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層群眾聲樂教學是新時代推動音樂文化復興、樹立文化自信、激發全民文化創新活力、彰顯文化魅力的社會文藝活動。基層群眾聲樂教學事業的發展更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進、深化人民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實現全民歌唱的文化惠民工程。文章試圖以基層群眾聲樂教學人才的培養探索為研究契機,以群眾聲樂主體感知實驗探索為研究要點,采用基層群眾聲樂教學觀摩探討、基層群眾聲樂教學實踐引導、直觀化聲樂教學動態體驗討論為三維核心的實驗探索方式。旨在在推動全民歌唱的理念中,為完善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培養基層群眾聲樂教學人才的發展獻力。
[關鍵詞]群眾聲樂;教學人才;動態試驗;主體感知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6-0101-03
群眾文化事業是新時代國民堅定文化自信的需要,基層群眾聲樂教學作為群眾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習近平總書記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出的“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指示中迎來發展的新契機。基層群眾聲樂教學人才是引導群眾加強文化思想道德建設的主力軍,具有引導廣大群眾聲樂愛好者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文化觀的重要作用,基層群眾聲樂教學人才的培養已成為我國聲樂教育探討的前沿熱點。
當前群眾聲樂教學人才培養方向定位不夠明確,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過多地借鑒了音樂專業院校培養職業演唱家的教學模式。此種教學模式雖使聲樂教學人才的舞臺表達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但群眾基礎聲樂教學人才培養較為薄弱,現行聲樂教學人才培養模式未能滿足廣大群眾的聲樂學習需求。
因此,針對群眾聲樂教學人才表演能力強、教學能力弱的現狀,借助所在單位文藝演出教學實踐平臺,開展群眾聲樂教學人才培養自主感知實驗,從而為探索大眾化、實用型群眾聲樂教育人才給予探索性淺見。
一、夯實群眾聲樂教學人才培養基礎
群眾聲樂教學人才的培養在借鑒專業音樂院校先進的聲樂演唱技能基礎上,應具備自身培養特點。群眾聲樂教學人才培養著力點應以培養大眾及青少年聲樂教育普及人才為建設目標。首先,對聲樂教學培養的前提條件進行全面的梳理和總結;再次,明確群眾聲樂教學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在滿足聲教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教授聲樂專業技能,培養聲樂基礎教學人才。
(一)夯實群眾聲樂教學培養前提條件
群眾聲樂教學人才屬“復合型”社會聲樂教育活動人才,該人才群體的培養供給,應滿足不同大眾階層年齡段社會聲樂愛好者、社會歌唱團體聲樂教學需求,它是提升社會大眾的藝術文化素養的智力保障。
就群眾聲樂教學人才聲樂教學培養來說,它是以聲樂演唱藝術為前提進行的聲樂教育活動。首先,在聲樂技術層面。群眾聲樂教學基礎是在聲樂歌唱主觀技巧掌握前提下,開展的對客觀聲樂技巧辨聽與傳授能力的培養。其次,在審美趨勢層面。群眾聲樂教學人才要樹立“以審美為核心、以文化為重心的音樂教育哲學觀”,同時具備洞察社會大眾聲樂演唱的審美趨勢的能力,使基層群眾聲樂教學具備大眾化、時代感、民族性特點。再次,聲樂教育責任意識層面。群眾聲樂教學人才應具備高度的從教責任感,把保護歌唱者聲帶作為首要任務,熱衷于不斷探尋歌唱中保護聲帶的各種方法,為聲樂學習者解決歌唱用嗓不當的問題,讓聲樂學習者感受歌唱的快樂、體會到聲樂學習的價值。最后,從聲樂教育服務對象層面。群眾聲樂教學人才作為我國大眾聲樂基礎教育的主力軍,應切實把握基礎聲樂藝術教育貼近群眾,“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群眾聲樂教學人才在學習實踐中,應把握不同年齡段聲樂學習者對聲樂技術的學習需求,以聲樂作品類別的認知掌握作為聲樂教學培養探索的前提。
(二)夯實群眾聲樂教學培養核心內容
夯實群眾聲樂教學培養內容,首先應把學習解決歌唱時的聲帶不適,保護歌唱者聲帶機能,作為大眾基礎聲樂教學的技術核心內容。其次,應以陶冶歌唱者藝術情操,提升歌唱者歌唱藝術表現力和藝術審美素養作為群眾基礎聲樂教學的情感核心內容。再次,應以發展聲樂教學人才自學能力,強調“學”與“思”并重的原則,在實踐中體會基礎聲樂教學內容、在啟發中領悟聲樂基礎教學功能,在自主探索中尋找聲樂教育社會需求作為群眾基礎聲樂教學實踐核心內容。最后,應注重引導群眾聲樂教學人才對歌唱生理與歌唱心理的調節作用,把聲樂教學技能的主客體體會與轉化能力,作為群眾聲樂基礎教學的思想核心內容。
