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十年來鋼琴普及教育得到了迅猛發展,但在音樂多元文化發展的背景下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和問題,走到了發展與改革的十字路口。本文分析闡述了鋼琴普及教育在思維理念和組織實施方面存在的問題,對普及教育的教學目標、教材教法和評價體系進行了思考,并就教學實施過程中的相關教法細節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鋼琴;鋼琴普及教育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11-0138-02
隨著全社會對素質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鋼琴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越來越普及,鋼琴聲早已廣泛走入尋常百姓家,廣大青少年乃至成年人、老年人都從中獲益匪淺,鋼琴普及教育事業得到了迅猛發展。當前人們對音樂的認知感受不斷深入,尤其是在近十幾年來音樂多元文化發展的背景下,鋼琴普及教育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和問題,走到了發展與改革的十字路口。在多年的鋼琴教學實踐中,我們也在重新認識鋼琴普及教育的目標定位和發展途徑,為開創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鋼琴教育之路而努力探索。
一、當前鋼琴普及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鋼琴普及教育的思維理念需要調整
青少年學習鋼琴是增長才能、陶冶情操的良好途徑,不論是鋼琴教師、學生家長還是學生本身,都希望這個過程是有趣的、輕松的,但實際上,往往興趣僅停留在剛開始的階段,之后就陷入了枯燥單調的機械化練琴過程中。業余學習鋼琴的目的在于在音樂中尋找快樂,在于通過鋼琴演奏來表達情感,從而提高對音樂美感的鑒賞力,而不是要練就多么熟練的指法、能彈怎樣難度的曲子。很多通過十級的孩子除了能夠演奏考試大綱里學過的曲子,其他幾乎一概不會,甚至想給父母彈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都很難,更不用說自己去創作一段旋律,這實際就已脫離了學習鋼琴的初衷。
其實大多數孩子都是作為一門特長或業余愛好來學習鋼琴的,只有極少數能夠走上鋼琴專業的道路,所以鋼琴普及教育的定位就應該是建立在業余愛好的前提下。我們鋼琴教師大多數都是從專業鋼琴教育體系走出來的,因此在社會的鋼琴普及教育中,不管是針對兒童還是成年人的鋼琴教學,都是本著音樂院校鋼琴專業的教學理念、教學體系、教學方法來實施的,目標定位不準確,脫離了鋼琴普及教育的初衷。學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到的不應該僅僅是這么幾首曲子,也不需要達到陽春白雪的高度,他們更渴望坐在鋼琴前能夠得到一種對音樂的理解和駕馭,哪怕只是一段很簡單的旋律也足以表達自己、抒發情感,所以鋼琴普及教育的目標是展現音樂的廣闊草原,而不是攀登演奏技術的高峰。
(二)鋼琴普及教育的組織實施需要優化
目前,鋼琴普及教育的組織實施上存在很多需要優化的環節。一是鋼琴教學內容僵化守舊。現在的鋼琴普及教材基本上在沿襲老的套路,如拜耳、小湯普森、599、849等,然后就是考級作品,再個別加幾首曲子,這就是鋼琴教育的全部,用同一種方法對待所有的習琴者,幾乎要把每一個學鋼琴的孩子都往專業方向上培養,嚴重缺乏因材施教的理念。在學?;蛟诩依铮鶎W的鋼琴知識除了獨奏幾乎無用武之地,如果不能用鋼琴豐富生活、表達情感,學鋼琴還有什么意義呢?這不能不說我們的教學內容存在問題。二是鋼琴學習證書化功利化。多數孩子覺得學琴就是考級,很多老師和家長也這么認為,覺得考了八級十級就算是學成了,拿了證書是為了特長加分,豐富履歷,卻沒有理解鋼琴學習的真諦。
通過對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學習鋼琴孩子的調查,我們發現問題已經十分嚴重。一是鋼琴學習興趣逐步降低。其實大多數孩子最初都是有興趣的,剛開始能夠用自己的雙手彈奏出一段曲子,感覺非常美妙,可是隨著學習的深入,就變得非??菰铮夹g上的進步并沒有帶來音樂感受上的成就感,興趣也隨之下降,到后來甚至完全是家長在堅持,孩子被迫學習鋼琴,有的甚至變成負擔,很多便中途放棄。二是鋼琴學習效益普遍不高。學習鋼琴代價是比較高的,除了學費更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棄很多其他娛樂時間,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孩子只會眼前學的,前面學過的不練也都生疏了,再不經常練習,就這幾首曲子也不能完整地彈奏了,相對于巨大的投入來說,這點收獲實在令人惋惜。
二、鋼琴普及教育發展改革的有關思考
(一)關于鋼琴普及教育目標方向的思考
鋼琴普及教育的方向在哪里?有一個例子特別具有參考意義,曾經有一部電影,講述的是一戰后英國一名失去雙手的退伍士兵回到家中創業的故事。失去雙手意味著生活面臨重重困難,而他的假肢也只不過是兩只簡單的鐵鉤子,他一度自暴自棄。為了讓他重拾信心,好心人教他用假肢彈奏一些簡單的曲子,加上刮鍵等一些技巧的處理,他居然彈出了很多歡快的曲子。一次大家和著他的旋律在酒吧又唱又跳,在這琴聲和歡樂的氣氛中,他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潛在的力量,從此他的生活變得積極上進,不但自己把農場搞得很好,還幫助別人克服困難,他的樂觀和積極也幫助他收獲了愛情。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音樂的魅力并不在于樂曲演奏難度的大小,而在于人與音樂的融合,若要那個失去雙手的人彈奏十級的曲子恐怕是不可能的,但他用假肢彈奏的簡單的曲子,同樣具有快樂的美感和巨大的感染力。我們的鋼琴普及教育就應該是這樣的,要讓孩子們找到學習鋼琴的樂趣,體會到音樂的感染力,甚至激發熱愛生活的動力,這就是鋼琴普及教育的目標。
