷了許多生活方式的改變,并在許多新問題上提出了挑戰。隨著這些變化的主要問題之一是極端正統派的各部分融入到以色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程度。在本文中,我將介紹兩種不同的相沖突的趨勢,這些趨勢可以在對這些變化的各種響應中看到。
最近幾年以色列極端正統派社會在諸多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就業市場的參與,軍隊招募和國家志愿服務,職業和學術研究登記注冊等。其中一些關鍵的進程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而另一些則受到政治、社會、技術等方面的影響。相對于其他社會而言,極端正統派社會已經以一種自然增長的方式擴張。這引發了很多問題,涉及以色列未來政治,安全,經濟和社會性質等諸多方面。
從歷史的角度看,自以色列國成立以來直到最近,似乎可以清楚地看出這樣一個進程:極端正統派自主地從以色列整體社會孤立和分離。這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體現:居住地、教育、媒體(報紙、廣播、互聯網)等等。因此,大家期待極端正統派社會在就業,征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變能夠促使他們對以色列社會更大程度的參與,使極端社區與以色列一般社會更加親密。為此,我將從住房、就業和職業學術研究等方面舉例說明。
住房
過去,絕大部分的極端正統派人口居住在靠近國家宗教圣地和世俗人口的地方,特別是在耶路撒冷城市,特拉維夫市。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建立了獨立的極端正統派社區,隨后是全新的極端正統派城市。國家宗教和世俗居民離開了這些社區,將他們變成極端正統派的飛地。所以,今天幾乎所有的極端正統派人口都居住在明顯的極端正統派聚集區。在混合居住的社區,緊張局勢和不同意見往往圍繞各種問題出現,例如在安息日開車,猶太教堂和學校的分配,社區管理,以及其他類似的問題。盡管在極端正統派社會中出現了上述變化的進程,但在地理隔離的趨勢上似乎并沒有改變。住房的主導趨勢是各方建立獨立的社區和城鎮,似乎沒有一方對生活在綜合住房中感興趣。
就業
在過去的幾年里,以色列政府與公共慈善組織合作,發起了鼓勵極端正統派社會就業的計劃。這些計劃旨在創造就業機會,鼓勵雇主雇傭極端正統派員工,并同時對極端正統派人員進行必要的職業和就業領域的培訓。這一行動顯著增加了極端社區內的就業率,包括婦女和男子。
許多從職業和學術研究學校畢業的年輕的極端正統派,在一般的就業市場找到了工作,不管是在私營部門還是在公共部門,盡管最初到一個綜合的工作場所是一種挑戰,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可以看到,有不同的方法將極端正統派部門整合到一般就業市場中參與就業。核心問題是它是否有更可行的方法,保持極端正統派和其他部門之間的隔離,或者將他們納入整合就業。在這一點上,似乎最明智的說法是,這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因為不太可能為所有想進入業市場的人創造足夠的隔離的工作。另一方面,如果我們不為那些選擇如此的極端正統派的人找到隔離工作的解決方案,我們將無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勞動力的全部潛力。
職業教育和學術研究
極端正統派方面在提高就業率所采取的步驟中,許多活動旨在鼓勵男性女性加入職業培訓項目和學術機構。這個人口方面展現出一種勢不可擋的傾向,為滿足他們的需要和宗教需求而設計獨立的項目,無論是單獨的職業培訓項目,獨立的學術機構,或獨立的極端正統派學院分支。
從以上的陳述中可以看出在極端正在經歷的變革過程中存在兩種沖突的趨勢。第一個在工作場所,以色列國防軍和高等教育中保持隔離,另一個是在與相同的方面能夠融入主流社會。第一種趨勢源自對極端的描述,認為極端的狀況是以色列國內“猶太的流散者”,根據這種方法,那些遵守《托拉》戒律及其各個條款的人必須使自己盡可能的與周圍的人群分開隔離,這樣才能保持他們的宗教認同和信仰。第二種趨勢來自于另一個觀點,認為以色列的所有人是一個整體,既包括那些遵守戒律也包括那些不遵守戒律的人,并且,這些不同并不妨礙共同生活在一起,猶太教教導所有的猶太人都是兄弟。這個展望盡管存在巨大差異和分歧,但也證明了可以生活在一起,盡管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和廣泛的分歧。
這里提到的兩個沖突的趨勢并不僅僅取決于極端正統派世界的內部進程。他們也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共普遍流行的氣氛的影響。本·古里安(以色列第一任總理)的國家的概念和熔爐政策對極端的生活方式是真正的和切實的具體的威脅。極端正統派猶太教沒有興趣融入世俗的、西方的、猶太復國主義的社會,事實上,他們的文化隔離和防衛塹壕已經超越了信仰。
近期,多元文化的概念已經取代了大熔爐的概念,著有效地減少了極端正統派社區的生存焦慮恐懼。這種看法承認極端權利,保持其獨特的文化,同時鼓勵他們完全地融入就業,學術研究,軍事和志愿服務。這就是如何讓極端人士在世俗的環境中工作,在國防軍服役和學術研究能夠感到舒適的原因。
以色列社會正處于經受考驗的時刻。以色列社會真的希望在使他們保留自己的文化身份的同時包含接納極端正統派部門嗎?或者這只是一種口頭的,掩蓋了想要改變極端正統派信仰和生活方式的愿望?我相信在以色列的未來,可以找到一個完整的,共同生活的方式。在極端正統派社會發生的變化看來,今天是必要的和積極的。但最重要的任務是解決面臨的問題,這別無選擇,更新極端正統派,與整個以色列社會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Heilman,Samuel,Defender of the Faith:Inside Ultra-Orthodox Jewry,Schocken Books,1992.
[2] Shafir,Gershon and Yoav Peled,Being Israeli:The Dynamic of Multiple Citizenship.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3] Shilhav,Yosseph,Ultra-Orthodoxy in Urban Governance in Israel,Ahva Cooperative Press,1998.
[4] Stadler,Nurit,A New-Worn Tallis for a New Ceremony:Trend in Israeli Haredi Culture,Academic Studies Press,2012.
[5] Sainuel C.Heilman and Menachem Friedman,The Haredim in Israel,Jewkh Communal Affairs Deparbnent,1996.
作者簡介
夏芳(1992.04),女,民族:漢,籍貫:河南省開封市,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史。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