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輝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教育領域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德育工作的發展完善,而小學美術也順應時代需求,愈發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開展德育工作。小學美術處于學生教育過程中的基礎階段,因此,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不僅滿足了教育的目標,也有利于學生以后的成長發展,意義深遠。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方式;正確價值觀;德育工作
小學美術不僅傳授給學生知識,更能在教育過程中滲透德育工作,對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小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念的樹立不僅有利于小學生當前的學習成長,更能為以后的發展提高奠定基礎,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合作學習培養團結互助意識
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調整學生的學習模式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正確價值觀的建立。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常常是一對多的狀態,教師一個人在臺上講,學生則在臺下各自進行自己的學習。為了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教師可以創新課堂教學方式,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比如在學習《印出美麗的瓶花》時,教師在講解完基本的課文內容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簡單的課堂任務,讓學生自主設計瓶花的大小和圖案等,然后再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交流,探討瓶花的設計,完成課堂任務。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自己交流、溝通不同的學習意見,有利于學生間的互相學習。同時,這種互幫互助的合作學習也有利于學生樹立團隊觀念和團隊合作意識,有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在小學美術的課堂上,教師還應該注意激發學生的自我想象能力,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比如在學習《現在與未來的交通工具》時,教師可以在給學生講解完現在交通工具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分組討論,想象未來的交通工具會發展成什么樣,然后再以小組為單位上交設計圖。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間的互助,還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想象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價值觀。
二、欣賞作品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就不能忽視對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小學美術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等方式來熏陶學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比如在學習《神州大地之旅》時,教師可以組織一個畫展,收集反映祖國飛速發展和現代輝煌成就的相關美術作品,然后帶領學生去參觀這些美術作品,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不斷發展和強大,從而更加敬愛我們的祖國。除了收集美術作品,教師也可以采用多媒體設備和網絡圖片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這樣的方式比收集作品更加便捷。比如在學習《日新月異的現代美術》時,課堂上不方便展出所有的美術作品,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設備給學生搜集繪畫圖片,并且結合美術發展的歷史講解給學生聽,讓學生了解美術發展的大致歷程,同時也能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培養愛國主義的途徑很多,教師在美術教學中還可以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來啟發學生,讓學生愛上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愛上我們的祖國。比如在學習《多彩的民族紋樣》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56個民族的紋樣和背后的設計內涵,進而啟發學生中華民族是一個統一的大集體,讓學生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
三、繪畫寫生促進學生熱愛自然生活
在小學美術的教育過程中,寫生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環節。適當的繪畫寫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感知現實生活,促進學生繪畫能力的提高,同時在進行寫生教學的過程中,也能實現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比如在學習《陽光下的世界》時,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大晴天組織學生一起去郊外比較開闊的地帶,然后在草地上進行寫生,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和發現大自然的美景,并且用手中的畫筆記錄下自己觀察到的景色。這樣的寫生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加親近大自然,培養學生對自然的熱愛,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除了教師帶領組織課堂寫生外,也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后的任務,讓學生自主完成繪畫任務。比如在學習《家鄉的橋》時,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提問學生,了解一下學生對自己家鄉的橋知道多少,然后再給學生布置一個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觀察一下自己家附近的橋,畫出來并且上交給老師批改。這樣的方式不僅能促進學生對生活的感知,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激發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也有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
小學美術教學在培養學生價值觀方面任重道遠,需要教師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在小學美術教育的幫助下也會發展得更好,讓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也能提升精神境界,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柴碧欣.淺談美術學科教學與德育教育[J].學周刊,2009(9).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