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百鳥朝鳳》是我國第四代導演吳天明的絕唱之作,在華語電影的歷史上留下了舉足輕重的一筆,在這部電影當中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所蘊涵的深刻的文化蘊含和價值正是我們所應該探討和繼續傳承的。在如今快餐化的文化和社會大環境下,我們需要保護這些美好的傳統,愛護他們,并把它們繼續的延續、傳承,將傳統與現代更好的結合,融會貫通。
二、《百鳥朝鳳》的視聽特色及文化價值
(一)《百鳥朝鳳》的視聽特色
《百鳥朝鳳》作為吳天明的絕唱之作,在視聽語言方面延續了其電影一貫的特色,在觀看的過程中很明顯的感受到了第四代導演的風格,這在如今的電影行業當中顯現的與眾不同,在如今商業化的沖擊之下,藝術電影處在一個尷尬的局面,要么是不能進行正常的展播,要么就是播放之后應者寥寥,但是這部電影以其富有感染力的視聽語言,為我們帶來了一個美好的故事和深刻的內涵,而《百鳥朝鳳》的視聽語言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富有原生態的影像
在電影剛剛開篇的時候,一個大全景俯拍展現了質樸而又天然的八百里秦川,在溝壑縱橫的小路間游天鳴和他的父親穿行其間,樸實的穿著以及造型使人們一下子就進入到了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當中,從村頭的石磨到焦三爺抽的旱煙,從田間的小路到師娘手中的紡線機,這一件件物件的展示,無不把人拉回了那樣的一個80年代。這種帶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蒼涼感和厚重感的敘事展現方式也正是吳天明的創作的特點,就如同他上個世紀所帶來的電影《人生》《老井》等等。
影片的有一處精彩鏡頭在游天鳴初次來到焦三爺面前拜師,游本勝著急點煙不小心摔倒,天鳴眼中留下的那一滴淚,這處的刻畫不僅僅是展現了天鳴這一角色的人物性格,更是展現了在這樣一個淳樸而又自然的環境中,人們的心同樣也是質樸的是具有著原生態的,搭配著電影暖色的泛黃的色調,故事就隨著這滴眼淚被娓娓道來了。
2.富有抒情性的語言
首先抒情性的語言在于旁白方面的運用,畫面上還在講述著天鳴兒時的故事,但是配以的旁白是成年之后的天鳴,并且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不僅僅對于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描寫的補充和故事背景的交代,而且還拉近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使觀眾可以第一時間進入到影片所展現的背景氛圍之中,旁白的講述抒情緩慢就像在講述一個故事一樣緩緩道來。除了在旁白方面,人物的對話也十分具有特點,講述的都是很樸實的事情,并沒有什么華麗的辭藻,有的都只是通俗的道理,而這些道理也不是強硬的灌輸,而是在這些話語中透漏出來的,又不失藝術性,例如“嗩吶離口不離手”等等,這些豐富的語言也為了電影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二)《百鳥朝鳳》的文化價值
1.情懷價值
如今人們總喜歡拿情懷當做做一件事情的目的以及理由,一個人能否做好一件事情也常常用情懷的角度進行分析,吳天明導演顯然是一個有情懷的人,他熱愛著這片土地,熱愛著這里的人民,更熱愛著我國的傳統文化,正是因為他對于這一切的情懷,才使得有這么一部影片的出現。在這部影片當中,我們通過他的鏡頭看到了壯美遼闊的大自然,各式各樣多姿多彩的風俗習慣,以及栩栩如生生動具體的人物形象,而這一切,正是因為熱愛與情懷,才使得一部好的電影的產生。如今的許多的電影多為利益的驅動,什么流行拍什么,什么賺錢拍什么,什么明星具有名氣用什么,全然不顧是不是一個合適的劇本一個優秀的演員以及一份優秀的作品,只是在利益的驅動下,不斷的運轉,拍的根本就不是自己所想要的那樣,長此以往下來,爛片也就越來越多了。長時間畸形的電影環境使得電影人不在去拍自己想拍的電影,而是為了賺取更多的資本效益。
與之相對比,《百鳥朝鳳》更顯其純粹,從演員的選擇到了主題的呈現都是按照導演的意圖來進行的,由此承載著導演吳天明想從電影當中給觀眾的訴說,影片的故事就像在人們的耳邊低語,一個充滿著古老質樸的故事被娓娓道來,喚醒人們內心當中對于傳統文化的喜愛與追捧,而這份情懷正是我們現在所缺少的,更是我們應當去追求和傳承下去的。
2.鄉土文化的悲歌
對于這部電影而言 ,故事展開的背景來自于鄉村,著同樣也是影視創作當中的一個重要的手法,就是選取最底層的群眾的呼聲,傾聽他們的聲音,從而創作出符合人民群眾心愿的電影。時間的車輪總是不停的轉動,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當中,有許多東西許多事物,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流逝了,而這部影片正是喚回我們對于此的認知,喚回他們的美好,喚回我們的尊重與喜愛。而這些事物除了我們一直在講述的傳統文化之外,還有的就是鄉土文化。對于我們而言,生我們養我們的那片土地覆蓋著我們對于愛的所有的情感,只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人們慢慢的搬離了那片地方,來到了未知的地方打拼,對于鄉土的留戀也就變少了,這部影片其實就體現了城市文化對于鄉土文化的一種侵占,在文化價值層面上這樣主題的展現喚醒了人們對于美好家園的回憶與懷念,在如此紛雜的現代社會,如何保持心中的那一片凈土,同時也是影片所探尋的一個話題,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就是堅守與執著,做自己覺得正確的事情,堅守內心的平靜與安寧。
三、結語
《百鳥朝鳳》作為2016年一個現象級影片,其帶給我們的啟示有許多,不論是在文化蘊含還是在價值上面,都給后來的電影人帶來了很好的范本。在如今浮躁的快節奏的社會當中,我們需要這么一部影片來喚醒我們,喚醒我們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也要喚醒我們對于電影行業的認知。吳天明導演作為我國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其一生奉獻了許多部精彩的影片可供我們學習參考,如今,這樣一部美好的影片也將會存在與此,其中包含著美好的情懷和正確的價值觀和文化反思,如何在這現代化的社會當中,保持心中的美好,并且不斷的將這種美好傳承下去,去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
影片并沒有講明游天鳴在他師傅死后他去了哪里,給觀眾們一個思考的空間,在我看來,他會將這份技藝傳承下去,就像他的師祖傳給他師傅,他師傅又傳給他那樣,將嗩吶吹響,吹好!
參考文獻:
[1]石邵晨.淺析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J].音樂時空,2013,(7).
[2]倪震,許元.執著追求的電影人生-吳天明的電影創作道路[J].當代電影,2012,(9).
[3]趙晶.淺析影片《百鳥朝鳳》中的人物形象[J].明日風尚,2016,(12).
[4]吳天明電影《百鳥朝鳳》的海報[J].當代電影,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