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見類型,占70%以上,是由于多種原因所致的腦部血供障礙,引發的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產生對應的神經功能損傷的一類臨床綜合征[1]。其發病率、病死率、致殘率都極高,是導致我國中老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大多數治愈的人群中,至少一半的人群失去了勞動及語言能力,所以,早期積極治療腦梗死,改善預后,對于病人后期恢復、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大意義。目前臨床上對于ACI采取的常規治療包括一般對癥治療和特殊治療,一般對癥治療主要是對癥治療和處理并發癥,而特殊治療包括溶栓、抗血小板、保護腦組織、抗凝、緊急血管內治療、藥物治療等。尤瑞克林是自人尿液中提取得到的蛋白水解酶,能將激肽原轉化為激肽(kinin)和血管舒張素(kallidin),可舒張動脈血管,并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和氧解離能力[2]。有研究顯示早期應用尤瑞克林可以定向擴張缺血的腦部血管,對于ACI進一步發展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3-4]。本文就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療輕、中度ACI過程中觀察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分析尤瑞克林治療ACI的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72名診斷為輕、中度ACI的老年病人,按照雙盲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6例病人;觀察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65~78歲,平均(71.3±6.2)歲;對照組男22例,女14例,年齡65~75歲,平均(70.7±5.3)歲。2組病人基本資料如性別、年齡、病程長短、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5]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病人基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6]:(1)臨床明確診斷為輕、中度ACI的病人;(2)年齡≥65歲;(3)頭部CT和(或)MRI檢查排除腦部出血可能者;(4)發病時間在48 h內;(5)發病后沒有使用過尤瑞克林或其他類似藥物;(6)NIHSS評分在4~20分之間者;(7)生命體征穩定者。
排除標準[7]:(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人;(2)既往有腦梗死遺留神經損傷的病人;(3)既往有腦出血、腫瘤等腦部疾病的病人;(4)CT和(或)MRI檢查發現腦部有出血傾向的病人;(5)近期有外科手術史者;(6)有出血傾向者;(7)凝血酶原活動度降低、凝血時間延長者;(8)已進行過溶栓治療的病人;(9)有藥、食物過敏史的病人。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根據《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療指南2014》[8],按照神經科內科療法如營養神經、調整血壓、降脂、抗血小板、抗凝、降低顱內壓等進行常規治療,連續治療21 d,使用藥物不含有尤瑞克林及其性能相似的藥物。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尤瑞克林(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2065,規格:0.15PNA/瓶)治療,1次/d,每次0.15 PNA;使用時,將尤瑞克林加入100 ml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30 min, 21 d為1個療程。治療療程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
1.3.1 血液流變學指標:治療前、治療后21 d時檢查血液流變學主要常用指標: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血沉、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原。
1.3.2 NIHSS評分:在治療前、治療后21 d時 對病人進行NIHSS評分。要求在2 min內對被檢者的意識水平、凝視、視野等完成評分,如果有部分項目未完成,應在記錄中說明情況。盡量一次檢查做完所有項目,因為反復多次重復可能訓練被檢者使其評分結果不準確。
1.3.3 療效[9]:(1)基本治愈,NIHSS評分降低91%~100%;(2)顯效,NIHSS評分降低46%~90%;(3)有效,NIHSS評分降低17%~45%;(4)無效,NIHSS評分降低17%以下或無明顯變化;(5)惡化,NIHSS評分增加,超過18%。總有效率是基本治愈率、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2.1 2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5%(χ2=4.097,P=0.023)。見表2。

表2 2組病人療效比較(n,%, n=36)
2.2 2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2組病人治療前血液流變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21 d時2組血流變各項指標均比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觀察組治療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漿黏度、血沉值、纖維蛋白原水平、紅細胞壓積均比對照組降低更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病人治療前后血流變指標變化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2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NIHSS評分為(9.32±2.41)分,對照組為(9.34±2.67)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1 d時,觀察組NIHSS評分為(2.32±1.13)分,對照組為(4.32±1.54)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降低更顯著(t=9.863,P=0.031)。
