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亞紅,羅春芳,楊 龍,歐珍貴,郭春運
(貴州省農業科學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貴州 興義 562400)
葛根(Pueraria DG)為豆科蝶形花科1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是一種開發前景廣闊的藥食兩用作物,為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收藏品種[1],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在維持心血管系統穩定性、保護腦神經、抗氧化、防止肝腎損傷、改善代謝與免疫功能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藥理作用,具有可觀的臨床應用前景[2];隨著葛粉、葛根口服液、葛根粉絲、葛根飲料、葛根菜肴配料及葛根酒等葛根功能食品[3]開發,我國云南、河南、江西、廣西、廣東、四川[4]、貴州[5]等地葛根產業發展迅速。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葛根苗木質量影響苗木成活率低,造成產量低、投入成本增加,經濟效益減少,有的地區甚至由于引進的苗木質量問題,導致整個葛根產業的崩潰等嚴重問題。
近年來隨著葛根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進行了葛根種質資源方面[6-7]、葛根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和臨床研究[8-9]、葛根營養成分分析[10]、葛根淀粉性質研究[11]、葛根高產栽培技術[12-13]、葛根育苗技術[14-15]方面的研究,但對不同育苗方式對成苗率及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影響未見報道。本試驗主要針對苗木雜亂、成活率低的問題,通過不同育苗方式的成苗情況,不同育苗方式苗木的生長情況及不同苗木的移栽成活率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為葛根生產中鑒別苗木質量提供基礎理論,為葛根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依據。
供試材料為2010年以來各地推廣種植較多的4個葛根品種:贛葛1號、QS08-1、QS08-2、QS08-4,扦插葛頭、插條、壓條均為1年生,插條級別為:老枝為距地面1 m以下的藤條、中老枝為距地面1~1.5 m的藤條,嫩枝為距地面1.5~ 2 m的藤條。
育苗地為貴州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大棚,海拔1 050 m,棚內溫度25℃,土壤為黃砂壤,pH6.8,土壤養分:全氮1.792 g/kg,有效氮136.918 mg/kg,全磷0.975 g/kg,有效鉀51.653 mg/kg,有機質3.177%。
供試地點為貴州省貞豐縣納孔村,海拔1 100 m,年均溫16.5℃,年降水1 290㎜左右,土壤為黃沙壤,pH7.71,土壤養分:全氮1.1 g/kg,有效氮53 mg/kg,有效磷11.7 mg /kg,速效鉀38 mg/kg,有機質14.18 g/kg,土壤肥力中等、一致,前作為蔬菜。
試驗包括不同品種葛頭育苗、不同品種壓條育苗、不同品種不同部位扦插育苗、藥劑處理同一品種不同部位扦插育苗的發芽情況研究及不同苗木對移栽成活率的影響。
1.2.1 育苗圃建設 在大棚內用火磚圍成長25 m、寬1 m、高40 cm的育苗圃,將細碎后的土壤按深度30 cm鋪平,澆水使土壤濕潤;為保證試驗數據更接近生產,育苗地均未施用任何肥料。
1.2.2 葛頭育苗 采用隨機區組單因素排列,試驗設4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重復100個芽;苗圃內挖15 cm的淺溝,采收新鮮健康的葛頭切成2~3塊,按每塊間距10 cm左右、傾斜30°平行排放好后,蓋土至葛頭露出圖面3~5 cm,澆透水搭上小拱棚,拱棚內溫度30℃,濕度在65%~75%之間,苗高15~20 cm時揭膜煉苗。1.2.3 不同品種不同部位扦插育苗 采用隨機區組雙因素排列,A因素為品種,B因素為不同部位枝條,A因素設4個處理,B因素3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重復100個芽;將采集保存的藤條剪成小段(每段2~3個芽),與地面成30°斜插于苗床,入土4~5 cm,蓋細土剛好過芽點,澆透水搭上小拱棚,拱棚內溫度30℃,濕度在65%~75%之間,苗高15~20 cm時揭膜煉苗。
1.2.4 壓條育苗 大田葛苗藤長2 m多時,選粗壯藤條在每葉節下先松土,然后將葉節放于松土上,用土蓋住葉節(留梢),待葉節生根后,截斷兩端莖稈,讓其獨立生長,壓條期間溫度在17℃,土壤濕度在60%~75%之間。
1.2.5 不同藥劑處理同一品種不同部位育苗試驗 試驗品種為QS08-1,供試藥劑為75%赤霉素結晶粉、75%吲哚乙酸粉劑、20%萘乙酸粉劑,1∶1 000倍液浸泡30 min,以清水作對照。采用隨機區組雙因素排列,A因素為藥劑,B因素為不同部位枝條,A因素設4個處理,B因素3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重復100個芽。將采集保存的藤條剪成小段(每段2~3個芽),與地面成30°斜插于苗床,入土4~5cm,蓋細土剛好過芽點,澆透水搭上小拱棚,拱棚內溫度30℃,濕度在65%~75%之間,苗高15~20 cm時揭膜煉苗。
扦插苗為當年1月育苗、3月移栽,壓條苗為7~8月壓條、次年3月移栽,采用隨機區組單因素排列,設5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重復300株苗,以壓條育苗為對照。移栽前結合施肥對土地進行一次耕翻,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廄肥2 000 kg,雙行起壟,壟面寬2 m,壟高60 cm,壟距30 cm,株距80 cm,苗木與土面成30°斜插于壟上。
試驗數據采用DPS軟件新復極差法進行統計分析。
由表1可知,葛頭育苗木質化程度高,平均生根數在10條以上,根系發育好。不同品種葛頭育苗發芽率有差異,其中QS08-1、贛葛1號葛頭發芽率均在90%以上,比QS08-4發芽率64.67%分別高29.33%和26.33%(絕對值,下同)、比QS08-2發芽率49.67%分別高44.33%和41.33%,差異極顯著。

