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舒斐
“年年順景家昌盛,歲歲平安好運來”……來自省書法家協會、省直文聯、福建省梁章鉅楹聯文化研究院的書法家們,一字排開,當場揮毫潑墨,為居民寫福送福。“能貼上書法家親自寫的春聯,真是太幸運了!”市民王先生高興地向親臨現場的省直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梁晉陽展示墨汁未干的春聯。
這是福建省直機關“迎新春送對聯”進社區活動現場的一幕,也是省直機關工委與福州三坊七巷社區常態化共建活動的內容之一。
2011年1月,福建省直機關工委與三坊七巷社區簽訂志愿服務協議。2015年5月,福建省委組織部印發《開展機關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為群眾服務工作的意見(試行)》。省直工委推動省直機關面上工作的同時,率先與三坊七巷社區簽訂共建協議書,結對幫扶志愿服務上升為覆蓋全體在職黨員服務群眾的有效載體,成為黨員自愿主動、適時奉獻的自覺行動。
摸實情,探民憂;拓思路、細謀劃。省直工委堅持領導帶頭,全員參與。工委領導分期分批帶領機關黨支部書記和黨員,深入社區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與社區黨委、居委會成員面對面座談,探討共建形式,共商服務事宜。雙方初步確立針對困難群眾“精準幫扶”、打造社區黨建工作品牌等共建方向。
強化統籌對接管理,確保報到“有序”;發揮省直資源優勢,確保共建“有為”;暢通信息互通渠道,確保黨員“有位”;完善評價激勵機制,確保服務“有效”。一樁樁、
一項項,扎實穩步推進——工委每年重點掛鉤社區10個困難戶,每戶給予3000元扶助;每年從機關行政經費中節省5萬元,資助社區黨委開展活動;指定專人擔任社區黨委兼職委員,主動對接社區和群眾需求,搭建社區到省直工委“直通車”;工委各支部結合本部室業務,開展各具特色的社區服務活動,發動黨員認領困難群眾“微心愿”,以共同集資的方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
為拓展活動載體,探索黨員服務群眾長效機制,2016年12月,省直工委與三坊七巷社區提出合力打造“十送”共建品牌,即以社區群眾需求為導向,每年初有針對性定制“十送”服務內容,結合助學助困、圓“微心愿”等,將共建活動貫穿全年,融入居民生活日常。
于是,在這個歷史文化與生活氣息并重的街區,居民們的生活有了新變化——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林強走進社區,為社區黨員、非公黨支部書記講授《當前意識形態新的挑戰及應對》專題黨課;省芳華越劇團的演員們將群眾喜聞樂見的越劇、歌舞、魔術、器樂表演帶進了社區;社區服務中心和空巢老人的家中,悄然擺上了芳香四溢的茉莉花;巧手愛美的姑娘們向省直機關志愿者學扎花式絲巾及如何“變廢為寶”;社區少兒成長服務站閱覽室,更新了孩子們愛看的各類圖書;粽葉飄香時節,省直機關黨員和社區居民展開熱鬧的包粽子友誼賽,熱騰騰、香噴噴的粽子送進了困難群眾家中……
三坊七巷,是全國文明城市福州的5A級燙金“名片”。如何深化省市文明共建,助推社區黨建引領社區全面建設,是省直工委始終思考和力促的方向。
2015年10月,在考察三坊七巷“黨員誠信店”亮牌經營時,省直工委副書記黃青指出:“這個品牌樹得好!應進一步拓展思路,讓更多商戶都有資格參與進來!可以到同為旅游景區的廈門曾厝垵取經。”這一提議當即得到時任南街街道黨工委書記高翔的共鳴。
近年來,廈門曾厝垵文創村發揮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開展
“支部推薦放心店”評選活動,以黨組織的名義為誠信品牌美譽度高的商家掛牌,為游客把好商品質量第一道關,一改先前一度存在的欺客宰客亂象。曾厝垵文創村的經驗,值得借鑒,但不能照搬。省直工委、南街街道、三坊七巷社區三級黨委幾度謀劃、合議,擬共同培育“黨組織推薦放心店”這一社區黨建新品牌。從前期廣泛發動、調查摸底,到優選淘汰、建檔嚴督、完善退出機制……每一步都穩扎穩打,實措推進。2016年6月,省直工委常務副書記梁晉陽在三坊七巷調研時,對社區黨建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明確提出“要積極整合社區黨建資源,強化建設、服務與監管,形成黨建工作合力,努力將‘黨組織放心店打造成區域黨建‘紅色陣地!”