2.4 不良事件 2組在服用藥物后均沒有出現藥物過敏情況或其他不良反應,其他血、尿常規,肝、腎功能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治療過程中2組均出現1例病情惡化的情況,是ACI病情進展所致,狀況發生后,已立即停藥,進行緊急處理,并轉入重癥病房進行監護并積極治療,今病情已穩定。
ACI主要由于動脈粥樣硬化、脈管閉塞導致腦部組織缺血缺氧引起的供血不足而發病,隨著疾病進一步發展而導致神經元、膠質細胞、神經細胞的損傷甚至壞死[10]。而老年人群發生ACI的影響因素主要為動脈粥樣硬化和血脂代謝異常;同時,血液流變學的異常以及血液的高凝狀態也與腦梗死的發生密切相關;此外,老年病人多合并有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導致以上致腦梗死的危險因素產生。
尤瑞克林是自人尿中提取的一種水解蛋白酶,可以將激肽原轉化為激肽和血管舒張劑。臨床研究表明,尤瑞克林可選擇性地擴張腦部缺血區域血管,協助建立側支循環,改善組織供血,提高血液流通量[11]。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尤瑞克林可有效治療ACI,并可在長時間用藥時也起到較好的療效。NIHSS包含了每個主要腦動脈病變可能出現的神經系統檢查項目,是為了評估損傷神經受損狀態。在本研究中,2組治療21 d后NIHSS評分分別為(2.32±1.13)分和(4.32±1.54)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比對照組評分降低更顯著;說明尤瑞克林對于改善神經損傷,促進神經再生,恢復腦梗死病人功能活動具有顯著優勢。
血液流變學是各種心腦血管病的重要檢查方法之一,病理狀態時的腦部血管血黏度升高,容易引起腦部缺氧及代謝障礙[12],從而形成血栓,誘發腦梗死。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病人治療后各項血液流變學指標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切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血沉、纖維蛋白原及紅細胞壓積均比對照組降低更顯著;說明尤瑞克林可有效降低腦部血管血液黏度,推動血液流通,針對腦部缺血區域,增加其血流量,加快疾病恢復。本次研究中2組各有1例病情惡化的病例,這與腦梗死疾病本身的發展有一定的關系,也與研究最初篩選病例有關。我們所選的病人原則上是病情相對穩定的、輕中度的病人,但篩選時間在發病后48 h以內,這也是疾病最容易進展和反復的階段,與給予尤瑞克林治療無關。
動物研究顯示,大鼠給藥尤瑞克林后,在2周內未出現動物死亡和藥物引起的異常[13]。給犬快速注射尤瑞克林后,會迅速出現眼球結膜充血、眼瞼下垂等癥狀,停止給藥后又立即恢復,14 d后病理檢查未見明顯改變。說明尤瑞克林是安全的,并不會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本次研究亦證實了這一點,本研究的總有效率遠遠高于文獻記載的總有效率,這與此次研究樣本容量偏小有一定關系,也是本科室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的結果。
總而言之,尤瑞克林在治療ACI的長期給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環、促進損傷神經的恢復的作用及其安全有效性正是我們在臨床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值得我們在臨床上應用和推廣,讓更多的老年ACI病人從中受益。
[參考文獻]
[1] 賈建平.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75-176.
[2] Ní Chróinín D, Callaly EL, Duggan J,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acute statin therapy, survival, and improved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ischemic stroke: the North Dublin Population Stroke Study[J]. Stroke, 2011,42(4):1021-1029.
[3] 王亮,張揚,董強,等.尤瑞克林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10, 36 (10):627-629.
[4] 潘劍罡,柯俊龍,張惠婷.尤瑞克林對急性前循環腦梗死患者軟腦膜側支循環代償的作用及療效觀察[J]. 實用醫學雜志, 2014, 30(11):1809-1810.
[5] Bamford J, Sandercock P, Dennis M, et al.Classification and natural history of clinically identifiable subtyp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J]. Lancet, 1991,337(8756):1521-1526.
[6] 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和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 29(6):381-383.
[7] 申龍俊,楊巍,張漢義.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J]. 當代醫學, 2014,20(34):144-145.
[8]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5, 48(4):246-257.
[9] 肖彧,彭幕立,李鳳儀, 等.尤瑞克林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 2016, 23(19):66-68.
[10] Zhang ZG, Chopp M.Neurorestorative therapies for stroke: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translation to the clinic[J]. Lancet Neurol, 2009, 8(5):491-500.
[11] 仇晨峰,馮學問,吳偉林, 等.尤瑞克林和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療效及作用機制探討[J].中華全科醫學,2014,14(8):1319-1321.
[12] 張瑩,周成業,王云鳳.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1, 14(19):9-11.
[13] 屈志煒,蘇丹,張麗英,等.凱力康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的實驗研究[J].中國處方藥, 2005, 44(1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