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 云 湘 斌
民國以來,關于北洋政府總統馮國璋的墳墓,眾說不一,傳說種種。湖南慈利縣政協文史委前聘文史委員王家石為了還原史實真相,向筆者揭開了秘史的一頁。
王家石1965年參軍,入伍不久,碰上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他所在的那個營奉命到河北“支左”(“文革”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全國許多地方和要害部門實行軍管,并支持那里的“左派”),正碰上紅衛兵要在當
地挖掉北洋政府代理總統馮國璋的墳墓。“支左”部隊的營長本想制止這場破壞文物的災難,可鑒于當時形勢,又加上馮國璋不是個值得歌頌的正面人物,只好順其自然。
馮國璋的墳墓神秘莫測。據當地人傳說,馮國璋因樹敵過多,他的后人按照父輩的遺囑,為防止后人偷挖其墓,除了在好幾處地方設假墓以外,還學了三國人物曹操的葬法。
曹操死后,究竟葬于何處,成為千古之謎,不過說得最多的是設了不少假冢,真墳卻葬在三峽的急灘下面,墳內裝有一個月齒飛輪,挖墓者只要碰上它就會化為肉醬。

馮國璋
馮國璋的墳在曹操墳墓的基礎上又做了一番改進,除在地宮里埋上飛刀以外,還安裝有用砒霜浸泡過的毒箭,若被射中,五步之內即可斃命。此外,還在棺材外圍埋了地雷和毒氣彈,稍一接觸,即可爆炸。馮墳占地100畝,墳墓的規模、設計建筑可與皇帝的地宮媲美,在當時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墳墓。總之,傳說神乎其神。
然而,越是神秘的東西,越是引人注意。馮國璋的墳墓自1920年建成之后,就成了各路人覬覦的目標。特別是日軍侵華以后,被日本人、土匪、偷墓賊破壞不堪,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基本上已夷為平地。只是懾于可怕的傳言,對其地宮建筑雖垂涎已久但卻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可紅衛兵娃娃們,初生牛犢不怕虎,根本不信那一套,即使天塌下來也不在乎。
那天,正是秋初季節,秋高氣爽,紅衛兵一齊出動數百人,個個手持鐵鎬鐵鋤向馮墓宣戰,他們提出口號:“即使挖地三十丈,也要挖出馮的尸骨。”
誰知當墳墓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時,他們大為震驚,除了僅兩寸厚的一口薄棺、棺中一把軍用戰刀和一張相片外,再無他物。曾經見過原狀的人還大有人在,他們都感到奇怪,明明地下建筑富麗堂皇,為何空空如也,連尸跡也沒有?馮國璋的真墳到底葬在哪里?真不可思議。
紅衛兵在“支左”部隊的支持下,通過開座談會,采訪知情老人,決定對馮國璋的真墳做進一步的探究。有人建議另想辦法。
這事首先從馮國璋的出身說起。馮國璋1859年出生于直隸河間(今屬河北)的一個破落家庭,原名華甫,其父馮春棠嗜酒成癖,不務正業,母親孫氏忍辱負重。
馮國璋出生后不到5年,家業已經衰敗,生活貧困至極,幸好其母任勞任怨,勤儉持家,讓馮國璋去讀私塾,可是終因家境惡化只好中途輟學。馮國璋是個孝子,在家一面孝順母親,一面自學苦讀,后來憑腹中的墨水考入直隸總督李鴻章在天津創辦的北洋武備學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后任清政府駐日使節,遍訪日本,擴大眼界,接受新生事物,開始著書立說。一次偶然機會,被清廷要員發現,向皇上保薦,于是青云直上。
辛亥革命爆發之后,馮國璋任北洋軍閥第一軍軍統、禁衛軍總統,成為位高權重的“北洋三杰”之一。馮國璋于1916年出任中華民國副總統,次年7月登上代總統寶座。
馮國璋雖身居高位,但不忘母恩。每當回首往事時,他總是熱淚盈眶地訴說母親的養育之情。馮國璋在生時曾對人說,他一生只崇拜兩個人:一個是他的母親,一個是三國的曹操。他對曹操崇拜得五體投地,對他的詩句熟背成頌。故馮國璋以曹操為榜樣,身懷壯志。可是由于時局動蕩,上任不到一年,就被段祺瑞脅迫下臺,積憤成疾,次年12月28日病死于北京帽兒胡同馮家大院。
新任總統徐世昌接照馮國璋的遺囑在馮的老家河間西詩經村,仿照曹操的墳墓建造墓地。據老人猜斷,他馮國璋會不會真學曹操建衣冠假墳迷惑后人,而其真尸陪伴父母墳邊呢?紅衛兵根據老人們的指點,在馮春棠、孫氏兩老的墳地西詩經村東北10里許的半截河村,一個長滿青草沒有封土的地方,刨開土層,挖下不到5尺終于揭開了謎底。
馮國璋的真墳非常簡單,棺材用陰沉木做成,大概是為了防潮之故,棺外纏有三層石棉布,涂了四道土漆。因棺材密封甚嚴,馮國璋的尸體尚存完好,肌肉富有彈性,栩栩如生,據知情者確認棺中之尸正是民國代理總統馮國璋。其葬品有元寶和銀幣數枚,玉鼻煙壺和如意各一件,右拇指戴翡翠戒指一枚,口含貓眼珍珠一顆。在“支左”部隊的勸告下,紅衛兵將文物移交當地文物部門收藏起來。而尸體因露風腐爛,并遭毀壞。
真相大白!不過馮國璋墳墓的種種傳說,也只是傳說罷了。王家石是個刨根究底的有心人,復員回家之后,專程去過馮國璋家鄉,就此走訪當地老人,了解到這個謎團確實是馮國璋的后人故意放出的一個煙霧彈,希望用障眼法迷住世人,以確保墳墓安全。誰知天有不測風云,遇上這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