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玲
摘 要: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離開農村加入到城市化建設當中。但是在他們為建設城市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一些農村留守兒童出現了諸多問題。他們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再加上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這些問題變成了他們成長路上的障礙。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成長障礙;對策
我國的城市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勞動力大量短缺,導致很大一部分農村勞動力為了謀生來到城市發展。但是受經濟水平的限制和地區政策的影響,絕大部分的農民工不得已將子女留在農村,成為農村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也越來越引起廣泛關注。作為這些留守兒童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教師應該對這些孩子更加關注,與學校和家長聯手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從根本上降低由于父母外出帶給他們的不良影響,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一、農村留守兒童成長障礙的形成原因
在兒童走向獨立的過程中,父母不光承擔著撫育的責任,同時還肩負著教育的使命。父母進城務工對他們的孩子來說不是只少了家庭成員而已,更重要的是缺少了生活和教育上的照顧和愛護。而負責臨時照顧孩子的監護人大多數都只是讓孩子們吃飽穿暖,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而很少顧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臨時監護人教育精力不夠,大多數留守兒童是由他們的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代為監護,老人的年紀大,再加上文化素質、學習水平較低,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因此對孩子的照顧大多局限于孩子吃飯穿衣之類的淺層關懷,無法在學習上起到實質性的幫助。尤其是老一輩人在帶孩子時,由于父母長年不在孩子身邊,老人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存在溺愛的傾向。
二、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障礙
成長障礙指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由于外在和內在因素而產生的不正常的制約因素。在農村留守兒童中最常見的成長障礙有心理問題、道德行為問題、教育問題以及人身安全問題等等。
1.心理問題
小學階段中高年級的學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自身的能力又十分有限,所以不論是在生活方面還是在心理方面他們還是非常依賴父母。但是由于他們常年處于與父母分開的狀態,從而缺少了可以傾訴的對象,有了問題一直憋在心里面發泄不出來,再加上親情的缺失,這些留守兒童普遍封閉了自己的內心,不愿與人交流。具體的表現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卑內向,沉默寡言,遇事容易走極端。
2.道德行為問題
由于家長不在身邊以及臨時監護人的疏忽,導致部分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進而造成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導致一些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不努力學習,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
3.教育問題
大部分留守兒童由于監護人對他們的監管力度不夠,造成了他們的學習水平低下。由于絕大多數老人在帶孩子時對孩子都會比較溺愛,這就導致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差,成績越差,就越是不好好學習,產生了一個惡性循環。嚴重的還會產生厭學心理,甚至一些孩子連小學都沒有畢業。
4.人身安全問題
留守兒童作為一個弱勢群體,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獨立意識,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經常會自作主張去做一些事情。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的年紀又大了,從而對孩子的人身安全造成安全隱患。
三、關于留守兒童的教育對策
學校可以算是學生在一天內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了,因此學校要充分發揮出它的積極的教育作用,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校氛圍和學習環境,幫助他們克服生活中的困難。
1.充分利用學校的教育功能
學校應該成立一個專門的留守兒童檔案管理機制,進行調查研究。留守兒童的情況較為復雜,他們的監護情況、家庭情況各異,因此要認真摸清基本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取得實效。具體方法如下:每學期開學初,班主任需要對班里的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了解透徹,并將家長的信息和臨時監護人的信息記錄下來,以便可以隨時進行溝通。學校或者班主任應不時與孩子父母聯系,讓家長了解自己子女的情況,同時提醒父母盡可能多地與孩子聯絡感情,讓孩子意識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另外,教師還要加強對留守兒童家庭情況的了解,既可以將孩子在校的情況傳達給臨時監護人,還可以幫助他們加強家庭教育。
2.實行教師“承包”制度
開學初,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將孩子“分包”給其他任課教師,做到責任到人。教師要用愛心和耐心感化他們。加強心理建設,通過正面積極地引導,使他們意識到父母在外的辛苦,用愛感化他們,教育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認真學習,用優秀的成績報答父母。
3.注重加強安全教育
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滲透安全教育理念,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意識。教師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規范學生的不良生活習慣。同時學校可以設立巡邏隊,加強對學校周邊的保護力度。教師還應該與家庭聯手,共同打造一個保護學生的安全堡壘。
4.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親情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成長教育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發達的科技給父母與孩子進行視頻交流提供了方便。另外,父母在工作不那么忙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地抽出時間回家陪陪孩子,在孩子過生日時送些小禮物表達對孩子的祝福以及自己的心意,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親情觀。
參考文獻:
[1]田景正.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6(10).
[2]李曉進.關于農村教育的思考[J].農村教育,2010(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