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英
摘 要: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這里所提出的兩個“有利于”,概括地說就是——發揮兩個作用(主導與主體),轉變兩個方式(教與學),使歷史課堂多多呈現“動”與“活”的情景,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
關鍵詞:教學資源;課堂教學;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一、研究目的
“讓學生們‘動起來,讓歷史課‘活起來”的問題,以其與同行們商榷,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更好地促進兩個“有利于”理念的貫徹執行。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了有關現代教育技術、教育學、歷史等相關方面的著作、論文、教材20余部(篇),并通過網絡技術調查了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大量資料。
2.訪談法。就本課題所研究的問題,對門源縣各中、小學歷史老師進行了抽查訪談,詳細了解了他們的歷史教學情況。
三、教學過程
這里淺談初中歷史教學如何“讓學生們‘動起來,讓歷史課‘活起來”的問題,以其與同行們商榷,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更好地促進兩個“有利于”理念的貫徹執行。
(一)積極開發并巧用教學資源關于教材
新課改指出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事實上也應該如此。歷史教科書是開展歷史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是歷史教育資源的核心部分,但絕不是唯一的。因為,歷史學科所具有的獨特性質,使其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包括文字資源、影視資料、歷史文物、歷史遺址遺跡等。我們所使用的歷史教科書只是其中的一種文字材料而已。可見,有待我們去開發和利用的歷史課程資源還很多。
1.圖書、報刊資源是常見易獲的教學資源。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學科,涉及的知識廣泛。圖書和報刊,社區部門單位有,學校有,不少個人也有,只要留心,是極易獲得的。圖書館資料最齊全,如通俗歷史讀物、中學生歷史刊物、歷史地圖、歷史圖表、科學技術史、文學藝術史、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讀物,可以借來一用,也可以組織學生去閱讀或摘錄。老師平時注意收集和保存這些,就可供急用之所需;號召學生課外去閱讀摘錄,既可豐富學生的社會人文知識,加深他們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又能促使他們的“動”,促進課堂的“活”。這是一舉多得的事,師生都應該樂意為之。
2.鄉土、社區資源是學生最信服、最易接受的教學資源。作為一個歷史教師,應當隨時隨地地發現和利用社區中的鄉土資源,如歷史見證人、歷史專家學者、歷史教育專家、閱歷豐富的長者等。巧用這些資源,學生最信服、最易接受,因為他們的現身說法,能夠在不同層面,從多種角度為學生提供歷史素材和歷史見解。家庭也是歷史學習的一種資源,家譜、不同時代的照片、圖片、實物,以及長輩對往事的回憶和記錄,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學生的歷史學習。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很感興趣,喜歡探究。
3.廣播、影視資源是鮮活生動而又豐富的教學資源。近年,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與錄音大量增加,成為一種非常重要且容易獲取的資源。文獻記錄片一般能夠真實生動地再現某段歷史,刻畫某些歷史人物,敘述某些重大歷史事件,對幫助學生理解和體會歷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4.信息、網絡資源是豐富而又便捷的教學資源。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為歷史教學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豐富的教學資源。隨著教育裝備水平的提高,網絡已進入不少校園,我們應該好好地利用,使之為歷史教學服務。特別是計算機教學的推進,更加方便我們充分利用各種與歷史學習有關的計算機教學輔助軟件、多媒體歷史課件、遠程教育中的歷史課程,互聯網提供的歷史教育網站、歷史資料數據庫和圖書館等,以獲取豐富的歷史教學資源。我覺得對于初中歷史教學很有幫助的網站有許多,其中尤以“中學歷史教學資源”、“人教社—初中歷史”、“初中歷史教學網”、“歷史中考網”、“歷史圖片素材”、“歷史教學資源”等網站為佳。
(二)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
如果說積極開發和巧用教學資源是歷史課堂教學活起來的基礎的話,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就是使學生動起來、教學活起來的框架。因此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我認為初中歷史教學要使學生動起來、教學活起來,在教學設計一環必須扎扎實實備好課。
1.要備教材。要備好教材,就得熟悉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新的歷史課程標準是教師備課的指導性文件,與以前的歷史教學大綱比較,在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教學要求與教法等諸方面都有許多的不同。
2.要備學生。備學生,就是要求教者全面了解學生,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備課要把備教材與備學生結合起來。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基礎,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以及他們的學習方法、習慣等。三要備教法。課堂要讓學生動起來、使教學活起來,教法的設計尤為重要。教學要優,效果要佳,教師就須在備課時認真考慮教法,恰當地組織教材,精心設計好教學程序,做到手中有“法”。歷史教學的常規方法有講述法、讀書指導法、教具演示法、談話法等。
3.恰當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新課改的核心是教師、學生角色定位的轉變,即確立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讓學生們動起來、歷史課活起來的保證。在教學中如何恰當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呢?我想不外乎這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