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抒情性警察歌曲是反映當今社會警察工作、生活、情感的音樂作品,是樹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振奮警隊士氣的重要載體。本文主要從人物形象、歌詞理解、音樂分析以及情感剖析方面入手,對抒情性警察歌曲進行闡析,以期能為歌者更好地把握警察歌曲的藝術特點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抒情性;音樂特點;感情剖析;警察歌曲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3-0150-02
筆者結合抒情性警察歌曲通俗易懂、篇幅相對較小、易于傳唱的特點,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警察歌曲作為對象,分別從人物形象、歌詞理解、音樂分析以及情感剖析四個方面,探討抒情性警察歌曲藝術特點的把握,有利于促進表演者更好地演唱警察歌曲。
一、把握“警察”人物形象
清代戲曲理論家、戲劇作家李漁在《閑情偶記》中提到:“有終日唱此曲,終年唱此曲,甚至一生唱此曲,而不知詞曲所言何事,所指何人,口唱而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無曲,此所謂無情之曲,與蒙童背書,同一勉強而非自然也。”這說明了要唱好歌曲須明白“曲意”。要演繹好警察歌曲,塑造豐滿的“警察”音樂形象,首先應了解和把握“警察”人物形象的特質。“警察”這個人物的形象筆者認為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個特質:
1.理性與感性并存。
公安機關既是執法機關,又是服務機關,既要維護社會安定穩定,打擊違法犯罪,又要管理群眾的戶籍、駕駛人員、車輛等。為滿足新時期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公安民警既要理性地公正執法,又要感性地熱情服務群眾。在法律面前,人民警察要理性公正地面對執法對象,嚴格依照法律法規對于違法人員嚴厲打擊;而對待來窗口辦事的群眾,不僅要做好本職工作,還要多站在為群眾服務的角度,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熱心為往來辦事的群眾辦理每一項業務,為群眾排憂解難。
2.剛毅與柔情的結合。
警察工作存在太多的風險性和危險性,在危難之時,民警們剛毅而勇敢地挺身而出,面對違法犯罪分子毫不畏懼;而在因為工作無法陪伴家人的時候,在自己資助沒錢坐車回家的外地群眾、攙扶老人過馬路、幫助走失兒童回家的時候,在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中,都展現了民警們心中的無限柔情。
3.細致與粗大的對立統一。
在工作上,民警必須要有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來對待每一個辦案的細節,耐心細致梳理線索,否則可能因疏忽導致判斷錯誤,從而造成采取強制措施錯誤的嚴重后果;而生活中他們又經常是粗枝大葉的,因為工作廢寢忘食,對于家中的瑣事似乎不放在心上是常有的事情。
二、抒情性警察歌曲的歌詞理解
歌詞是歌曲內容的直觀體現。要對演唱抒情性警察歌曲整體性進行把握,首先應了解歌曲所表達的內容和抒發的情感,這就需要建立在對歌詞理解的基礎上。
抒情性警察歌曲的歌詞從文學角度看,相當于自由體裁的現代詩歌,其最大的特點是運用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夸張、對偶、比擬、反復、借代等,使歌曲生動形象而富有極大的感染力。
以《閃亮的警徽》為例。歌曲《閃亮的警徽》是由任紅舉作詞、印青作曲的一首表現公安民警對祖國和人民的赤膽忠心以及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的歌曲。歌詞(見譜例二)運用了比喻、借代、擬人的手法,將“頭上的警徽”比喻成“好大一顆星”,而“警徽”指代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用“閃亮的深情”指代公安民警們的無悔付出,用“烈火狂風”指代各種困難險阻;詞中將“警徽”擬人化地用了“播撒”這一動詞;“警燈”“金色盾牌”指代人民警察,展現了歌詞的深度和婉約之美;“寒暑裹在身,暴雨腳下流”則用了對偶、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說明了警察執法環境的復雜,所要面對的是重重的困難,但即使如此他們依然無怨無悔。而“無怨無悔走盡那春夏秋冬”的“盡”字用了夸張的手法,體現了民警無怨無悔的忠誠。
以歌曲《萬家燈火平安夜》為例。該曲由朱海作詞、王黎光作曲,歌詞采用以第一人稱訴說的形式,從百姓的角度贊美了人民警察默默付出守護著祖國和人民的平安,語言平實而真誠。歌詞中運用了擬人、比喻、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歌詞前兩句“一年又一年警徽告訴我……萬家燈火有你就有美好的生活”,采用了排比、對偶的修辭手法,其中巧妙地將“警徽”用擬人手法“告訴我”,平實地展現民警默默為人民付出的每個日日夜夜。歌曲副歌部分“每當萬家燈火在星空下閃爍……為平安中國點亮百姓的歡樂”,是情感的抒發、真情的贊美。“夢在守候中輕舞祥和”用了極富詩意的詞藻采用夸張的手法突出了正因為有了警察這個群體,才有了百姓和國家安寧;歌詞中又形象地用“星座”這個詞比喻警察這個群體,再一次強調了警察默默地付出,默默地閃光、發熱,照亮、溫暖了社會;而“點亮”這個詞則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極其生動巧妙。
