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房屋結構進行抗震設計,能夠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穩定性,減少在地震中房屋受到的破壞。本文主要對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重要性、抗震設計的基本原則以及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技術的應用和房屋建筑的外部抗震進行了簡要的分析,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抗震設計;房屋建筑;結構設計應用
房屋建設是日常生活以及生產中較為重要的部分,與人們的生命健康以及財產安全有著直接的聯系。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房屋建筑的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房屋的抗震效果也引起了很大的重視。自然災害是不可預測的安全威脅,其對房屋建筑的破壞程度是比較大的,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因此,房屋建筑抗震設計的加強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是房屋工程建筑中關鍵的考核指標。
1房屋結構設計的特點
1.1抗震設計
房屋建筑結構設計應該始終堅持在滿足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具備良好的抗震性能,注重從房屋建筑的結構、外形、材料等方面來增強建筑的抗震能力。但是,在挑選抗震材料的時候不能夠僅僅局限于一些剛性的材料,還可以適當的選擇一些柔性的材料。例如,防水材料中的剛性材料主要指的是水泥、砂石等與外加劑混合而成的材料,具有較強的抗滲透能力;柔性材料則主要指的是油氈、玻璃布等,而這些材料具有較強的伸展性。因此,在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過程中,我們應該盡量在滿足建筑需求的基礎上挑選建筑材料。
1.2剛性結構
一般建筑工程在建設的過程中都很容易發生形變,而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受到外部荷載的壓力,而另外一個方面則主要是因為房屋建筑在使用的周期內也很容易發生性能變化。但是,房屋建筑這種形變的過程較為緩慢,所以為了更好的避免形變影響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應通過全面分析建筑物結構設計中常用的材料,可在混凝土材料的使用過程中考慮使用一些外加劑,且還需要考慮鋼筋使用的抗拉強度和伸長率。通過滿足上述條件來增強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
1.3抗水平荷載設計
在高層房屋建筑結構的設計過程中,水平荷載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其中,高層建筑一般會面臨大風帶來的荷載。因此,作為房屋建筑結構的設計者,便需要適當考慮加大房屋建筑結構的整體剛度,以此來保障建筑物在水平荷載的條件下保持較強的穩定性。通常采用優化房屋建筑物外形的方案來增強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1.4抗側移
房屋建筑結構側移剛度主要指的是建筑物抵抗側向變形的能力。由于荷載對高層建筑的影響較大,且受到剛度的影響,從而導致整個房屋建筑很容易發生側移形變的現象。因此,為了最大限度減少房屋建筑側移產生的危害性,確保房屋建筑的安全性,便需要在房屋建筑的設計過程中注重房屋建筑的側移剛度設計,并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此來保證房屋建筑的穩定性。
2抗震設計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2.1選擇建筑場地
地震是地質結構劇烈移動變化產生的,影響力以及破壞力是比較大的。因此,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要首先考慮建筑場地選擇問題。首先,房屋建筑場地的土質要相對比較堅硬,而且場地不能凹凸不平,要盡可能的平坦開闊。在一些土質較為疏松的情況下,容易發生沉降問題,導致房屋建筑的地基本身就存在較大的問題,在無外力的影響下,可能就會發生倒塌現象。在發生地震時,不穩固的地基使得房屋的抗震能力比較弱,相應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對房屋建筑場地的選擇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尤其是土質問題,為后續的房屋建筑結構設計打下扎實的基礎。