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 三伏季節易出汗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日子,并且要持續40天之久,無論穿得如何清涼,都會由于氣溫過高及空氣濕度低而大量出汗。
夏天一個人每天的排汗量平均可以達到5升左右,上下小范圍內的浮動是正常的。如果劇烈運動,人體的最大排汗量甚至可以達到10升之高!
〇 汗從哪里來
現代醫學理論認為,汗液是由人體汗腺細胞分泌出來的液體,汗腺細胞位于汗腺內,汗腺有大有小,大的多局限于腋窩、乳頭以及會陰部等處,小的則廣泛存在于全身皮膚,它們受交感神經和腎上腺素能纖維的支配,當受到熱能刺激或在緊張因素的作用下便會分泌出汗液。
相較于現代醫學理論,我國傳統的中醫理論則普遍認為人體內津液來源于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物質,通過四肢經絡從皮膚蒸騰而出,形成汗液。正常情況下,人體應該是全身微微汗出并持續不斷,微微汗出具有濡養肌膚毛發的作用,使我們的肌膚看上去光澤有彈性,而出汗過多則會造成水分流失,不僅有可能起不到調節體溫的作用,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〇 大汗傷陰
長期汗出過多,說明體內不僅有熱邪,還有濕邪;若是手心易汗出則有可能為氣虛;若額頭愛出汗,則表明熱結于內。這三種類型的汗出過多都是不正常的,夏季本就熱象偏重,而陰陽互為消長,故長期如此則有可能化燥傷陰,造成陰血不足,繼而發展為陰虛,帶來嚴重的后果,因此出汗過多,一定要多加注意和調養。
加味酸梅湯
【食材】 白芍15克、棗15克、甘草6克、烏梅15克、玫瑰6克、陳皮6克
【做法】開水沖泡即可。
夏季大汗之后要及時補充水分,酸梅湯的補水養陰效果極佳,有條件的可以多喝一些。喝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適當加入一些白芍和大棗,白芍可以養血疏肝,讓人的性情平和,大棗則能健脾養血,加入酸梅湯中一同飲下效果更佳。
補氣養陰酸梅湯
【食材】白芍20克、陳皮6克、甘草6克、烏梅10克、玫瑰6克、佩蘭10克、生黃芪10克
【做法】開水沖泡即可。
【提醒】胃酸過多和有發熱等熱象的患者不宜飲用補氣養陰酸梅湯。
對有基礎疾病的患者來說,大量出汗則有可能給身體帶來更嚴重的傷害,例如糖尿病患者大量出汗,有可能會導致血糖升高。專家告訴我們,糖尿病患者大量出汗后,不光要補陰,還要重視補氣。
氣有固攝的作用,而津液來源于腺胃運化的水谷,故脾胃氣旺則澤液充足;脾胃氣弱則澤液虧損,易發生多汗、多尿等癥狀,但反之氣也必須依附于津液,如若津液大量丟失外泄,亦可造成氣隨之大量外泄,導致“氣隨液脫”的現象。因此在補水補陰之余,我們還不能忘了補氣,有補氣養陰功效的補氣養陰酸梅湯就很適合糖尿患者群飲用,補陰補氣二者兼顧。
養陰活血酸梅湯
【食材】 白芍30克、棗15克、甘草6克、烏梅15克、山楂10克、陳皮6克
【做法】開水沖泡即可。
除了前兩種酸梅湯以外,養陰活血酸梅湯則更適合患有冠心病的人群飲用,其不但能養陰,還能活血,可以緩解出汗過多給心臟病患者帶來的不適感。
(編輯 宋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