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杜嘯
摘 要:一直以來,我國對教育工作都十分重視,并始終堅持把教育工作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性地位,正因為教育是促進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進步的關鍵所在。同時,教育工作也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隨著教學的改革發展,課標的逐漸普及推廣,教材內容更加多樣和開放。小學美術是促進學生初步形成審美觀念并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的重要科目,將針對“同課異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作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同課異構;影響
隨著課標在教學過程中的普及和不斷發展,“同課異構”教學模式逐漸形成,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它更注重教學方式上的推陳出新,同時,也注重促進教師對教材的深度個人理解和精心研究,這就使得不同時期的同一課程變得更加個性化和多樣化。“同課異構”促使不同教師對同一課程產生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促進教學模式和教學結構的整體變化,這對小學美術的教學和教育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同課異構”教學的概念
“同課異構”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任務和目標要保持相同和統一,教師對教材中的教育理念的理解是大致相同的,但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方式和理解,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或方式進行的教育教學課程,其目的和目標在于實現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和意義。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教師發揮自身的教學特長,在合理整合利用教學資源的情況下根據學生的不同特征進行教學,更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同課異構”對教學質量的影響
“同課異構”教學有助于教師根據自身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進行多樣化教學,這可以充分提高教師教學的整體質量。不同的教師可以根據課題施行不同的教學方案,采取不同的美術教學活動,也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與學生進行美術交流互動,促進師生對課題內容進行共同探討、共同進步。這也是師生交流溝通的重要途徑,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繪畫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針對小學美術教學,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特性,引導學生進入“同課異構”教學模式當中,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促進師生間的教學交流溝通,在完善傳統教學方法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就好像進行科學性的課堂討論一樣,促使學生產生學習問題和觀點并進行探究,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知識。比如,學習投影時在多媒體課堂上進行正方體實物投影,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進而引到課程中的美術知識學習。這樣的學習過程既增強了課堂氣氛和師生交流,也加深了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
三、“同課異構”教學對學生的影響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而目前課堂教育是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最佳學習方式。正因為如此,如何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就成了學校和老師的主要責任,也是所有學生家長所關注的重要問題。課標中的“同課異構”教學模式則恰好能夠解決這一關鍵問題?!巴n異構”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輔助引導學生學習課程內容的教學方式,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課程內容,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教學質量。這樣的教學模式更自由化、多樣化,教師可根據課程內容制定符合不同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發掘自身美術潛能,同時,這也符合現代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師應不斷根據美術課程內容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培養學生創新藝術思維和繪畫能力。
四、“同課異構”教學對教師的影響
“同課異構”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對所教學生性格特點和能力有所了解和掌握,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既要保證“同課異構”中“同”的存在,也就是教學目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要與教材和教科書統一,又要確保課堂不能過于傳統,要根據教師自身的能力和教學特點進行教學,同時也需要教師掌握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引導,教師要深刻理解教材,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正因為如此,“同課異構”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教師自身需不斷學習美術知識,提高自身美術教學能力,同時也要融合教材內容,整合教育教學資源,以更好的方式進行小學美術教學,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這樣的教學過程,本身就是提高教師能力的過程。
比如,以投影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一段關于投影繪畫的短視頻進行教學引導,然后再做一些投影實驗,并與學生積極探索投影與美術繪畫之間的聯系。教師也可以通過與另一位教師互動進行探索表演,通過表演兩位教師也可以體會和學習彼此教學方式的不同,并相互學習對方的教學優點,比如第一個教師講得更生動有趣吸引學生,而第二個教師講得則更深入教材且貼近日常生活。
在課標教學的不斷深入和探索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轉變,課堂開始變得生動有趣,教學質量也逐漸提高?!巴n異構”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不斷深入發展過程中,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又發掘了學生和教師的個人能力,相關任課教師應繼續深入理解課標教學理念,充分利用“同課異構”教學模式開展教育工作,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趙娜.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同課異構”[J].美術教育研究,2017,21(6):169.
[2]潘駿.探析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同課異構”[J].美術教育研究,2013,14(18):141.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