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從近代開始,我國音樂創作領域逐步在西方音樂的影響下,形成了音樂家們開始掌握運用西方作品的創作手法的局面,并以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為創作的堅持和發展方向,巧妙地將西方作曲技法同我國傳統民族音樂元素相融合,創造出民族氣息濃郁的鋼琴作品。本文對丁善德先生鋼琴作品《春之旅》的音樂創作本體以及演奏特征進行了全面的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丁善德;《春之旅》;演奏分析
[中圖分類號]J6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8-0103-02
丁善德是我國當代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生平創作了眾多的音樂作品,尤其以鋼琴作品的創作數量最多。他總是以帶有濃郁中國特色的鋼琴音樂作品為創作的根本目的。本文所分析的鋼琴組曲《春之旅》,便是丁善德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作品,是在歐洲傳統的作曲技法的基礎上,充分融合了我國民族音樂的特色元素,以極具特色的創新手法,使其作品既保留了我國突出的民族性,又不失其獨特的創作風格。
丁善德的首部出版鋼琴作品《春之旅》組曲創作于1945年,便是采用西方作曲技法為創作基礎、以我國傳統民族調式為創作目的的優秀鋼琴作品。不僅如此,在丁善德所創作的大多作品中,無論體裁規模,都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效果,時刻散發著濃郁的民族魅力。
一、《春之旅》音樂本體
丁善德將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視為其創作領域中最重要的一項。《春之旅》組曲作為丁善德正式出版的首部作品,是他在音樂創作領域中的一次成功嘗試。在本作品中,他在運用西方音樂創作手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音樂創作實際,進行大膽的突破和創新,搭配我國傳統的音樂元素進行音樂的著色,極大地發揮了《春之旅》的民族性、豐富性及鮮明性。丁善德作為《春之旅》的創作者,自身在鋼琴獨奏曲創作方面的功底也十分扎實,此作品的成功出版,在當時的中國鋼琴音樂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丁善德在創作中對現代作曲技法摸索、掌握和創新,都是我國鋼琴音樂創作方面的優秀的案例和成功典范。
在我國鋼琴作品創作領域,《春之旅》可以視為早期鋼琴組曲作品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特別是組曲中的《曉風之舞》至今還對我國音樂的發展帶有一定的影響。它在我國當年演奏曲目匱乏、中國鋼琴教學曲目單一的情況下,有力地充實了鋼琴曲目數量,更是當時中國鋼琴教學中,學生練習和演奏的必彈中國曲目。《春之旅》組曲在我國20世紀中葉屈指可數的優秀鋼琴作品中享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國鋼琴藝術歷史上華麗的一筆,學術價值和研究價值都極其豐富,它在我國鋼琴發展方面被視為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所以,身為中國音樂教學的學生,我們有必要詳細地了解和分析這部《春之旅》組曲,該作品在推進我國琴音樂創作進程上、彰顯作品的民族化上、豐富我國鋼琴音樂教學上以及我國音樂母語化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積極意義。
《春之旅》組曲與之前的鋼琴音樂作品相比較,它的和聲語言更為大膽充實,創作手法也更加豐富多樣。特別的是,《春之旅》組曲中轉換的調式調性頻率較高,所以對這部作品的深入學習,有助于提高我們對不同色彩音樂的辨識能力和掌控手法,拓寬我們在音樂表現上不同的調式調性的認知。《春之旅》組曲整體旋律流暢優美,詩意盎然,分別由風格迥異的四首小曲組成,這四首小區猶如四張優美嫻靜的名信片,不時地散發著迷人的中國風情。同時,對該作品的深入學習,我們可以在各小曲的對比變化中,深入領會組曲中各小曲間的邏輯順序和相關聯系。組曲的學習較之單樂章的鋼琴音樂作品,更能夠鍛煉和提升我們對音樂總體的把握及連貫性的演奏,使我們更加嫻熟地把握各種音樂形象,完美地組織音樂,呈現出精彩的演奏效果。
二、《春之旅》演奏分析
1.聲部音色的控制
