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濱水設計是現代城市中的外在形象的重要表現,水平較高的濱水設計,能使城市居民在外出時有一個觀景、休息和玩樂的地方,這樣的設計成果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景觀質量。城市濱水設計是一個在時代推移下不斷演進的過程。因此,相關專業設計人員的思想要與時代共進退,在設計工作中充分的融入現代化的設計理念。
關鍵詞:現代城市;濱水景觀;設計理念
引言
現代城市景觀設計是一個極其考驗做設計人員專業功力的工作,濱水景觀是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現代城市的外在形象有著較大的影響作用,比比去,與城市居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現代濱水景觀和其他類型的景觀設計之間存在著很多方面的不同,城市濱水景觀設計具有獨特的線性和邊界性特征,牽扯到組織城市空間關系和組織水域空間的交織問題,既要實現城市空間的通透性,又要實現濱水線性區域的連續性和觀賞性。基于以上濱水景觀設計的某些特殊方面,她也被看作一個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在當前的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若將在其內部設計中添加城市居民的休息與景觀賞析的場所,那么城市濱水景觀設計的層次將會得到質的提高。
一、什么是城市濱水景觀
現代城市中的濱水景觀設計是塑造城市外在形象的重要途徑,其合計過程與設計理念要緊貼時代發展特征,設計理念必須與時俱進。在時代的演進過程中,城市濱水設計也呈現出不斷的發展趨勢,最初的城市濱水設計中,設計人員的主要工作在城市排水方案,在時代的發展過程中,城市濱水設計才逐步往景物觀賞和居民休息方面靠攏[1]。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水災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人們的觀念越來越先進,對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防洪排水的這一理念在城市發展中逐漸的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城市濱水設計中添加了居民的休息場所,居民的居住幸福高達到飽和狀態時,城市居民對自身居住區域的水域特點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現代城市的飛速發展使得濱水設計在滿足居民日常居住需要的同時,兼具特色,成為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表,因此,使得城市濱水設計更好的呈現出當地的地域特色,并將一定的文化特征融入其中就成了當代城市濱水設計中的設計理念。另外,因為近些年來,人們的思想文化素質普遍提高,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烈,因此,濱湖設計中還要體現一定的生態意識,這對當前的設計師專業能力又提出了更多的挑戰。對此我們得出了以下的結論:現代城市中的濱水景觀設計的過程是動態化的,是新舊設計理念在不停更替的過程,相關設計師若想憑借自身的工作能力來走向更大的市場,設立理念必須要與時俱進,這也是現代城市濱水設計層次提高的重要途徑。
二、城市濱水設計理念創新
時代不斷的更替發展,國民素質不斷的提高,生活觀念更是越來越科學,過去濱水設計中的水庫、堤壩等景觀設計已經嚴重的造成了人們的審美疲勞,自然生態景觀又回歸到人們的視野中,并逐漸成為城市濱水設計中的創新思想。在當前設計過程中,要以城市的基本防洪為基礎理念,保護城市河湖生態環境為主要目的,摒棄傳統落后的濱水設計理念,在設計過程中適當科學的加入生態學理念,以工程手段和非工程手段來對城市中河湖生態系統進行改良,使其與未破壞之前的狀態相符,現代化的景觀設計中,要將城市當地的人文情懷和意境特色融入其中,把其當作一個有生命的運作系統。濱水設計中的創新之處就是將當地的人文因素個社會環境進行有機的融合,其設計核心部分就是要以居民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為城市居民創造出舒適度和幸福感并存的濱水設計。
另外,當代濱水設計理念中,還有一個要注意的因素就是要是城市居民對其產生一定的認同感,對自身的生活環境進行一定的把握與準確的認知,對濱水設計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例如在對岸灘進行設計時,避免采用平面設計,要對岸灘周邊的地理環境進行仔細的偵查,在濱水綠地中要涉及不同的觀景看臺,在看臺的中間部分建造廣場、花園、噴泉和小型瀑布等景觀,讓城市居民在茶余飯后能有一個休閑的好去處。在不同的濱水區域,設計者要對其周邊環境進行實地勘察,將其環境特點作為濱水設計出發點,要在設計過程中積極尋求創新突破之處,不要以為的模仿別人,復制粘貼的工作對設計者自身發展和濱水設計都沒有太大的建設性作用。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城市濱水景觀設計都是要以生態化理念為創新點的,科學的濱水景觀設計要從城市的實際發展情況出發,展現出城市獨有的人文底蘊。
結束語
綜上所述,濱水景觀設計是城市外在形象的最直觀體現,人們可以從濱水景觀表達中對城市的發展歷史和人文情懷進行最直接的了解。一個城市濱水景觀的成功之處在于保障城市泄洪重任的同時,還要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因此,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設計者的設計理念要與時俱進,對當地城市的發展內涵進行更深層次的剖析,在設計過程中,加入一定的生態環境理念,將城市的景觀效果提升一個檔次。
參考文獻:
[1]馬慧敏. 探究現代城市濱水設計的概念和方法[J].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6(11):48-49.
[2]李祥. 現代城市濱水區景觀設計與研究——以萬州天子湖為例[J]. 現代裝飾(理論), 2017(2):70-71.
作者簡介:
佟建(1983—),男,漢族,遼寧省沈陽市人,職務:沈陽化工大學工業與藝術設計系講師,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環境藝術設計;
李嘉欣 (1997—),女,漢族,黑龍江省哈爾濱人,沈陽化工大學工業與藝術設計系2015級環境設計專業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為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