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貴嬌 高劍凌 陳作新 魏榮合 葉禮成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南京線路器材有限公司,江蘇南京211599)
±500kV直流極Ⅰ線路故障重啟不成功,經故障巡視發現某桿塔耐張串右上子導線耐張壓接管鋼芯斷裂,鋼錨掛在塔上,斷裂線夾本體引流板牽扯住導線和跳線,子導線對下方的樹木、植被安全距離不足發生放電,導致線路故障跳閘。該桿塔耐張絕緣子串為倒裝型式,耐張線夾上揚。
根據對送檢耐張線夾斷裂情況的觀察,耐張線夾斷裂原因初步診斷為:
(1)鋁管本體未壓區空腔內的耐張線夾鋼錨和導線鋼芯年久腐蝕,鋼芯逐根斷股,最終導致鋼錨斷裂。
(2)鋼錨斷裂后,未壓區鋁管承受整根導線張力,因拉力超過鋁管所能承受的屈服強度,開始逐漸變形,直至最終鋁管斷裂。
根據產品供應商圖紙要求,對斷裂耐張線夾鋁管、引流線夾、鋼錨三部分做了化學成分分析。
(1)耐張鋁管取了三個點的試樣,實測數據顯示材質為1050A,符合標準GB/T3190—2008《變形鋁及鋁合金化學成分》的要求。
(2)鋼錨取了兩個點的試樣,實測數據顯示材質為Q235A,符合標準GB/T700—2006《碳素結構鋼》的要求。
依據DL/T5285—2013《輸變電工程架空導線及地線液壓壓接工藝規程》,線夾對邊距的尺寸S的最大允許值為:

式中,D為鋁管或鋼管外徑,鋁管為60mm,鋼管為20mm。
經對耐張線夾壓后尺寸測量后得到如下結論:1#~4#耐張線夾壓后尺寸測量,線夾壓后尺寸均符合DL/T5285—2013《輸變電工程架空導線及地線液壓壓接工藝規程》標準要求。
將壓接好的NY-720/50耐張線夾中的1#線夾按以下步驟進行注水試驗。
步驟一:鋁管靠近導線部分(壓接長度290mm)壓接好,鋁管靠近鋼錨部分(壓接長度65mm)暫不壓接,將耐張線夾夾入虎鉗工作臺,使其相對地面傾斜角約30°,從鋁管(導線端)慢慢一滴滴注水。約15min,用水10mL左右,鋁管(鋼錨端)壓接部位紙巾已浸濕,證明有水滲出。
步驟二:將鋁管靠近鋼錨部分(壓接長度65mm)壓好,將耐張線夾夾入虎鉗工作臺,使其相對地面傾斜角約30°,從鋁管(導線端)慢慢一滴滴注水,水進入耐張線夾速度較慢,約2h,進水約10mL左右,鋁管(鋼錨端)壓接部位無水滲出。
由如上注水試驗可得出:
(1)耐張線夾鋁管(鋼錨端)壓接密實,水不能流出;
(2)上揚耐張線夾進水后,水存于空腔內無法流出。
根據耐張線夾的壓接組數,電阻溫升試驗共分兩組進行,如表1所示。

表1 耐張線夾電阻及溫升試驗統計表
2.4.1 直流電阻和交(直)流溫升試驗
(1)直流電阻試驗:在回路中通入穩定的20A、30A正反向直流電流,采用直流壓降法進行測量。試驗前對線夾與等長導線的初始電阻值進行測量,接下來按照每天12h溫升后測量一次電阻。
(2)交(直)流溫升試驗:回路中通以50Hz、1800A的交變電流(回路中通以950A的直流電流),每天通電時間約12h。試驗回路溫升穩定后,各測量點測量一次溫度值。2#線夾空腔注入稀釋的pH=5的酸性介質(3#線夾和4#線夾空腔注入pH=5的酸性介質),60h溫升后,調整酸性介質濃度為pH=2,并加入部分食用鹽。交(直)流溫升試驗19天,通電228h。
2.4.2 耐張線夾解剖試驗
對228h電阻溫升和拉力試驗后的線夾1#~4#進行解剖試驗,解剖后的產品如圖1所示。解剖后觀察,1#線夾和2#線夾鋼管和鋼芯未出現腐蝕物質;3#線夾(涂漆)鋁管內壁、4#線夾鋼管外壁以及鋁管內壁分別出現一層白色物質,4#線夾鋼管端部有腐蝕現象。
通過耐張線夾各項試驗分析,綜合認為:
(1)耐張絕緣子串倒掛安裝,耐張線夾上揚,導致含有腐蝕性元素的雨水進入耐張線夾內部空腔,雨水長期存在,無法排除,導致鋼芯線產生腐蝕斷裂。
(2)長期直流電流運行加速了腐蝕性元素活動,促進了鋼錨外壁及鋼芯的腐蝕。
(3)鋼芯斷裂后,鋁管承受整線張力,長期超負荷張力下發生塑性變形,最終造成鋁管斷裂。

圖1 解剖后的產品
[參考文獻]
[1]電力金具通用技術條件:GB/T2314—2008[S].
[2]電力金具試驗方法 第1部分:機械試驗:GB/T2317.1—2008[S].
[3]電力金具試驗方法 第3部分:熱循環試驗:GB/T2317.3—2008[S].
[4]變形鋁及鋁合金化學成分:GB/T3190—2008[S].
[5]鋁及鋁合金光電直讀發射光譜分析方法:GB/T7999—2015[S].
[6]碳素鋼和中低合金鋼 多元素含量的測定 火花放電原子發射光譜法(常規法):GB/T4336—2016[S].
[7]碳素結構鋼:GB/T700—2006[S].
[8]輸變電工程架空導線及地線液壓壓接工藝規程:DL/T 5285—2013[S].
[9]優質碳素結構鋼:GB/T699—20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