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演過《地道戰》《閃閃的紅星》,生于1925年至今已經年過九旬的影視藝術家劉江一直活躍在熒幕前,眾人羨慕其健康長壽、快樂達觀,卻不知其在現實生活中曾是經歷過三次腫瘤的“老患友”。他不是工作狂,也不是以名人自居的大明星,卻是愿意與人分享患病經歷的過來人。
1995年,劉江被診斷為胃癌,由于日常注意自己的身體異常癥狀,因此疾病發現時候仍屬于早期,經過手術治療以后,當時年近八旬的老人在一個月時間里暴瘦了60多斤。從那之后,他就成了一個自律且時刻自我警覺和反思的人。這個醫生眼中的“優秀患者”到底是如何變成醫生眼中值得學習的“典型患者”呢?
◎ 三次患癌經歷,養成了“三好”習慣
初次被診斷為腫瘤時,劉江是一個“年輕老人”,70歲的他當時身體狀態尚可,還在持續工作中,人也比較精神。發現自己的異常是因為他偶爾覺得胃部不舒服,會有胃酸的感覺,加之不規律的便秘和反常的腹瀉。于是,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胃鏡檢查,被診斷為早期胃癌。沒有太多的猶豫,征求各方專家的意見后決定手術,手術切除了約2/3的胃,術后體重下降64斤,整個人都瘦脫相了。
回憶起發病和手術的過程,劉老給大家的建議是,要細心發現自己身體發出的信號,早一點識別出來,以做出最早和最及時的有效應對。對于這一點建議,其實劉老是受益者,因為此后,他又兩次與腫瘤狹路相逢了。
第二次發現自己的疾病是在飲酒后感覺小便疼痛。經過三次飲酒后小便疼痛感明顯的體驗之后,他立刻去做了檢查,穿刺后確定了前列腺癌。前列腺腫瘤長大后會對尿道產生壓迫癥狀,因此,早期的前列腺癌只能通過血液檢查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直腸指診、穿刺活檢3種方式篩查檢出。
第三次患病也大抵如此,在防癌體檢中發現肝部有問題,一個月之后檢查發現異物長大了,而且生長迅速。經檢查,90多歲的他已經不適合進行切除手術,目前帶瘤生存,由于堅持治療,加上他樂觀開朗的心態,腫瘤從最初的5.7厘米縮小到2.1厘米。據劉老透露,在最近的一次檢查中發現,腫瘤又再度縮小,幾乎看不到了。
回顧劉老的患病經歷,我們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的腫瘤早期都沒有明顯癥狀,真正有癥狀時大多已到中晚期。因此,當我們發現身體稍有異常時,就應該通過進一步有效的檢查加以確診。
◎ 遵醫囑、戒煙限酒、保持社交做個“好患者”
盡管是身患多病,但是劉老并不是輕易被疾病嚇倒的人。年輕時,經歷過痢疾的折磨,此后又出現了不明原因的嚴重高血壓,開始了六七十年無間斷控制血壓的生存狀態。別看熒屏上劉老多演一些反派、硬骨頭的角色,但是現實生活中劉老是個受到醫生喜歡的好患者。醫生最怕遇到擅作主張、不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的患者,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嚴格遵醫囑、按時服藥與醫生形成良好的協作關系,才能將疾病控制好。
優秀的患者還需要善于自我檢討,這種自我檢討的態度是對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種反思,改善生活方式才能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當劉老得知過量飲酒易誘發肝癌,不僅將自己的飲酒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還逐漸改變了其他不良的生活習慣。
為了讓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劉老還有自己獨特的娛樂方式,他給自己的朋友圈取名為“侃協”,經常在上午9點左右,去干休所和一些離休老同志聚在一起“侃大山”,海闊天空沒完沒了地侃。李主任分析,劉老實際上是通過社交和交流的方式保持社會功能,這有助于老年人緩解心理壓力和保持社會功能。
◎ 抗癌體檢需要一些“特殊定制”
總體來說,預防癌癥的侵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每年體檢,但是健康體檢與防癌體檢也有區別,防癌體檢是針對不同的個體量身定制體檢套餐,以下是幾種常見的體檢套餐。
檢驗一:低劑量螺旋CT
主要用于肺癌篩查。胸片是一個二維的圖像,它是前后照或者是左右照,肺跟肺重疊的這些臟器可能會阻擋一部分肺的組織,如果長有腫瘤,不易清楚的被發現,而螺旋CT是一個橫斷面的影像,每一個部位都可以看到。
檢驗二:結直腸鏡和胃鏡
結直腸鏡和胃鏡到目前為止仍是確診胃與結直腸疾病的根本檢測方法。
檢驗三:腫瘤標記物
盡管在普通體檢中也做腫瘤標記物檢查,但是防癌體檢的項目比普通體檢的多很多,普通的體檢一般僅有幾項腫瘤標記物檢查,檢測范圍比較小,而防癌體檢范圍比較大。
檢驗四:乳腺鉬靶X線射影
乳腺鉬靶X線射影是對乳腺癌的必檢項目,超聲檢查對于年齡小的檢查者來說有效果,但最終確診仍要通過乳腺鉬靶X線射影和查體共同來完成。
(編輯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