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超
摘要:隨著經濟飛速的發展,物業管理是在培育和發展房地產市場的過程中,住宅和非住宅房地產商業化和服務化的新興產業。隨著物業管理行業的出現,業主、用戶、物業受托人(物業管理公司)之間出現了一種新型的民事法律關系。行政管理部門也面臨著如何管理物業管理行業的新問題。因為物業管理產生的糾紛,也顯示了糾紛數量增加、新型案件數量眾多的特點。
關鍵詞:物業管理;糾紛;訴訟;法律
引 言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被不斷的推入到一個重要的階段,推動了房地產行業結構的重大變化。在此期間,與房地產業密切相關的物業管理也迎來了發展機遇。物業管理中較為突顯的問題是物業與業主之間的糾紛,近年來兩者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這些糾紛的原因不僅與物業公司和業主自身有關,而且與不健全的相關法規有關。雖然問題糾紛時常發生,但是為了使行業和諧發展下去,這三方必須順應潮流,不斷完善自己的行業管理。
1物業管理糾紛產生的原因
1.1從物業公司方面分析
1.1.1管理人員素質低下
物業管理是物業管理的關鍵方面。如果物業管理的基本質量不佳,就不可能更好地發展物業。物業管理中工作人員素質水平不高,主要體現在物業管理團隊。許多物業經理是短期的兼職或臨時工。這些物業管理人沒有通過正式的征聘渠道征聘,正規的業務培訓幾乎沒有參與過,對業務專業知識沒有更好的了解,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對物業的認識有很大的誤解,認為物業是一個清潔行業,工業范圍就是比較細小的事情,所以大部分物業就朝這個方向發展,以致物業管理出現很大的問題。員工素質和行業方向等原因為未來物業的發展奠定了錯誤的基礎。
1.1.2管理方面的定向錯誤和法律意識差
大部分物業管理人員素質水平都不高,所在他們對工作幾乎沒有什么積極性。管理者如果沒有較高的教育水平,就無法進行產業創新,也無法充分了解行業的市場發展動向。管理都對行業的認識淺,對物業前景沒有深入研究,阻礙了整個物業的發展。物業管理沒有統一的法律制度。如果行業沒有一條順應民意的相關制度的制約,行業的發展就無法進行,糾紛也不會得到解決。部分物業已制定相關規定。然而,這些規范沒有發揮作用。發生財產糾紛時,無法明確解決,導致物業管理陷入冰點。
1.2從業主方面分析
1.2.1委員會的生產不理想
委員會的生產不理想,一方面,部分業主參與社區公共管理的意識不強,所以自治組織參與自我管理和服務尚未成為迫切需要。當業主達到一定數目時,難以舉辦符合法定人數的業主會議,亦難以選出代表全體業主利益的業主委員會;另一方面,關于設立業主大會和企業委員會組織的條例缺乏具體的運作指導,同時政府當局和社區基層組織也缺乏監督和指導。業主會議和業主委員會的資格認定和成立程序是隨機的、無序的,導致雙方之間的糾紛不斷。
1.2.2業主對權利保護的態度極端,經常拒絕支付物業管理費
目前,大多數人對權利的理解是模糊的,很少有人能準確地認識到權利具有邊界線這一點。對權利概念認識的模糊導致產權糾紛不斷發生。例如,大部分業主認為所有權利都屬于業主,業主大會具有最高權力,房地產是由業主自己邀請的"管家"和"仆人",而物業公司必須聽從業主的意見,并希望物業公司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如果你達不到業主要求,說明你不稱積,你就離開這里,業主可以隨時更換掉物業,業主大多以“自我為中心”。
2 解決物業管理糾紛的幾項措施
2.1改進法律和條例
改進法律和條例,需要執行的最有效但也是最困難的方法,但是方案遲早會列入議程?!敦敭a法》和《物業管理條例》中的一些規定與現實的有關物業管理的現象嚴重脫節。為了完善法律法規,首先要明確財產與所有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并有明確的規定,使下列法律對雙方都不利,申請和接受的主題不會含糊不清。第二,完善各項法律規定,并輔之以近期有關物業管理糾紛的案件,特別是當事人對審判結果不滿意或者審判后反復出現問題的案件。確保在類似情況下不再出現錯誤。在審查法律時,要特別注意修改法律的可操作性,以免因法律的可操作性低而難以解決爭議。最后,法律修正案的有關人員,最好每年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面前,重新安排物業管理糾紛案件,總結未依法解決的案件,進行具體分析,對法律做進一步的調整。
2.2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
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前,物業管理公司應先糾正立場,明確物業管理公司應以“管家”與“主人”的關系,物業公司是服務行業,物業管理工作人員主要是服務于業主。工作人員首先要明確的是這種立場關系,其次是糾正自己的態度。如果業主提出合理要求,要盡量達到業主的要求標準,盡可能的避免與業主發生沖突;不斷提高專業水平,保證做好物業管理人員的職責。正確處理與業主的矛盾,培養員工良好的服務態度。物業管理是協調物業與業主關系的重要因素。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提高服務意識,優化服務標準,就能不斷緩和業主之間產生的矛盾,促進社區和諧。
2.3加強業主的自律
作為業主的物業管理,業主首先要有自律意識。業主作為社會的所有人,不僅享有權利,而且不應被忽視。如果業主要充分享有自己的權利,他們必須懂得如何規范自己的行為,首先,他們必須懂得行使權利的范圍。在私人領域,業主擁有廣泛的權利,但在社區的公共領域,業主應了解如何在合理的限度內使用這些權利。業主應確保物業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但不得影響物業所建造的建筑設施。面對物業管理人員,不要傲慢,雙方相互尊重,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
2.3處理開發商與房地產公司之間的關系
作為新興產業,spc物業管理的真正實施并不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目前,大多數房地產公司與房地產開發企業分離,有的開發商干脆用自己的物業管理公司進行壟斷管理。根本沒有招標制度,這種發展和管理模式的弊端將日益暴露。不利于房地產開發和物業管理朝著專業化、社會化的方向發展,也不符合住宅產業現代化的要求,不利于有效保護購房者的利益。
結束語:
由上可見,見于業主與物業服務企業糾紛的原因,整個物業行業應該提高物業管理服務質量,不斷加強公共物業管理服務內容的改進,優化服務態度,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素質。服務應當依照法律的相關規定提供。業主還應了解有關法律法規,清楚自己和物業企業各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了解解決物業管理糾紛的途徑和承擔責任的方式,并遵守法律規定和財產服務合同的規定。以合法的方式保障其權利。同時,相關職能部門要提高法律宣傳力度,提高公民的法律知識水平,引導物業企業明確分工,完善物業管理模式,健全物業管理機制,并采取多層次、多角度的措施。以調解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的關系,發生糾紛及時有效地解決糾紛,使社區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杜萬華,辛正郁,楊永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關于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適用[J].人民司法,2009(13).
[2]許敏華.我國物業管理法律問題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8(3):47-49.
[3]莫里斯.法律發達史[M].王學文,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85.
[4]斯蒂芬·B·戈爾德堡.糾紛解決———談判、調解和其他機制[M].蔡彥敏,等,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4.
[5]楊振潘. 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現狀分析及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7,(01):279.
[6]張根堅. 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現狀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國房地產業,2017,(1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