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夏銀川市從“百姓辦事難、政府管理難”的痛點出發, 以重組優化審批要素,以信息化支撐簡政放權,實施“一枚印章”管審批,將“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作為轉型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頭等大事,以“跨越式、內涵式、反梯度”發展理念,傾力打造西部最優的政務環境、投資環境,激活了銀川經濟發展的一江春水。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解決好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重大命題。2014年,銀川市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強力支持下,整合行政審批資源、創新體制機制“先行先試”,開展行政審批權相對集中改革,將教育、交通、環保等26個市直部門負責的153項審批事項統一劃轉至行政審批服務局實施,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打破以往審批事項繁雜、職權分散的模式,形成職責分工清晰、事權獨立、審管相互協調的服務型政府新格局。
在銀川市民大廳,銀川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社保局、醫保中心等11家單位整體進駐;市規劃局、公安局等4家單位的行政審批處整建制入駐;市自來水公司、電力公司、哈納斯天然氣公司等39家單位(企業)派駐人員設立窗口,450多個服務窗口為市民和企業提供固定資產投資、企業注冊登記、護照辦理、社保、醫保、公積金等1000多項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的辦理,實現了“推開一扇門,辦成一攬子事” 的目標,打造了審批改革的“銀川樣板”。
從改變服務方式、優化審批流程入手,讓群眾辦事創業更加便利快捷。開展七輪審批“瘦身”,減少申請資料1508個,減少審批環節265個,放寬審批條件25個,實施的審批事項辦理時限由法定的4080個工作日減少到561個工作日,減幅達86%,其中50%的審批業 務實現了即辦。推行“一表通”便捷審批模式。對審批申請中須提交的證明、申請、登記、注冊、審核 等各類表冊、材料進行修改、合并、優化,共減少各類審批申請表格、材料291個,剔除各種申請審批填寫內容3384個,229項審批業務只 需提交一張表格即可辦理。推行“審批改備案”改革。對審批頻次高、受眾面廣、企業能自主決策經營的103項行政審批事項實行備案管理,占全部辦理事項的20%,市場 準入門檻進一步降低。推行“五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根據國務院“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要求,整合工商、稅務、組織機構、社會保險和統計登記,在全區率先推行企業注冊“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改革,降低了創業創新制度性成本。推行營業執照“經營范圍”登記改革。除法律法規規定的必須取得前置審批的以外,由原來登記機關核定改為市場主體自主選擇、自行調整;無須審批的,市場主體自主選擇經營項目。建立“同城通辦”服務機制。選取7大類58項市場準入審批事項在市轄三區范圍內通辦, 申請人可就近辦理。新增注冊企業10262戶,同比增長14.17%,有力推進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2015年12月,銀川市“審管分離、一局一章管審批”新機制獲得 “第八屆中國政府創新實踐優秀獎”,2016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 狀”和第四屆“法治政府”提名獎。2016年2月,李克強總理視察銀川市民大廳時指出“銀川行政審批改革做到了簡政放權到位、放管結合到位、優化服務到位”。2017年榮獲“中國互聯網+”十佳優秀案例、榮獲“中國政務服務突出貢獻獎”。
強化審管職能職責。銀川市建立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定《關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實施方案》,出臺《關于公布市本級政府部門(單位)行政職權事中事后監管清單的決定》,從制度層面強化對行政職權運行的監督制約,增強事中事后監管的系統性、整體性、針對性。強化審批行為監管。通過電 子視頻監控系統,對工作人員的工 作狀態實時監控,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重點崗位設置電腦雙向顯示屏,群眾可直觀了解審批過程,明 明白白辦事。通過審批系統電子監 察模塊,實現對審批內容的同步全 程監控。強化審管信息互通。開發 “審管互動”平臺,建立審批和監管部門信息互通橋梁,“適時互通、精準推送”,確保審批與監管工作 的完整性、連續性和協調性。強化 政務信息公開。借助政府門戶網站、網上市民大廳、審批局網站和 觸摸屏、LED屏、辦事指南等媒介, 全面詳實公開審批事項名稱、設立 依據、申請要件、辦理程序、辦理時 限、辦理結果、收費依據標準、監督電話等內容,搭建服務群眾的橋梁,讓審批服務始終行進在陽光的 軌道上。
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信息化平臺建設步伐,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智能化水平。開發“行政審批服務系統”“網上市民大廳” 和“移動審批APP”系統,153類505項審批事項通過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實現全流程辦理,其中192項“審改備”事項要件齊全即來即辦,也可通過網上(掌上)辦理。推行“視頻勘驗”新模式,試行“視頻勘驗替代現場勘驗”新模式,申請人通過網絡將現場視頻上傳至行政審批服務局,審核人員“零”時間接收視頻,審查符合條件的,不再進行實地現場勘驗。搭建“證照云”服務平臺,推行“辦證不出證、數據來驗證”新模式,構建“一次生成、多方復用,一庫管理、互認共享”的“證照云”系統,辦理電子證照269件。加快推進網上審批,開便利之門。積極探索“網上市民大廳”“掌上審批”“證照云”等,實現“實體+網上”“線上+線下”“網上+掌上”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一體化審批服務。404項審批事項實現網上受理, 占總事項的81%。
提效提速,全力推動“互聯網+”應用。一是優化“網上市民大廳”、審批局網站,完善移動審批APP、行政審批系統,實現網上預約、網上審批、網上監督、網上發證全流程服務,提供全方位、多功能辦事途徑。二是加快實施“證照云” 系統擴面工作,兩批28類36種電子證照全網通辦。三是繼續梳理網上審批事項,網上審批事項達到81%, 實現“不見面、馬上辦”。
變中求新,推動改革新突破。
一是實行并聯審批。繼續研究事項流程,對涉及多個處室、多個審批事項的項目,精簡合并,簡化流程, 建立并聯審批平臺,實現“系統操作、并聯審批”的閉環模式。二是打好為民、便民服務“組合拳”。普及“全科”柜員制服務模式,設置“柜員制”綜合窗口和“潮汐窗口”,減少辦事群眾等待時間。三是積極探索銀川市政務服務系統失信“黑名單”管理辦法。在政務服務領域實行制約懲戒管理制度,接受輿論及社會各界的監督。
全力打造“五星級”市民大廳。一是深化黨建引領,彰顯先鋒模范作用。按照打造“五星級”市民大廳目標,充分發揮好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實行巡查督辦制,全方位、不間斷排查問題,現場解決。建立“能上能下”的人員流動機制,獎優懲劣,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的改革新動能。二是探索行政審批服務標準化。規范審批事項、流程、服務、監督檢查機制,加強受理場所建設與管理,建成涵蓋行政審批“全事項、全過程、各環節”的標準化體系,以標準促改革,提升整體服務質量。三是強化管理, 提升服務水平與檔次。完善物業、安保管理機制,建立“區域化”管理模式,合理調整服務業態布局;引入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全力打 造“五星級”市民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