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飛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83-84頁內容。
【教學目標】
1.能讀懂表示數量關系的圖表,能從圖表中獲取有關信息,體會圖表的直觀性。
2.結合實際問題情境,學會分析量與量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了解圖表在生活中的應用,能看懂用圖來描述的事件或行為,體會數學圖形簡潔、明了的特點,增強數學應用的意識。
【教學重點】
能看懂圖表中的數量關系,從中獲得相關信息解決一些問題。
【教學難點】
結合問題情境,分析數量關系,感受到用數學圖表來描述事件或行為的簡潔性。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練習卡。
【教學過程】
一、結合情境,初步感知
1.同學們,你們乘坐過公交車嗎?公交車從站點起步,到下一個站點停下,這段時間汽車的速度是怎樣變化的?(板書:加速、勻速、減速)
2.課件:下面哪幅圖比較準確地描述了汽車的行駛過程?請同學們獨立思考。
(1)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2)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為什么不對?
小結:看來,這樣的圖能夠表示生活中兩個量的變化關系。怎樣更準確地描述它們的關系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看圖找關系”。(板書課題)
二、探索合作,理解新知
課件:這幅圖是笑笑乘坐公交車從解放路站到商場站汽車行駛的速度變化圖。
(1)分析橫軸、縱軸、圖中的點表示的意義
①從圖中你看懂了什么?
②這幅圖表示了哪兩個量的變化關系?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③能不能結合橫軸和縱軸,說一說圖中點A表示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分析向上的斜線表示的意義
①在圖中能找到加速的感覺嗎?你是怎么知道的?能不能從線的變化進行分析。
②誰能連起來說說這個時間段汽車速度的變化情況?
(3)分析水平的線表示的意義
接下來又是怎樣變化的?你怎么知道水平的線表示速度不變呢?結合橫軸和縱軸看一看,誰有想法了?
小結:圖中水平的線上所有的點在縱軸上對應的數都是相同的。
(4)分析向下的斜線表示的意義
接下來呢?
小結:原來速度和時間的變化關系可以通過線的變化來觀察和分析,向上的斜線表示速度增加,水平的線表示速度不變,向下的斜線表示減速。
(5)說一說
誰能完整地說說汽車行駛中時間和速度的變化過程?和你的同桌先說一說。
(6)分析點的變化
①請同學們再次仔細觀察這幅圖,你覺得圖上的哪些點比較關鍵?關鍵在哪里?
②圖中還有哪些點能一眼看出時間和速度?
③除了這些點以外,還有點嗎?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是呀,這條折線上有許許多多的點。我們知道,點的運動就成了線。同學們用數學的眼光從點到線地分析了折線變化,非常好!
呈現“離家的距離與時間變化關系圖”,引導學生觀察分析。
(1)分析課件中的離家的距離與時間關系圖
①還是剛才這幅圖,但圖上的量有變化。你能看懂這幅圖表示的是哪兩個量的變化關系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②離家的距離是怎樣變化的呢?
③三條線的變化與前面的圖是一樣的,表達的意思一樣嗎?
④究竟是什么情況造成“離家的距離不變”呢?
(2)說說距離變化情況
課件:老師把有關數據標上,你能完整地說說笑笑離家的距離變化情況嗎?和你的同桌先說一說。
方法回顧:
①剛才我們看了兩幅圖,你能說說怎樣看懂這樣的圖嗎?
②你覺得用這樣的圖表示關系有什么好處呢?
小結:從圖中看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往往比看一堆數字或一大段文字更直觀。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經常用到這樣的圖,如在報紙、雜志上,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用來表示數量關系的圖。
三、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今天我們學了什么?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圖來描述。回家后請你仔細觀察,把你生活中的事也繪成一幅圖,然后把這幅圖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