(二)關于教材教法和評價體系的思考
從教學方法和教材選擇看,鋼琴首先應該從兒歌和日常歌曲的彈奏開始,然后把各種指法技術、伴奏技術、讀譜技術融入這些熟悉的旋律里。孩子學習鋼琴的過程與平時所學的其他音樂元素結合起來,使得學習鋼琴的興趣日漸濃厚,將枯燥鋼琴變成快樂鋼琴,等積累到一定程度學生甚至可以自己進行音樂創作。
從教學實施和授課方式看,之前以“一對一”授課為優勢的小課模式,對于普及鋼琴教育而言反而未必是最優方式。小組課和集體課由于可以進行廣泛交互和競爭協作而越來越受到推崇,熱烈的課堂氣氛可以強化學生對音樂的快樂感受,激發學習興趣和創作熱情,避免了學琴過程中的枯燥感和孤獨感,而且在彈唱、伴奏、四手聯彈方面也更加便于課堂組織,有利于鋼琴技能的橫向發展。
從鋼琴普及教育評價體系看,目前我們對業余鋼琴的評價是按照技術難度等級進行的十級評價,級別越高技術難度越大,這實際上是一種技術水平考核,卻忽視了對鋼琴應用能力的考核,比如稍微轉個調可能就完全不會了。這種考核體系就把整個鋼琴普及教育的方向引偏了,大家都去追求十級難度的證書,卻忽視了鋼琴綜合能力的橫向拓展,甚至把伴奏、移調、彈唱等綜合技能視為旁門左道,違背了鋼琴普及教育的初衷。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國家應大力促進和推廣應用鋼琴考級認證體系,使以前不被重視的鋼琴應用和拓展技能得到官方認證,從而使學生在這條道路上找到出口。
三、對鋼琴普及教育教學實施的幾點建議
(一)突出彈唱,以歌學琴激發興趣熱情
對于鋼琴普及教育而言,首先要強調旋律的歌唱性。尤其是在學琴的初期,要與歌曲結合起來,立足以歌學琴,讓學生盡早有機會去實現彈奏歌曲的夢想,盡快感受到音樂的歌唱性和完整性。旋律與伴奏所形成的音樂形象,能讓學生感到新奇和興奮,讓學琴變得快樂起來,可以保持興趣的持續增長。
(二)強調伴奏,一曲多彈體會風格變化
要強調鋼琴的實用性,優先學習伴奏基本技能,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學會彈奏和伴奏多首自己喜愛的歌曲,提高應用能力,擺脫鋼琴考十級卻不會應用的尷尬。通過彈奏大量不同風格的歌曲,培養音樂感覺,甚至可以一曲多彈,用不同的行進速度、伴奏音型進行多樣化練習,從中感受節奏、情緒和色彩等變化,同時又能夠很好地與理論知識相結合,這對啟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感受力是一種很好的途徑。
(三)鼓勵創作,帶動綜合樂理水平提高
當具備一定的演奏基礎之后,就要鼓勵音樂的創造性。很多有天賦的孩子,在某些環境感染下,自己腦子里就會閃現出很多美妙的旋律,這是一種音樂的萌發性創作,這些旋律十分寶貴,要鼓勵學生哼唱出來、錄制下來、譜寫下來、彈奏出來。這個過程還將綜合運用到所學的各種音樂理論知識,一開始并不一定要求嚴格符合曲式規范,但這是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創作的巨大跨越。音樂是一種語言,要讓每個學習這種語言的孩子學會用鋼琴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話。
(四)強化技能,堅持應用與傳統相統一
在推動綜合應用能力發展的同時,仍然要強調鋼琴彈奏的技能性。普及教育不需要像專業教育那樣嚴謹,但同樣要求具備一定的手指功夫和演奏技巧,也要堅持不懈地練習。尤其是移調技能,要求對鍵盤尤其是黑鍵要有足夠的熟練度,可以說掌握了移調才真正掌握了伴奏技能。此外,鋼琴畢竟是西方樂器,仍然需要按步驟安排一些古典曲目,從而進一步提高演奏水平,達到更高層次的欣賞水平和樂理層次,這也是我們所期望看到的。
結 語
綜上所述,鋼琴普及教育應充分吸取幾十年來的成功經驗,適應當前音樂文化和市場需求的發展變化,在原先傳統鋼琴教學的基礎上,逐步增加應用鋼琴的比重,以應用鋼琴為啟蒙,以傳統鋼琴為進階,重視鋼琴彈唱、伴奏、移調、作曲等方面的綜合應用拓展技能,在此基礎上進而發揚和保持鋼琴彈奏技術的嚴謹性。這種傳統鋼琴與應用鋼琴一體化教學模式,將成為鋼琴普及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 考 文 獻]
[1]唐維霜.應用鋼琴教學法在高師音樂教育教學中普及的重要性與必要性[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6).
[2]王志遠.鋼琴教育新價值觀——“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概覽[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7(04).
[3]張星瑋.淺談鋼琴即興伴奏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5(06).
[4]涂 驊.新時期應用鋼琴教學的現狀及改進策略[J].音樂時空,2016(05).
[5]李 策.辛笛應用鋼琴教學的實踐研究[J].藝術科技,2017(05).
(責任編輯:郝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