三、抒情性警察歌曲的音樂分析
抒情性警察歌曲大部分是以獨唱為主,速度適中,相對其他三種類型的警察歌曲來說,音域較為寬廣,旋律起伏較大,作品結構相對復雜,多為二部曲式的結構,對演唱者演唱的水平和技術要求相對較高。下面以兩首警察歌曲為例進行分析。
以歌曲《閃亮的警徽》為例。該曲為“前奏+A+(間奏)+B+結束句”的二部曲式結構,全曲結構方整,每四小節為一個樂句,對稱的美感呈現了音樂均衡、簡單的特點。G大調的明朗色彩賦予了歌曲積極正氣的情感色彩,整體調性平穩,4/4拍的節奏使歌曲更富有抒情性,歌曲的最后節奏變為4/5拍,歌曲速度放慢,歌曲的情感更為堅定、激昂和抒情。歌曲的前奏(第1~12小節)由3個樂句組成“a+b+b”(3+4+5),前奏的第一個樂句(第1~3小節)富有節奏感和律動感,旋律猶如吹響的號角,恢宏大氣振奮人心,塑造了時刻準備戰斗的人民警察氣勢威武的形象(見譜例一)。第二樂句(第4~7小節)采用八分音符與附點四分音符相結合的方式,旋律流動性抒情性加強。第三樂句(第8~12小節)是在第二樂句的基礎上做了變化,情感較第二樂句更推進一步,同時采用了離調的手法來表現警察內心的熱愛和激情。從第13小節到第20小節為歌曲的A段,第21小節為間奏,第22小節到第30小節為歌曲的B段,從A段到B段,旋律從相對平穩到有較大起伏,情感從真誠傾訴到宣泄釋放,表達出公安民警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赤子之心,歌詞與旋律非常貼切,增強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歌曲中還巧妙地使用了倚音、波音等裝飾音,呈現了作曲的民族特色,這些裝飾音的運用使音樂更加動聽,對塑造的音樂形象魅力更加凸顯。第31至36小節是對B樂段的補充,是在B段最后一個樂句基礎上的變化,音高比B樂段最后一句是一個八度的跳躍,音符時值拉長,是歌曲情感的升華,最后的切分節奏的使用增強了歌曲的抒情性,見譜例:
以歌曲《警察的故事》為例。這是一首由李黎作詞、張林作曲,展現當代人民警察無私奉獻、保家衛國的崇高品質的歌曲。該曲為“前奏+A+間奏+B+結束句”的二部曲式結構,歌曲采用小調式手法,作曲融入了一字多音等民族聲樂的音樂元素,歌頌了公安民警不畏艱難,舍小家為大家,無怨無悔地守衛著國家的安定,守護著百姓的安寧。作品旋律優美,高亢舒緩,歌曲第19~23小節是三遍“讓熱血護衛這滿園春色”的歌詞反復,旋律采用五度模進的手法,語氣和情感層層遞進,逐漸加強,表現了人民警察不畏犧牲、守衛國家安定和諧的堅定信念。第24~26小節將“熱血護衛這滿園春色”采用切分節奏,將整首歌曲情感推向高潮,使歌曲要表達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這首歌曲讓公安民警的自豪感、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強化了民警們的價值觀和榮辱觀。
四、抒情性警察歌曲的情感剖析
著名的聲樂教育家沈湘先生曾說過:“好的歌唱是從不脫離內容的,技術永遠是為內容服務的。”要深入理解歌詞表達的情感和意境,可以對歌詞進行有感情地反復朗讀,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要通過反復的朗讀來增進對歌詞內涵的深刻理解。
以演唱《閃亮的警徽》為例。歌曲一開始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對警察的奉獻精神進行深情訴說,情感細膩,以說話的口吻進行演唱。到了副歌部分,是情感和主題的深化,感情慢慢釋放,深沉而激昂,是民警情感的傾情表白和宣泄,到最后一句又將釋放的情感慢慢內斂,將激情轉化為內心的柔情和堅定,表現了警察無怨無悔的忠誠和年復一年默默付出的真心。整首歌曲要將自己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真摯情懷動情而自然地流露。
又如《警察的故事》是以第三人稱的形式深情地訴說了警察這個職業的艱辛,并表達了對他們崇高品格的贊美之情,情感表達應是親切的、崇敬的、深情的。歌曲中“冷落了溫馨,習慣了寂寞,顧大家舍小家是不改的本色”一句透露出警察的無奈,但又在無奈中表現了不辱使命的義無反顧,歌唱時應表現出情感的堅定。副歌部分歌頌式地道出警察的艱難困苦和為保一方平安的偉大,在贊美中還流露著歌頌者對警察的欽佩和敬意。歌曲最后一句歌詞的三遍反復是情感的層層遞進,演唱時語氣逐漸加強,表達了群眾對警察的深厚情誼。
[參 考 文 獻]
[1]姚恒璐.音樂技法綜合分析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公安部宣傳局.人民警察歌曲精選[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4.
[3]蔡天星,周 玲.論當代公安歌曲的嬗變[J].政法學刊,2006.
(責任編輯:郝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