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宗慧 朱賢山
摘 要: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可容無限的智慧。班級管理要想事半功倍,就要靠班主任的智慧。很多時候,班主任老師就像駕馭扁舟行進于急浪中的水手,在搏擊,需謹慎,不斷改進,才能避免被風浪吞沒……
關鍵詞:自我約束;潛移默化;民主自治
班主任工作事無巨細,需樣樣過問,深陷其中,又心力交瘁。我便有這方面的體驗,回想自己當了二十幾年班主任——如今,社會進步,孩子也更趨張揚,另類、調皮的學生越來越多,由小長大越來越不“聽話”。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的這種自我反省能力是否更強了?我們恰恰忽視了這一點。仍然事事包辦代替,唯我獨尊,輕視或完全忽略了他們的能力,這違背其身心發展規律,效果可想而知。
一、旁敲側擊自我約束
蘇霍姆林斯基曾對教育有過精辟的論述,他強調:“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班級有制度,這大伙兒都知道:“紅領巾,天天戴;鈴聲響,不講話;課間時,不打鬧;集體出,排隊走……”當然這工作起初也有技巧,如班主任發現班級中出現了一些不良傾向,便要在現象萌芽期給予孩子們適度暗示、提醒,從而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能力去彌補過失,自律行為。實踐告訴我,教育者應該注意對學生人格的呵護,寬容他們的一些無意行為,并適當引導,更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漸漸發現自身優點,恢復自信,發揮自主性,并利用自己的優勢戰勝自己的缺點。
二、集體力量潛移默化
班級所形成的集體輿論對每個學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積極向上的輿論則會春風化雨般地熏陶著每個學生,同時,集體中的一部分學生也將影響、感化另一部分學生,促進他們的轉化。不過,形成良性轉化的前提是努力形成一個健康向上的班集體。
從二年級開始我便在班里設立圖書角,意在讓學生隨取隨看,增加課外閱讀和積累,要求學生看后將書自覺放回書柜,但不斷有圖書丟失。我又實行借書還書登記制度,可還是避免不了圖書越來越少的情況,一段時間里我確實很頭痛。后來,我嘗試在班級中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和同學間互相監督的教育,有意宣傳一些負責、惜書愛書同學的品德行為、精神風尚,原先少書的現象明顯減少了。我恍然大悟,原來是班級良好輿論氛圍還未形成的緣故。為此,我將一個階段的工作重點定為班集體建設。率先開展一系列活動:(1)班會上,大家一起來討論,建立健全的班級制度、公約、獎懲措施,以此約束學生的言行。(2)我們一起動手,布置教室。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創造力,讓每個人都付出勞動,大伙兒都嘗到了有成就的喜悅,也平添了愛“家”的責任,又營造了班級良好的文化氛圍。(3)列好計劃,明確目標。班級定期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并積極爭取,充分把握學校一切活動機會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升班級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這一切,為良性熏陶提供了保證。
三、榜樣示范民主自治
班級是由幾十名學生組成的一個大集體,他們每一個人又是班級的主人,班內的事,也得讓學生自己做主、自己管理。一年級下學期起,我便有意鼓勵學生競選小干部,結合自己的了解推選班干部,然后在“民主集中”的情況下,對班干部加以任用并培養。實踐證明,榜樣示范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教育。與此同時,相機讓更多學生參與管理,自身也有了受教育的機會。常忘戴紅領巾的,當紅領巾督察員;不愛整潔的,當衛生督察員……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很多孩子自己也能管好自己了。另外,班級還實行班干崗位輪換——值周班長制、值日班干制等。發揚了主人翁精神,大家的積極性增強了。久而久之,班內的風氣好轉了。由此發現,培養一批自治、自理能力強的班干部對整個班級的管理太重要了。他們就如同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得力助手,變原先獨角戲的班級管理為百花齊放的新局面,人人參與工作也如魚得水,從而使得班級各項活動開展更為靈動、鮮活起來。
四、張弛有度細雨潤物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剛邁入人生初段的孩童,他們更不可能十全十美。學生因孩子氣鬧矛盾的事很多,且很難判定誰是誰非。班主任若不善于做個“糊涂”之人,定將平添諸多憤憤。面對學生犯下的錯誤,我們冷眼旁觀,無動于衷:不行,學生會更加猖狂。我們粗暴沖動,劈頭蓋臉訓:也不行,學生僅僅是暫時屈服,非但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會產生對教師的憤恨和敵對。這都要求班主任要變個人權威為大雪無痕般的溫情感化,以柔克剛,用笑臉平息戰爭,用道理消除矛盾。
其實每個學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維的人,而教者之情、理正是班主任適時打開學生心靈之結的鑰匙。有時一句間接或側面的表揚也會勝過一堆喋喋不休的指責,我們都知道,孩子渴望得到老師的贊揚。在課堂上,發現某位學生不夠專注,而表揚他們小組的發言積極,是一種提醒;這家伙近期作業退步了,班主任告訴他:“你前段時間的作業字跡俊美,我想選一頁作班級展覽!”是一種激勵……孩子確實進步了,我們更應不吝譽詞,加以肯定。學生得到班主任的表揚,必將更自律,更努力,表現得更出色。
是啊,班級管理是一項智慧活動,是一門藝術,讓我們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1]黃琳耀.優化班級管理提升育人品質: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方法經驗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6(11):168-169.
[2]許均芳.愛與責任:構建和諧班集體之我見[J].成功(教育),2011(12):206-207.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