表1 不同品種葛頭育苗發芽及苗木性狀
由表2可知,不同品種相同部位之間發芽率差異不顯著,根系生長情況比較接近:老枝發芽率高達88.33%~91.33%,苗木木質化程度高,生根數均在8條以上,根系發育好;中老枝發芽率較低達38.67%~41.33%,木質化程度較低,生根數5~8條,根系發育較弱;嫩枝發芽率很低為15.67%~16.00%,木質化程度低,生根數少于5條,根系發育弱。而同一品種不同部位之間差異極顯著,多重比較結果顯示:贛葛1號老枝發芽率91.33%,比中老枝發芽率40.00%高51.33%,比嫩枝發芽率15.67%高75.66%;QS08-1老枝發芽率90.00%,比中老枝發芽率41.33%高48.67%,比嫩枝發芽率16.00高74%;QS08-2老枝發芽率88.67%,比中老枝發芽率39.00%高46.67%,比嫩枝發芽率15.33%高73.34%;QS08-4老枝發芽率88.33%,比中老枝發芽率38.67%高49.66%,比嫩枝發芽率15.67%高72.66%。同一品種不同部位苗木根系生長差異較大。

表2 不同品種不同部位扦插育苗發芽及苗木性狀
由表3可知,壓條期間溫度在17℃,土壤濕度60%~75%%之間,不受惡劣環境影響,發芽率均在98%以上,幾乎沒有差異。但當年壓條的苗木質化程度低,雖然生根數多,但主莖弱小,根系發育弱。
由表4可知,不同藥劑處理相同部位之間發芽率差異不顯著,與清水對照差異均達極顯著,而相同藥劑處理不同部位發芽率差異極顯著。不同藥劑處理老枝發芽率最高,分別為91.33%、90.67%和90.00%,比對照83.67%高7.66%、7.00%和6.33%;不同藥劑處理中老枝發芽率分別為40.00%、41.33%和39.00%,比對照33.00%高7.00%、8.33%和6%;不同藥劑處理嫩枝發芽率分別為19.33%、20.00%和18.33%,比對照14.67%高4.66%、5.33%和3.66%。藥劑處理除生根數較多外,其余性狀與2.2中表現相同。

表3 壓條育苗發率及苗木性狀

表4 不同藥劑處理同一品種不同部位發芽情況
由表5可知,葛頭苗移栽成活率最高達97.33%,比壓條苗30.56%高66.78%,老枝扦插苗次之達77%,比壓條苗高46.44%,中老枝成活率41.67%,比壓條苗高11.11%,嫩枝苗成活率為2.78%,比壓條苗低27.78%。

