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臟器,負責過濾血液中的雜質、維持體液和電解質的平衡,最后產生尿液經尿道排出體外;同時也具備內分泌的功能以調節血壓。如果一些“傷腎壞蛋”侵犯了腎臟,造成腎功能損傷,很多代謝廢物就無法正常排出體外,或者產生太多的物質超過了腎臟的排泄能力堆積在體內,便會引發疾病,造成嚴重的后果。很多人都知道補養腎臟是中醫養生十分重要的一環,其實西醫中也有相應的保護腎臟的措施與觀念。陳主任告訴我們,保護腎臟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管住嘴”──當心那些吃出來的腎損傷。
腎損傷通常十分隱匿,早期難以發現。一旦出現明顯的癥狀,此時腎可能早已損傷了一半以上。面對如此隱匿又兇險的疾病,哪些人群更需要提高警惕呢?
糖尿病是引起腎損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甚至可以說是導致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在西方發達國家,引起尿毒癥的第一位原因就是糖尿病腎病;在我們國家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因糖尿病導致的腎臟問題日益突出,占據成因的第二位。
另外,高血壓患者、高尿酸血癥患者、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肥胖患者均是腎損傷的高危人群。
陳主任建議,糖尿病的患者應該去檢查一下眼底,看看眼底的視網膜血管有沒有變化,有沒有小動脈硬化或者視網膜出血等問題。如果有,提示著糖尿病已經導致了血管的損害,有可能腎臟也受到了侵犯。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一些“傷腎壞蛋”,它們可能存在與日常的飲食、用藥中,如果不多加注意,吃出腎損傷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1.剩菜──大腸桿菌
在剩菜中,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大腸桿菌也繁殖增多,當超過一定標準或人體胃腸道免疫功能低下時便會誘發急性胃腸炎等疾病。大腸桿菌還會損傷血管內皮,促發體內的凝血機制,造成很多栓塞性病變,在腎臟疾病中,與大腸桿菌相關的疾病是溶血尿毒癥綜合征。一旦發生這種疾病,便可能造成腎功能損害甚至是尿毒癥。
另外還有一類以O157H7為代表的特殊類型的大腸桿菌——產志賀毒素型大腸桿,它獨立性很強、致病性高,可以產生并釋放一種志賀毒素,如果吃了被這些特殊菌株污染的食物可以造成食用者發燒、腹瀉、惡心、嘔吐、休克,嚴重者可導致腎小管壞死,出現急性腎損傷,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救治便導致死亡。
陳主任建議,避免食物受到污染的第一步是注意烹飪衛生。盡量做到烹飪環境整潔、干凈,處理食材時注意生熟分開,食物煮熟、煮透再食用,廚房垃圾與食材保持一定距離、經常洗手等。其次,食物盡量不要隔夜儲存,現做現吃。隔夜儲存的食物再次食用時,一定要充分加熱以殺死有害微生物。最后,如果食用菜品后出現胃腸不適,一定要及時就醫,避免延誤治療造成其他臟器損傷。
2.面包──溴酸鉀
面包以其松軟的口感、誘人的香氣吸引著食客。但是,專家告訴我們,在口感過于松軟的面包中可能隱藏著另一種傷腎壞蛋──溴酸鉀。溴酸鉀是一種化學物質,根據部分臨床試驗的結果,長期攝入這種物質有可能會誘發腎癌。由于其存在毒性與安全隱患,溴酸鉀已禁止作為食品添加劑添加在食物中。
絕大多數的面包都不會添加這種物質,只有少數的小商販、小作坊會為了降低成本而采取這種手段。大家在購買面包或饅頭等面點時建議去正規的商店購買,且一定不要選擇過于松軟、過于潔白的面包。
3.菠菜──草酸
提起草酸,很多人都知道蔬菜中草酸含量較高,多攝入草酸恐有患結石的風險。除了蔬菜之外,像花生仁、咖啡、茶葉等食物中都含有較高的草酸。

陳主任建議,面對草酸含量很高的食物,我們不能完全禁食,因為食物里還有很多其他的營養物質,所以在吃草酸含量高的食物之前先焯水,再烹調,可有效地降低草酸的含量。另外,食用蔬菜時可以不時地更換品種,盡量避免長期食用某一種或某幾種富含草酸的蔬菜。
陳主任提醒,蘿卜、菜花、南瓜、黃瓜等食物中草酸含量較低。
4.豆苗──尿酸
攝入過多高嘌呤食物會引起尿酸的增高,尿酸增高會產生尿酸鹽結晶,這些結晶也會對我們的腎臟造成損害。高嘌呤的食物有豬肝、濃肉汁、牡蠣、白帶魚、蘆筍、紫菜、豆苗、香菇等。
陳主任提醒,尿酸高、有腎病的人盡量不要吃高嘌呤的食物,正常人食用高嘌呤食物時,最好先進行焯水處理后再烹調食用。
5.藥物──馬兜鈴酸
不當使用藥物所致腎損傷也是臨床常見的腎損傷類型。腎臟是多種藥物的主要代謝途徑,部分藥物存在腎毒性,如果使用不當會直接或間接對腎臟造成損害。最為常見的藥物中存在的傷腎物質便是馬兜鈴酸。馬兜鈴酸主要存在于關木通和廣防己這兩味藥材中,以這兩種藥材制成的湯劑或中成藥也是藥物性腎損傷的重災區。陳主任提醒,在吃這類藥物時一定要謹遵醫囑,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如果所用藥物具有腎毒性,在用藥過程中可定期檢測腎功能,及時發現隱患以便調整治療方案。
1.細查癥狀
腎病早期發病相對隱匿,很多案例中腎臟損傷已達50%甚至80%時,患者才出現相關的癥狀。如何早期發現我們的腎是否已經受到損傷了呢?陳主任告訴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觀察:
(1)注意自己尿液顏色的改變。如果發現尿的顏色與往常不一樣了,要提高警惕。
(2)觀察尿液是否泡沫增多或是泡沫一直不消退,如果有,也要提高警惕。
(3)如果尿量減少,有身體脹以及腳腫的感覺,也要提高注意。
2.準確尿檢
去醫院做尿液檢查的時候,如何能得到準確的結果呢?這就要求大家掌握好留尿的技巧,以免引起結果的誤差。
正確留尿的方法:
首先,應當等有尿意的時候再去留尿。千萬不要猛然尿出,或者是擠出來一點點,這樣都不準確。
其次,適當地多留一些尿液,盡可能地留取中段尿,這樣的尿標本可靠,得出來的結果才比較準確。
(編輯 車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