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擅長治療男女不孕不育、月經不調、停育、習慣性流產、痛經、盆腔炎、宮頸炎、子宮肌瘤、更年期綜合征、乳腺增生、乳腺炎、乳汁不通等婦科病,失眠、心悸、頭痛、抑郁癥、焦慮癥等精神類病,胃炎、膽囊炎、腸炎等消化病,急慢性咳喘、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腰腿痛等疾病,小兒咳喘、厭食癥、多動癥、穢語綜合征等,痤瘡、濕疹、蕁麻疹皮膚疾病,腫瘤手術、放療后、晚期腫瘤以求改善生存質量等。
門診時間:周二、周六下午
十二時辰,在中國數千年的文化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時辰”不僅指導人們的生活、勞作,智慧的先祖更是總結、發現了時間在健康、醫學上的重要意義。在中醫里,無論是養生、保健還是疾病的治療都依循著陰陽變化的時間之道。經過歷代醫家的總結,聞名世界的“子午流注”理論應運而生。
子午流注,是中醫針灸以“人與天地相應”的觀點為理論基礎,把人的臟腑與十二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系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而根據這種規律,選擇適當時間治療疾病,便可以獲得較佳療效,因此提出“因時施治”“按時針灸”“按時給藥”等理論。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王玉英教授告訴我們:夏季養生若是能運用子午流注的理論,便能做到順時養生,精確地調養臟腑,使養生事半功倍。
夏季最需要調養的臟腑是心。中醫五行中夏季屬火,與心對應,有著心火當令的說法,通俗地說就是夏季輪到心來“值班”了。夏季是一年四季中氣溫最高、濕度最大,并且晝長時間最長的季節,人的活動最旺盛也最勞累,心的負荷最重、責任最大,故而夏季十分容易“傷心”。夏季易導致心臟的三種病證,它與三個時段有關。
中醫認為,陰平陽秘是健康的核心,夏季心火當令,過剩的陽氣便會損傷心臟,造成熱傷心氣、心氣受損的情況。常見胸悶氣短、疲乏無力、短氣懶言等癥狀。
針對于這種病證,夏季調養的黃金時間是早上5~9點,這段時間與大腸、胃相對應。心氣損傷了,耗氣傷血,心氣和心血的補充與恢復都依賴于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另一方面,在大腸經活動最為旺盛的時候,定時地順利排便,“推陳出新”,排出糟粕,對養心非常重要。
這一時間段是大家晨起的時間,食粥養生更符合大家的生活習慣,對此王教授推薦了一道藥膳——蘇麻潤腸養心粥。
蘇麻潤腸養心粥
【食材】蘇子15克、麻子仁15克
【做法】將蘇子、麻子仁共壓碎成粉末,放到粥中煮食。
【功效】潤腸通便、補血養心,適用于腸燥便秘的人群。現代研究發現蘇子富含Ω–3,降膽固醇的功效也很好。
【注意】服用麻子仁要適量,7點前喝這個粥效果更好。
潤腸通便:開塞露 VS 蜂蜜水
對于便秘人群,開塞露和蜂蜜水都是常選用的潤腸通便的方法,也常在二者之間為難,那我們該如何選擇呢?王教授告訴我們,開塞露直接刺激腸壁,偶爾使用或初次使用效果通常很好。但是容易形成較強的依賴性,長期、頻繁使用容易越用效果越差,故開塞露適合偶爾使用或急用。
飲蜂蜜水對于輕微便秘的患者有一定的潤腸通便效果,但對于重癥便秘的患者則很難奏效。同時,蜂蜜含果糖和葡萄糖特別多,對果糖過敏的人群不容易消化,喝了蜂蜜水反而更容易便秘。另外,糖尿病人也不能喝,尿酸高的人也不建議飲蜂蜜水。
夏季容易出現的另一病證便是熱盛傷津耗血。古籍中有著“熱隨汗脫、津隨汗結”的說法,熱盛則會耗傷人體的津液,出現傷津耗血的病證,常見身熱面赤、口干咽燥、便秘尿少、皮膚干燥、唇裂苔黃或焦燥等癥狀。
針對于這種情況,最佳的夏季養生的黃金時間是11~15點。午時(11~13點)心臟當令,未時(13~15點)小腸經當令,心與小腸相表里,兩臟腑同時調養方可事半功倍。中醫認為小腸的功能是受盛化物,分泌清濁,把精微物質轉化為血液,輸送到心以及全身各臟;濁的部分化為糟粕,排出體外。在分泌清濁的過程中需要水分的參與,小腸主液,如果心火亢盛,傷了津液。津液不足,小腸的水分就不足,就不能完成化生精微物質上輸到心臟的工作,心陰心血就更傷,故對小腸的調養也十分重要。
對此,王教授推薦了善于養陰生津又十分好喝的生津養心汁。
生津養心汁
【食材】蓮藕200克(生熟兩宜)
【做法】榨汁即可。
【功效】養陰生津、清熱止渴、補血益氣。
【注意】脾胃虛弱的人適合用熟的藕汁。
盛傳夏季宜多吃赤小豆,其善于利濕,但若是津液不足的人再吃赤小豆來利濕,便會祛除更多的水液,相當于火上澆油。通常來說,赤小豆適合濕氣重的人食用。
夏季炎熱,熱盛會耗傷人體的氣血津液,加重心的負擔。如果患者本身就有濕邪內蘊,濕性黏滯,阻滯氣機氣血。如果同時出現濕滯血脈、熱耗血凝,二者相加便極易使血脈循行不暢,造成心腦血管病的高發。
針對這種病證,最佳的夏季養生黃金時間是19~23點。19~21點心包經最為活躍,而21~23點三焦主令。此時好好休息,調養心包可以減少心的負擔,而三焦為元氣之別使,元氣旺盛則能補充、增強心氣。所以,經過一天的勞累,耗傷了心氣、心津、心血,這段時間好好休息既可以養護心包,也可以養三焦、暢氣血、強心氣,對養心護心大有裨益。
對此,王教授推薦了助睡眠通血脈的養生法寶——桃仁棗歸安眠飲。
桃仁棗歸安眠飲
【食材】桃仁6克、酸棗仁15克、當歸10克
【做法】將桃仁、酸棗仁、當歸放入鍋中,加水30毫升共同煎煮,必須煮沸10分鐘,溫服。
【功效】桃仁溫而不燥,長于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當歸有養血活血的功效;酸棗仁善于養血安神安眠,三藥同用,發揮安眠養心通脈的功效,適合夏季熱傷心血、心津而致睡眠不好的人群。
【注意】應在21點以前服用,不能太晚。桃仁生服有毒故此方不可沖服,應煮熟后飲用。
戌時,也就是19~21點是心包經最活躍的時間,王教授建議此時通過拍打心包經來強心、護心。
拍打心包經
1.由心開始,拍至手指。如有特別脹痛的地方多拍幾下,右手拍打左邊,兩邊交互拍。注意從上往下,適可而止。
2.雙手前后甩10下,激發心包經活血通脈的功效。
3.以上動作完成后,搓一搓手至溫熱即可。
(編輯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