表5 移栽成活率結果
本試驗結果表明,當年育苗次年移栽的葛根,壓條與嫩枝扦插苗的成活率均很低,不僅影響產量,而且增加補苗過程中的生產成本,不宜進行推廣應用,與鐘凌云等葛根為深根狀作物常用的繁殖方法有播種、分根、壓條和扦插,其中壓條、扦插為最多[16]的結論有異議。
本試驗結果表明,QS08-1、贛葛1號葛頭育苗的發芽率高于QS08-4、QS08-2,這與品種的生長特性相關,QS08-1、贛葛1號多為1年生,栽培中需要控制塊根數量和藤條數量,因此葛頭較大,營養比較集中,而QS08-4、QS08-2多為多年生,栽培中不限制塊根數量和藤條數量,葛頭較小,營養物質相對較少。
嫩枝扦插穗條比較幼嫩,內源生長促進物質較多,抑制物質較少,細胞分生能力強,并且木質化程度較低(半木質化),帶葉扦插不僅能進行光合作用,提供生根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而且可以合成內源生長素刺激生根[17],本試驗結果表明葛根嫩枝扦插出苗率與移栽成活率均非常低,而木質化程度高的葛頭與老枝扦插成活率較高,因為葛根為落葉藤本作物,收集種藤時地下塊根成熟、地上葉已經落光,木質化程度較高的種藤可提供生根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所以種藤的木質化程度越高出苗率也越高。
本試驗結果表明,葛根壓條苗次年春季移栽成活率很低,因為當年壓條時間在7月以后,移栽時藤條與根系均非常弱,不能保證苗木生長所需的營養,壓條多年的苗木對移栽成活率的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試驗充分說明藤條的發育狀況及部位影響扦插成活率,發育充實、營養物質積累豐富的插條容易生根成活[15],培育和選擇木質化程度高的健康藤條,是影響葛根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這在我們申請的專利《促進葛根插條木質化方法》中有詳細介紹。
用生根劑或生根粉處理插條,扦插前對插穗進行萘乙酸或吲哚乙酸浸沾處理,可提高生根率[18],本試驗結果表明適量使用赤霉素、吲哚乙酸、萘乙酸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促進葛根種藤生根,提高發芽率。
本試驗結果表明,對于1年生苗木,移栽成活率表現為葛頭苗>老枝扦插苗>中老枝扦插苗>壓條苗,而嫩枝扦插苗最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葛根苗木發育過程中,葉芽的生長速度遠遠高于根系的生長速度,1年生苗木移栽時地上葉的發育已經完全成熟,地下根系卻還很弱,因此種藤的養分與水分儲備還在一定程度供給苗木生長需要。
葛根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葛根資源的綜合開發不僅可以帶動山區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增加社會的穩定因素,而且還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態良性發展[19]。保證葛根產業健康發展,首先要保證產量與效益,本試驗為鑒別苗木質量提高種植成活率,從而提高產量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2]黃再強,張燕飛,胡明勛,等. 葛根類藥材主流品種品質研究進展[J]. 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9(2):122-136.
[3]劉云,張瑤,和潤喜,等. 葛根及葛根食品的研究與開發現狀[J]. 中國林副特產,2010(1):94-97.
[4]周雨晴,梁迪,李鵬,等. 葛根產地、品種、采收、加工及其與藥材品質關系研究進展[J].山東化工,2017,46(15):77-79.
[5]羅亞紅,歐珍貴,周明強,等. 8個葛根種質資源的性狀表現與產量評價[J]. 貴州農業科學,2015,43(12):158-160.
[6]周精華,揭雨成,杜曉華,等. 葛種質資源親緣關系的RAPD分析[J]. 作物研究,2013,27(4):347-350.
[7]曾明,馬雅軍,鄭水慶,等. 中藥葛根及其近緣種的rDNA-ITS序列分析[J]. 中國藥學雜志,2003,38(3):173-175.
[8]李昕,潘俊嫻,陳士國,等. 兩個品種葛根化學成分及體外抗氧化性的分析[J]. 中國食品學報,2017,17(2):274-279.
[9]張曉娟,周海純. 葛根化學成分、現代藥理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 中醫藥信息,2017,34(1):124-126.
[10]張晶晶,陳敏青,金立斌,等. 葛根淀粉研究進展[J]. 廣西輕工業,2010,2(2):4-5.
[11]鐘衛軍,覃國平,黎小滿,等. 粉葛高產栽培技術[J]. 農業研究與應用,2011(6):42-43.
[12]熊立夫,雄勁雅,劉益群,等. 葛根規范化栽培技術研究[J]. 湖南農業科學,2011(11):31-33.
[13]崔傳鋒,劉安浩,余軼楠,等. 山陽縣葛根高產栽培技術[J]. 陜西林業科技,2016(6):109-111.
[14]彭文. 葛根單芽扦插繁殖技術[J]. 農村實用技術,2016(6):20-21.
[15]劉計權,劉亞明,劉必旺,等. 葛根扦插育苗規范化種植研究[J]. 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2,13(1):65-66.
[16]鐘凌云,馬冰潔,葉喜德,等. 中藥葛根研究現狀分析與展望[J]. 亞太傳統醫藥,2014,10(17):18-20.
[17]崔興林,武興寶,秦新惠,等. 苦水玫瑰科學化扦插育苗技術[J]. 陜西農業科學,2017(6):96-100.
[18]趙明優. 龍桑嫩枝扦插育苗技術[J]防護林科技,2017(1):120-121.
[19]田啟建. 湘西自治州葛根資源利用現狀及產業發展策略[J]. 湖南農業科學,2010(5):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