二、開展群眾聲樂教學培養實驗
群眾聲樂教學人才的培養,是由被動學習轉向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群眾聲樂教學人才在掌握聲樂舞臺表演基礎技能的同時,逐漸增強對教學的主觀認識,進而在學習過程中走向自主獨立,并逐漸形成個體教學特色。
因此培養群眾聲樂教學人才自主能動的主體意識,對提升該人才群體的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提升自主發現能力、自我性格特征、主觀發現意識的能力,使之積極參與到聲樂基礎教學能力提升的過程中。
第一,領悟聲樂基礎教學社會功能。
通過社會聲樂教學機構聲樂課程的觀摩學習,自主探尋聲樂教學社會需求,自主構建聲樂教學培養內容,以確立學習內容。通過引領實踐、合作學習、討論總結,實現聲樂教育學教學內容的活學活用。在激發聲樂人才學習動力后,督促完成自主設定的學習內容。開展為期一年的“聲樂教學課程主體感知”實驗,在實驗中自主認知大眾聲樂演唱的普遍問題,以確立學習目的。進而培養基層群眾教學人才聲樂教學技能的主客體的體會與轉化能力。通過擔任鋼伴助教角色旁聽社會聲樂活動,結合自身感悟,在長期體會磨煉與摸索中體察認識大眾聲樂教學中的基礎技術概要。經過為期一年的高強度跟聽聲樂課程訓練、課外擴展自主訓練,提升群眾聲樂教學人才的客觀發現歌唱技術問題的感知能力和評價能力。
第二,在上一實驗基礎上開展《歌唱動態活動對歌唱生理與心理調節自主性感知》實驗,進而自主探索大眾學習聲樂的難點及解決途徑,解決大眾歌唱時的聲帶、氣息、肢體語言等問題,解決群眾歌唱時的聲帶不適,保護群眾歌唱生理機能。在活學活用中集百家之所長,幫助群眾解決歌唱中的技術困擾。
第三,以最大限度保護群眾歌唱生理機能為目標,在實驗中設計適合群眾歌唱練習的運動,豐富群眾歌唱文化生活,將歌唱教學與健身教學有機結合,提升群眾歌唱的社會作用。通過兩組動態試驗訓練,緩解群眾歌唱心理緊張、演唱氣息飄浮、歌唱嗓干的問題。通過實驗群體的驗證,證明技術實驗的有效性。實驗證明,經過半年訓練聲帶過緊問題明顯改善。經過一年訓練氣息運用時的肢體緊張感明顯改善,歌唱肢體靈活度增強,歌唱提氣問題明顯改善,歌唱嗓干問題基本解決。
三、基層群眾聲樂教學人才培養管見
基層群眾聲樂教學人才培養,應建立在樹立良好的歌唱習慣、掌握正確的發聲技巧、詮釋多元的聲樂作品、積累豐富的聲樂作品、掌握基礎性鋼伴技術的基礎之上,強化聲樂教學人才的歌唱技術聽感辨識訓練、歌唱鑒賞審美評價訓練、基礎歌唱技法教授訓練、歌唱情感引導教學訓練。同時更應關注聲樂教學心理客觀分析能力的培養、聲樂教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聲樂教學鋼琴伴奏情感引導能力的培養。
基層群眾聲樂教學人才培養。首先,應樹立正確的文化導向教育理念。注重聲樂藝術的感性體驗及特性呼喚,使聲樂教育課程生活化。突出聲樂教育的感性體驗特性,促進聲樂教育從傳統的學院式聲樂教育情境向生活化情境轉變。充分運用聲樂藝術的情感凝結特性,促進未來聲樂教育從傳統分析性為主的模式向綜合性模式演進。其次,應培養層級式聲樂教育觀念。群眾聲樂教學培養應注重群眾歌唱心理發展的階段性,而群眾歌唱心理發展的階段性決定群眾聲樂教學的審美特性。引導群眾文化觀念、理論觀念、本質觀念以及聲樂教育的學科交叉觀念的層級性發展,重視群眾聲樂教學人才的感性觀念的樹立,尊重群眾聲樂教育人才培養的本質特征及人文素養對群眾化聲樂教育內容的傾向。
筆者認為,在群眾聲樂教學人才能力的培養中,應以前人聲樂教學成功案例為基石,以創新教學方法為理念。對教學內容精心組織,對人才能力高度重視,從而有效地加強“教學資源共享”“教學心得互動”為中心的引導實踐,力求達到促進傳統聲樂教學與信息化教學有機結合的教育目的。
總之,筆者針對群眾聲樂教學人才培養所做的感知實驗,目前已卓有成效地提升了群眾聲樂教學人才的教學能力。筆者深知,在群眾聲樂教學人才培養中,還有諸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待學者們共同探討和挖掘,此文僅是筆者之淺見,實屬拋磚引玉,還望諸位專家不吝賜教!
[參 考 文 獻]
[1]熊梅,路海東.啟發式教學實驗研究教育部“九五”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 余篤剛.聲樂教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3] [美]貝內特·雷默.音樂教育的哲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4] 鄭茂平,石欣宇.音聲相和的盛典:“全國群眾聲樂教學人才培養研討會暨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高師聲樂學術委員會換屆會議”綜述[J].歌唱藝術,2013(02).
[5] 郭小利.中國當代音樂教育哲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音樂學,2016.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