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碩士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高層次、應用型藝術專門人才。在對藝術碩士(音樂)研究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應注重理論素養與藝術實踐結合,突出藝術碩士(音樂)研究生的培養特點。“雙導師”教學團隊的建設,不是簡單地聘請校外導師參與研究生培養,還應加強校內、外導師的溝通,完善校內外導師評聘考核制度,加強“雙導師”的管理。本文擬從以下幾方面對“雙導師”教學團隊建設提出建議。
[關鍵詞]藝術碩士培養;“雙導師”;教學團隊建設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3-0022-02
“雙導師”是目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一種模式,將高校資源和校外企業、文藝團體等資源進行整合共享,吸收具有豐富舞臺經驗的專家加入導師團隊,使高校“雙導師”團隊能夠集理論與實踐優勢于一體,為藝術碩士(音樂)研究生培養提供保障。傳統的單一導師制往往不能兼具理論培養和音樂技能的訓練。“雙導師”是完善藝術碩士研究生培養機制,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1]。
一、校內導師“走出去”
1平衡校內導師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
校內導師掌握的理論與實踐能力不平衡制約了對藝術碩士(音樂)人才的培養。校內導師一般都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教學經驗,但由于長期在高校進行教育工作,不免會出現理論基礎與實踐脫軌、不了解行業動態與行業內需求的問題,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無法適應社會。為避免校內導師只向學生傳授刻板的、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教材內容,就必須走出校門,走進社會,深入行業內文藝團體等單位進行學習實踐。了解行業內最新動態,研究行業發展,將自身理論知識與實踐體會相結合后有選擇性地對藝術碩士進行教學,以更好地培養出適應市場現實需要與預期需求的人才。
2有目的性地“走出去”,從培養高端藝術人才的角度看問題
校內導師進入社會文藝團體、企業等進行實踐學習帶有強烈的目的性——更好地為社會培養藝術碩士(音樂)人才。只有明確了這樣的目的,導師在實踐中才能真正地從教學的角度出發,關注每一個環節并思考如何使學生更好地利用理論知識來完成實踐內容。這樣的教學思考極具針對性,對藝術碩士(音樂)人才實踐能力與理論知識更好地結合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關注藝術碩士(音樂)人才實踐動態,實時調整個人培養計劃
藝術碩士(音樂)人才在學習過程中,有大量的校外藝術實踐,這些實踐雖然由校外指導老師進行藝術指導,但校內理論與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校外藝術實踐都不能完全被孤立,二者應相互糅合促進。所以校內導師應當走出校門、走進藝術團體了解藝術碩士(音樂)人才的實踐動態,充分了解藝術碩士(音樂)在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及不足,并與校外導師進行溝通、交流,以便及時調整藝術碩士(音樂)人才個人培養計劃,從而更好地達到藝術碩士(音樂)人才培養目標。
二、校外導師“引進來”
藝術碩士的培養與學術型碩士的培養目標不同,藝術碩士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專門人才,這就要求藝術碩士(音樂)教學課程的設置要突出“實踐性”,把“實踐”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末。實行“雙導師”制度也是突出藝術碩士(音樂)“實踐性”的方式之一。由校內導師對藝術碩士(音樂)人才進行理論課程和專業技能的教授,校外導師對藝術碩士(音樂)人才的各種校外實踐進行藝術指導,這一制度使藝術碩士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傳統學術型音樂碩士課程模式的束縛,加大了“實踐性”的比例,符合我國藝術碩士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1規范校外導師聘任制度
導師的素質直接影響研究生培養的質量,“雙導師”制度能否有效實施,關鍵在于能否評聘高素質的校內外導師。高校一般對校內導師的資格評審都十分嚴格并且擁有十分完善的制度來進行監督,這些教師往往都具有過硬的專業素質、豐富的指導經驗以及良好的師德,但對校外導師的資格審查卻往往不能設定一個行之有效的固定標準。高校應當建立健全校外導師聘任制度,對校外導師的資質進行嚴格考察,使所聘導師與藝術碩士(音樂)研究生專業對口,能夠有較強的責任心、專業技術水平、藝術創作能力以及豐富的舞臺、藝術實踐經驗,來為藝術碩士(音樂)提供更富實踐性、更加高層次的指導[2]。校外導師不僅可以將藝術領域的前沿動態、技能技巧及時地傳授給學生,還可以加強學生工作能力的培養。同時與藝術家及合作單位要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機制,增加校外導師合理的受益面,這對藝術碩士(音樂)的培養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
