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一旦摔倒易造成髖關節、股骨等維持人體行動能力的骨骼骨折,增加喪失行動能力,出現肺部感染、多臟器衰竭乃至死亡的風險,這類骨折被專家稱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老年人防止摔倒首先要從了解自身身體狀況開始。齊主任教授了一個簡單易行的測試方法——3米起立行走試驗,通過這一簡單的行走試驗,可對老年人的平衡能力、步態、下肢肌力進行綜合考量,從而評估摔倒的發生可能性,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
3米起立行走試驗
【方法】老人從椅上站起,按照平時的步速,向前走3米后轉身走回到椅子前坐下,并記錄這個過程所用的時間,測試過程中需要獨立完成,但可以借助輔助工具(助行器、拐杖等)。
【結果】所用時間小于12秒為正常。若是用時很長或是不能完成3米起立行走試驗時,就說明老人存在摔倒的風險,需要格外警惕,建議去醫院做進一步的評估檢查。
【注意】一定要在家人的陪護下進行測試,選擇有扶手的椅子,椅子靠墻。
晨間是老年人摔倒的高發時刻。很多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剛剛睡醒、翻身起床等時刻會出現頭暈等不適,這時貿然行動就有可能造成摔倒。老人多有外出晨練的習慣,若不吃早餐或是早餐吃得不夠,在運動時可能會出現低血糖的癥狀從而發生摔倒,故建議老年朋友在起床或突然改變體位時動作宜緩宜慢,在床上多坐幾分鐘再行下床,切忌動作過猛。同時,應按時食用早餐, 并保證早餐營養、質量,外出晨練注意安全。
另一個老年人容易摔倒的時刻是在吃飯、閱讀等久坐之后,或是服藥之后。這一時刻的跌倒多半是由于體位性低血壓。當人的體位發生改變后,有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生低血壓的狀態,出現頭暈、黑朦等癥狀造成站立不穩甚至摔倒。
起夜也是老人摔倒的高發時段。起夜時通常環境較暗,若是不開燈就行動易被家具或是雜物磕絆造成摔倒。同時,如果猛然開燈且燈亮度較強則有可能眼睛無法適應環境亮度而造成視物不清,增加摔倒的風險。建議老年朋友的房間設置不用起身就能開關的,且光線適宜的床頭燈,條件允許的家庭可以安裝位置較低、照亮地面的夜燈。
如果家中有行動不便者或是高齡老人,那對起居環境進行適當的無障礙改造對于預防跌倒非常必要。在家庭環境中,最容易發生跌倒的兩個地方是:床旁和衛生間。以下是針對常見起居環境的改造意見。
1.臥室
床的高度建議比膝蓋稍高一些,也可以是老人小腿長度的100%~120%。如果床過高,雙腳不能著地,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則會增加跌倒的風險。床邊可以設置欄桿,以便老人起身是可以支撐,增加人體的穩定性。
2.衛生間
衛生間的光線要充足,便于老人行動。張護士長建議,最好選用防滑地磚或在特定區域固定防滑墊,地面有水要及時清理。洗手池旁邊、上部都可以設置把手;坐便器兩側可安裝扶手以便老人起身時支撐。坐便器的高度以雙腳自然下垂時腳可以穩定地落在地上為宜。如家庭條件有限,可以給老人準備一個助行器,當老人如廁的時候可以放到前面,輔助老人坐下和起立。淋浴間中建議備一把洗澡椅子,以便老人洗澡時可以采用坐姿以節省體力,減少跌倒的風險。

3.客廳
老人的房間不要放地毯,地毯會移動,容易導致老人摔倒。家具擺放后最好留出相對寬裕的行走空間,還可以在桌角、柜子角等尖銳處粘上泡沫墊,以減少老人磕碰、絆倒的概率。
首先,應當撥打急救電話,向急救人員描述老人跌倒的場景、意識情況(清晰、模糊、呼之不應等)、損傷狀況。在等待急救人員的過程中,患者家屬不要慌張,先對老人做一個簡單的評估,判斷老人的意識狀態和傷口的情況。如果沒有劇烈疼痛,可以協助老人沿軸線翻身,借助支點幫助老人起身,合理安置。老人摔倒后如果難以起身或是不能搬動,都應做好保暖工作。
郭護士長說,如果家中有摔倒風險較高的老人,可以準備一個急診用品清單放于門口或電話旁,需要時是按清單收拾老人急診就醫所需的物品,方便、快捷且不易遺漏。
急救用品清單:
①老人平時用藥清單;②就診卡、醫??ǎ虎劬驮\記錄、以往病例;④親屬聯系本;⑤銀行卡或現金;⑥洗漱用品、
更換衣物。
老人摔倒后果很嚴重,齊主任建議,降低摔倒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平時多做這個運動:后腳掌著地,前腳掌是一個弓步,手放在褲線兩側,堅持30秒,交替4~5組。
(編輯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