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中醫院消化內科李老的診室里自西向東擺放著三張大桌,學生分坐在三張桌邊,每張桌前都有候診的患者,不大的屋子中,李老游走于三張桌子之間。每完成一位患者的看診,李老便起身前往下一張桌子,為那里等候的患者看診。整個診室中,李老是唯一來回奔波的人,不免辛苦,但確實高效。這樣看診不僅能間接縮短患者等待的時間,也能方便教學?;颊吆蛟\時,每桌的學生都已提前了解患者病史和病癥等情況,有充足的時間分析病情,待李老開始看診時便能和老師的診斷、方藥做出對比,從而學習、進步。
房間的西面是占據了整張墻的柜子,黃色牛皮紙就診袋密布其中,李老的學生告訴我們,這都是以往患者的就診記錄,而且這些柜子已經清理了數次,現在又快放滿了,可見李老接診的患者不計其數。盡管已經退休,李老仍堅持每周五個半天的門診,從不拒絕患者的加號,半天的出診常延續到下午兩三點才結束。李老的患者來自全國各地,無不敬佩、肯定李老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
說起中醫,很多人都認為是在古人的哲學、先賢的經典、悠久的醫案中找到治愈疾病的方法,但其實,它既不是也不應該是一個停滯的體系,李老所創的“濁毒學說理論體系”便是中醫理論創新的典范之一,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與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對中醫學學術體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何謂濁毒?李老告訴我們:“其實濁與毒并不是新鮮概念,在《黃帝內經》中,濁與毒都有不少的篇章進行了論述?!北橛^古籍,中醫多將毒理解為對人體有害的因素,論述頗多。至于濁,《黃帝內經》中有著“清陽出上竅,濁陰歸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的論述,濁屬陰,與清陽相對,人體內原本清潔而流動的物質,在某些生理病理條件下,形成了濃厚、重濁、黏稠的物質,若損傷人體便為濁邪。李老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其實濁與毒并不是兩個互相孤立的概念,二者雖不同類,但二者在人體內常膠結致病,難以二分?!爸嗅t最為重要的觀念之一就是整體、動態的觀念,對濁毒的理解也是這樣的”,李老告訴我們,絕不能孤立、靜止、片面地去分析中醫中的概念、事物。因此,需將濁與毒真正有機統一,形成一種特有的、符合現今時代自然與社會背景的中醫病因、病機學說。而對這一理論的認知,要從李老的一段有趣的生活經歷開始。
40多年前,剛剛畢業留校的李老和一位老園丁共住在一個狹小的單身宿舍中。老園丁身體不好,多年的老慢支、肺氣腫使其經??人钥┨?。他的床前總是有一個垃圾桶,老園丁咯痰、扔垃圾都在此處。時值炎熱的夏日,屋內很快就滋生了大量的蚊蟲,十分惱人。無論是拿拍子打、驅趕,還是噴殺蟲劑,蚊蟲總是消滅一批又來一批,怎么也殺不完。那天下午,老園丁休假回家,李老趕忙將這個垃圾桶移到屋外,半日不到,既沒用藥殺滅,也沒用器物驅趕,屋里的蚊蟲一下子就少了很多。李老不禁想到:這是垃圾桶引來的蚊蟲,而不是蚊蟲產生的垃圾啊!就從這一簡單的現象,濁毒致病的思想在李老心中埋下了種子,經李老刻苦鉆研、實踐而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直至成為“濁毒理論體系”這一棵參天大樹,為中醫理論的創新、多學科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活力。
濁、毒分論自古便有,但濁毒統一起來,成為致病因素不可分割的兩方面,形成特有的病因、病機理論,這與多年前的那個下午乃至以后多年的臨床實踐總結是分不開的。如果將那個小房間想象成人體,將驅之不散的蚊蟲想象成外邪,那便是先有了體內的垃圾濁穢,才有了外邪的入侵,而垃圾濁穢不去,邪氣也難消除,垃圾濁穢得去,疾病方可消去。這個垃圾桶就相當于人體的濁毒!“其實,這也符合哲學對于事物規律的把握”,濁毒作為內因才是事物的決定因素,而外邪作為外因,必須與內因相合才能致病。臨床上,也有身處于同樣的環境,但有人發病而有人不發病的實例,這便與他們體內是否有濁毒、濁毒有多少有關。是先有了體內的“垃圾桶”,蚊蟲才會來的,李老一直強調:“這個因果關系絕不能顛倒。”