其次,一些區域屬于地震帶,容易發生地震災害,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房屋建筑場地的選擇要避開危險地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屋建筑遭受地震損害的風險。在地震帶的房屋建筑,要進行針對性的抗震處理,提高房屋建筑的承受力,確保房屋建筑的穩定性、安全性。在地震災害發生的同時,可能會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造成更大的安全損害。在房屋建筑場地選擇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這些方面的因素,避免對房屋建筑的多次破壞。
2.2地基和基礎的設計
地基是房屋建筑設計中的基礎內容,對于房屋建筑整體的穩定性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在房屋建筑設計中,需要確保地基的穩定性,提高地基的剛性,從而提高房屋建筑整體的承受力。在房屋建筑設計中,可以將地基進行統一的設計與處理,保證整體結構的一致性。通過整體性的控制以及增強,確保結構之間作用力的相互影響,提高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在房屋建筑地基設計以及建設過程中,對于地基填埋的深度有著嚴格的規范與要求。在地基設計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循設計標準,避免地震過程中劇烈的振幅而使得房屋建筑發生倒塌問題。在地基設計與建設的過程中,要對地基進行夯實處理,保證地基的密實性,提高地基的穩定性。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還涉及到房屋建設上部結構與基礎結構的連接問題,可以通過構造柱進行連接處理,使得房屋建筑形成整體的結構,結構上的統一,有助于房屋建筑剛性的增強,使得房屋建筑更為穩定。
2.3房屋的整體比例
房屋的高度和寬度也是房屋建設結構抗震設計的兩個重要因素,對于房屋建筑的穩定性有著直接的影響。在地震災害的影響下,房屋建筑會被破壞,建筑的高度和寬度比值會隨著房屋側移以及傾斜的變化而變化,使得房屋建筑的穩定性降低,進而對整體的房屋建筑造成影響。因此,在房屋建筑設計中,要對房屋的高度和寬度進行嚴格的控制,降低房屋的高度和寬度變化,提高房屋的穩定性,降低地震災害的安全破壞。
2.4房屋建筑結構體系設計
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對于平面結構設計有著嚴格的規范要求,是房屋建筑設計中關注的重點內容。在具體的研究設計中,平面結構設計要盡量簡化,避免結構的復雜性對房屋建筑體系所造成的影響。對平面結構設計的優化,可以使得房屋結構體系分布更為均勻,降低房屋建筑結構系統設計中的偏差。設計偏差重點體現在質量、剛度方面,嚴重影響著房屋建筑整體的穩定性。因此,在房屋建筑結構體系設計中,重點強調設計的均勻合理,降低房屋建筑自身的安全隱患,同時也提高自身的穩定性,避免地震災害所造成的多次破壞。
2.5防震縫的合理設計在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還可以進行防震縫處理,加強對地震能量的損耗,對整體的房屋建筑進行針對性的保護,降低對房屋建筑的影響以及破壞。在房屋建筑防震縫設計中,要對房屋建筑進行合理的劃分,形成較小的單位,而且單位必須統一一致,保證規劃設計的均勻統一。在防震縫處理中,要結合房屋建筑的實際高度,保證防震縫高度設計的合理性。在具體的實踐中,防震縫必須獨立處理,充分發揮防震縫的抗震作用,為房屋建筑提供更好的保障。
3結語
總而言之,房屋結構設計中的抗震技術主要基于經濟、實用以及安全的理念,房屋結構設計作為房屋建筑的基礎,其自身能反映出房屋的整體風格,是房屋質量的基本保障,因此要高度重視房屋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只有在災害沒有發生之前做好防控的工作,才能減少在災害發生時造成的物質損失,提高建筑抵御災害的能力,促進了社會生活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作者簡介;劉軍(1972年2月2日出生-),男,江蘇省鹽城市(鹽都縣龍岡鎮)人(籍貫),現在鹽城市亨達建設監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擔任江蘇省監理工程師一職/職務江蘇省監理工程師荷塘月色項目現場負責人,1993年7月份畢業于鹽城市廣播電視大學中專班學習建筑施工與管理,畢業后在鹽城市華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作,擔任技術員,2000年9月份被評為助理工程師,2010年7月31日畢業于鹽城市廣播電視大學房建專業,最高學歷本科在讀,從2000年開始一直從事工程監理工作。
(作者身份證號碼:32091119720202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