2優化校外導師隊伍建設,導師培訓制度化、常規化
導師在研究生培養工作成敗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外導師與校內導師不同,他們與社會接觸范圍更廣、層面更深,是高校教師隊伍中的新鮮血液。但由于校外導師長期工作在學校外的各個單位、團體中,本就缺乏對藝術碩士研究生導師制度的認識,高校應當對校外導師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以改善校外導師管理松弛的現象。對校外導師進行培訓也十分有必要,通過培訓使校外導師明確自身工作職責,為提高教學水平打好基礎,在培訓過程中,校外導師不僅可以熟知相關政策、規定,并且可以學習到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及教學方法,這對校外導師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學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藝術碩士(音樂)校外導師進行嚴格監督、管理及培訓,有利于打造一支思想、業務均過硬的導師隊伍,真正提升藝術碩士(音樂)人才的培養質量。
3明確校外導師權責,建立藝術碩士(音樂)實踐指導標準
保證校外導師隊伍建設的同時,還要明確校外導師在培養藝術碩士(音樂)人才中的權利與責任,如校外導師應當對藝術碩士(音樂)人才選課進行指導,根據需要為藝術碩士(音樂)創造學習和實踐條件,指導藝術碩士(音樂)在實踐中的薄弱環節,與校內導師交流共同為藝術碩士(音樂)制訂個人培養方案,使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充分結合,以達到應用型專門人才的標準。由于校外導師不是專職教師,并且我國目前還沒有相關實施細則對校外導師進行鼓勵和支持,這就使得校外導師在指導藝術碩士(音樂)人才的過程中動力不足,對藝術碩士(音樂)的藝術指導往往只能達到很淺的層面上,不能真正地提高藝術碩士(音樂)的實踐能力。建立藝術碩士(音樂)實踐指導標準可以起到監督校外導師工作的作用。
三、指導教師“多元化”,指導形式“多樣化”
在音樂人才培養過程中,受名家指點、博采眾長,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藝術碩士(音樂)培養單位應盡可能多地安排國內外音樂專家講學,搭建“多元化”導師隊伍。這樣才能開拓藝術碩士(音樂)研究生的視野,在進行專業技術學習及藝術實踐過程中更快地成長。
搭建“多元化”導師隊伍對藝術碩士的培養還有諸多好處。首先,為藝術碩士提供當今世界音樂界發展動態、重要演出和比賽信息及專業評判標準,使學生在專業技能學習中有前進和努力的方向;其次,在專家講學過程中藝術碩士可汲取各家之長,提升自己的專業認知和專業技能;最后,專家講學也是藝術碩士(音樂)人才的一種自我認知的渠道,通過音樂界各類專業的講學,可以使學生準確地判斷和規劃自己的職業方向并借鑒專家經驗,在專業道路上更好地完善自我。
同時,在指導教師“多元化”的環境下,將指導形式“多樣化”,例如“音樂大師班”“專家音樂會”“專家講座、論壇”等形式,以多種形式向藝術碩士(音樂)傳遞專業理論知識及技能,一方面引起學生興趣,另一方面使藝術碩士(音樂)接觸更多音樂教學、實踐方式,對藝術碩士(音樂)培養目標的實現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通過“校內導師‘走出去’”“校外導師‘引進來’”“指導教師‘多元化’”“指導形式‘多樣化’”等多方面的優化,建立結構合理、實踐指導能力強、藝術水準高、具有豐富實踐能力的雙導師團隊,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可以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藝術水準和創作能力[3]。大力推行“雙導師”制度是培養藝術碩士(音樂)實踐性的需要,是學校與行業聯合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要。“雙導師”團隊在構建過程中,明確責任、互相協作,學校學習與單位實習有效結合,對共同提升學生的實踐性、應用性,培養高素質藝術碩士(音樂)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2]陳 其,王 丹.“雙導師”視閾下高校藝術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策略——以中國畫方向為研究個案[J].美術大觀,2012(05).
[3]王 路,高秀峰,王寅龍.“網絡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4(23).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