“單從祛邪角度論治疾病,往往臨床效果并不好。濁毒不去,疾病會像去而又生的蚊蟲一樣,遷延難愈,反復發作?!崩罾险f道。我們可以將病毒、細菌近似地理解為外邪,外邪入侵就造成了感染性疾病,而大家所熟知的抗生素應用便是一種祛邪治療過程。人類應用抗生素已經有近百年歷史,不可否認抗生素對感染性疾病的治療非常重要,極大地提高了人的平均壽命,但是近百年過去了,感染性疾病發病不但愈演愈烈,而且抗生素的用量越來越大、品種越用越升級,耐藥菌也越來越多。由此惡性循環,感染性疾病也越來越難治。李老告訴我們,恰恰是因為人體內存在濁毒,才使得病菌等外邪易于、樂于侵犯人體,不去解決濁毒這個內因,而僅僅是反復的抗菌、殺菌治療,就和不扔掉垃圾桶而僅驅趕、殺滅蚊蟲一般,外邪去而復返,殺之不滅,疾病無法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縱觀歷史,中醫歷史上每一個學說的提出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比如著名醫家李東垣所創的補土派,以補益脾胃為治療核心,這與其所在的河北地區在金元時期戰亂紛紛、饑荒橫陳,脾胃不足是當時疾病譜的主角有重要的聯系。今天的濁毒理論,便是站在現今特定的時代背景、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下,對中醫理論的一種發展、創新。“工業文明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諸多污染,符合濁毒特性的物質充斥環境中,以天地人三才劃分就是天之濁毒、地之濁毒、人之濁毒。空氣污染、輻射、噪音這些都可以認為是天之濁毒;而地之濁毒包括水污染、土地污染,化肥、農藥在人體中的富集,飲食中有害的食品添加劑也可包含其中;人之濁毒,則多是由于工作勞累、精神狀態緊張、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健康,也包括肝郁氣滯等病證影響體內的氣機、水液代謝,內生而成的濁毒?!?/p>
李老在脾胃病領域,將濁毒理論及其特有辨證論治體系應用于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異形增生的診治,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曾經,醫學界有著這樣的“權威論斷”:胃癌癌前病變不可逆轉。李老沒有止步于“權威的觀點”,而是悉心研究,將濁毒理論與相關的辨證施治應用于萎縮性胃炎的治療上,一舉沖破了“權威論斷”,他首創“化濁解毒”療法,利用“疏肝和胃、活血祛瘀、化濁解毒、健脾和胃”四步調胃法,治療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經大量臨床證明,有效率在90%以上,實現了萎縮性胃炎伴胃癌癌前病變的逆轉,為無數患者帶來了福音。李老概述,其實濁毒理論作為一種病因、病機理論體系,應用范圍遠不止脾胃病的范疇。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推進,濁毒理論在內分泌疾病、腎病、代謝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諸多領域都有著大量的實踐、運用,取得了很好的療效?!霸瓉碇尾缓玫募膊。F在能治好了,原來療效不佳的疾病,現在療效好了,這樣就是能站得住腳、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理論?!睗岫纠碚?,就是這樣的一種學說。
隨著濁毒理論被越來越多中西醫學者認可,投入理論研究與臨床實踐的力量越來越壯大,濁毒理論體系的發展也越來越廣泛。時至今日,濁毒理論體系已經是涉及十幾個學科,涵蓋數萬篇論文、數十套專著的理論體系,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如果能夠進一步深挖或是推廣,濁毒學說將非常有生命力?!耙粋€正確的學說,是能夠經得住時間和實踐的檢驗的,只要它能指導正確的實踐,便會在發展中被認可、被研究、被推進,也會吸引越來越多人參與到研究與推廣中來。”
(編輯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