在有關部門的支持和推動下,2017年3月21日,經兩輪嚴審,并征求市場監管、綜治、物業等部門意見,15家誠信經營、熱心公益的商鋪入選首批“黨組織推薦放心店”。掛牌首日,立刻引起民眾極大反響。“黨組織推薦的,肯定貨真價實,品質有保證,價格也公道,不用擔心被宰!”授牌儀式現場,不少外地游客沖著這塊“紅”字招牌爭相進店瞅瞅瞧瞧。
“黨組織推薦放心店”推行一年來,不僅15家商鋪實現零投訴,而且越來越多的商家將社會責任扛在肩,力所能及地反哺社會——炎炎夏日,妃軒飾品店和春倫集團愛心茶攤在行動,每天有上千人飲用“愛心茶”;永和魚丸店熱心參與扶貧助困,重陽節為社區70歲以上老人送上代金券;瑞來春堂開展
“艾葉菖蒲送萬家”“拗九節免費送粥”,深受各界群眾好評。“誠信為上”的理念在坊巷間開枝散葉,有力維護了景區消費市場的和諧有序,吸引更多海內外游客前來休閑游玩、訪古探幽。
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為群眾服務工作,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推進機關聯系基層、黨員聯系群眾的重要舉措,其落腳點最終要落到
“為民辦實事”上,對最困難的群體“扶一把”。
社區特困戶、低保戶、殘疾人、鰥寡空巢老人等弱勢群體,始終是省直工委在職黨員最掛心的群體。“有困難,大家一起幫”已成為全體黨員的共識。余榕輝便是其中一位受助者。其父精神殘疾,其母不幸患癌無業在家,余家自2011年以來就
是省直工委幫扶的困難家庭之一。余榕輝高考填報志愿時,工委進社區服務的黨員主動與之談心,并結合家庭的經濟狀況,在院校、專業的選擇上提出建議,供他參考。小余很爭氣,考入閩江學院金融系,每年都獲得學校獎學金,還作為交換生赴臺灣學習。畢業前夕,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用他的話說:“我多年深受黨組織的關愛,我愿意將自己投身到為人民服務這項偉大的事業中去!”
對一線黨務干部“助一臂”。
基層有所需,機關有所動。為滿足基層黨務工作者自我提升的需要,
2016年4月,省直工委黨校先后舉辦兩期南街街道“兩學一做”黨員培訓班,79名黨員參訓。近兩年,省直工委聯合省委組織部相繼在中央黨校、井岡山干部學院舉辦省直黨務干部研修班和示范培訓班,南街街道和三坊七巷社區的主要負責同志也納入培訓對象,和120多位省直單位黨務干部共同參訓。
“系統的理論培訓和現場教學,讓我對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有了更深的思考,對社區工作特別有指導意義!感謝省直工委,讓我們社區干部有機會走出去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社區黨委書記劉秀云如是說。
為居民文化需求“添一磚”。
針對社區文化普及站建設需要,省直工委聯合省直單位開展“送知識進社區”活動。為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2015年國慶黃金周,省直機關“共筑中國夢建設新福建”書畫展在三坊七巷舉行。展出的89幅優秀作品中,
4幅出自社區居民之手,社區書畫愛好者有了一個文化交流和展示的平臺,各地游客也在感受三坊七巷厚重歷史的同時,對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當代民間藝術有了更直觀的體驗。機關黨員干部和社區群眾,共同用筆墨熱情謳歌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建設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獲得民眾一致好評。
黨的工作重心在基層,活力源泉也在基層。在職黨員進社區為群眾服務,是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重要載體。機關黨員在往民生一線集聚的同時,如何讓群眾更真切地感受到“黨員就在我們身邊”,福建省直機關工委在探索,并且,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