丁善德先生在《春之旅》的聲部音色處理上把握得十分精準,靈活地將各種音樂情感體現在不同的聲部表現中,從而突出作品在內容上的反轉及討論,并且在不同音色的轉換中,刻畫人物形象、體現性格特點以及升華意境效果。西方的印象派藝術風格也在《春之旅》鋼琴組曲中有著突出的表現。尤其是在《春之旅》組曲的第三首短曲《楊柳岸》中,左手伴奏聲部中隱含大量帶有針對性的旋律音,它們以保持記號的形式來表現,以此連接成為上、下行的音階,凸顯出丁善德先生在聲部變化運用上的精絕之處。
組曲《春之旅》中的《楊柳岸》[HT5”SS]
丁善德先生的第三首短曲《楊柳岸》共分為左手伴奏聲部、右手旋律聲部以及左手隱含旋律音這三個聲部。這樣精妙的安排在營造完美演繹效果的同時,也大大地提高了演奏者的處理難度。所以我們在演奏本首短曲時,要拿捏好力度,保證強弱精準、力度均衡,使聽眾欣賞的作品純凈無雜質。同時還要突出左手隱含旋律音,使其清晰明了,絕不拖泥帶水。盡管我們在實際的彈奏中,會因個人的手型不同而造成落鍵失誤,但是如果熟練地掌握了丁善德先生主張的
左手連奏法,我們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失誤,從而更好地凸顯隱含旋律音。
2.八度力度的表現
我們經常在實際的鋼琴演奏中,因彈奏力度的不夠或者演奏跨度的局限而造成彈奏困擾,部分觸鍵好似蜻蜓點水音感微弱。所以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演奏的力度不應單靠手指的力量來支撐,我們更要善于學習和使用手腕的彈力。
《曉風之舞》作為丁善德《春之旅》鋼琴組曲的最后一首短曲,其中就會涉及八度彈奏力量不夠的問題,要么是在手指在未觸及琴鍵時候就已喪失了力量,要么是手指、手掌、手臂三者關系處理不恰當,從而導致我們陷入了手臂力量傳達無效的不良循環。
組曲《春之旅》中的《曉風之舞》[HT5”SS]
短曲《曉風之舞》運用了同向八度和反向八度來抒發情感。從樂理角度出發,反向八度與同向八度本質相同。但是在實際彈奏中,彈奏方法的正確與否至關重要。丁善德先生在處理本短曲的八度時,運用短奏觸鍵的方式,在左右手相互交替中來完成八度同向及反向彈奏,同時在手掌控制手指時要注意牢固敏感,保證力量從手臂到手腕處的暢通無阻。從而保證聽眾欣賞到鋼琴清晰、飽滿且富有力量的旋律。
3情感的處理
如果說樂曲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那么情感便是音樂的[LL]靈魂,使作品更加飽滿、富有感染力。所以,演奏者如何聲情并茂地呈現音樂作品,設身處地地演繹作品的情感才是關鍵。在《春之旅》鋼琴組曲的創作過程中,丁善德先生便融入了自身強烈的情感,它們通過特色的作曲技巧,以跳躍的感情色彩和鮮明的情緒對比來展現情緒,潛移默化地傳遞到聽眾耳中。在鋼琴曲演奏中宣泄作曲家的情感,大多由演奏者情感的釋放為主導。為了給聽眾呈現身臨其境的內心世界,演奏者首先要深入作品,達到自身情緒與樂曲的高度吻合。因此,我們在彈奏丁善德的《春之旅》時,要在著重處理好情感、速度、力度的基礎上,以曲中人的心境融入作品之中,自然流暢釋放作品情感。
《春之旅》樂曲節選二[HT5”SS]
針對《春之旅》組曲中四部短曲的不同情感色彩,我們應該以不同的情緒來演奏。《待曙》主要描述的是人民對抗戰勝利的激動心情,所以我們在演奏時要在速度、力度上凸顯激動、熱烈的情緒。而《舟中》與《楊柳岸》則是對溫情的現實場景刻畫,因此我們在演奏時要保證彈奏的流暢平穩。特別的是,《曉風之舞》作為單獨的舞曲,節奏感和舞蹈性都十分
明顯。我們在演奏時要保持歡快彈性的彈奏情緒,以連續快速的彈奏來增強情緒對比,從而表達歡快活躍的氣氛。
結語
在丁善德創作的幾十首鋼琴作品中,所涉及的鋼琴音樂體裁涵蓋范圍十分廣泛,特別是在其眾多作品中,許多的音調旋律都帶有我國鮮明的民族特色,這是他在我國民族民間音樂中充分吸收、借鑒、創新而來的,《春之旅》組曲便是其中之一。此次對《春之旅》組曲的演奏分析,使我更加深入地領會到了作品的音樂美學,全面地認識到作品的珍貴價值,我也會在今后的學習乃至工作中,以丁善德先生為榜樣,積極弘揚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力求為我國鋼琴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參 考 文 獻]
[1]宗佳紅.鋼琴組曲《春之旅》的教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
[2]劉婧婧.丁善德鋼琴組曲《春之旅》的創作風格與演奏特點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5.
[3]張麗莉.丁善德藝術歌曲研究——以《愛人送我向日葵》為例[J].當代音樂,2017(13).
(責任編輯:郝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