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求
(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江西景德鎮333000)
多電飛機已成為航空領域發展的趨勢,高精度的伺服系統在飛機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伺服控制系統在電傳飛控系統、導彈制導和天線位置控制等方面有重要應用。直流伺服控制系統控制簡單,具有良好的調速性能,但是控制精度不夠高,直流電動機維修困難。隨著對交流伺服控制系統研究的逐步深入,交流伺服系統的控制精度和穩定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交流伺服控制系統在伺服控制系統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永磁同步電機伺服控制系統,效率高,維修費用低,定位精度良好,因而在中小功率場合得到了廣泛應用。
永磁同步電機的定子為三相對稱繞組,軸線在空間互差120°電角度,定子繞組感應出標準的正弦波電動勢;轉子為面裝式,無阻尼繞組。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電壓平衡和磁路平衡等相關原理,可推導出電壓方程、磁鏈方程、轉矩方程和運動方程,再經過park變換,選取d、q軸電流id、iq和轉子電角速度ωr作為狀態變量,定子d、q軸電壓ud、uq和負載轉矩TL作為輸入,可得PMSM在dqO坐標系中的狀態方程如式(1)所示:

經clarke和park變換后的永磁同步電機,d軸和q軸上的電流之間存在一定的耦合。d軸的電流id由d軸的輸入電壓ud和轉子反電動勢共同決定,可將d軸的反電動勢作為擾動。
為消除d、q軸之間的耦合,控制d軸電流id=0,將反電動勢作為擾動,則電磁轉矩只與q軸電流有關,控制q軸電流就可以控制電磁轉矩的大小。為保證伺服控制系統的良好動態性能,對式(1)所示永磁同步電機狀態方程引入狀態變量id、iq的負反饋,形成電流環;引入輸出變量轉子轉過角度θm的負反饋,調節器采用位置—速度滑模變結構控制器,可得PMSM的伺服控制系統如圖1所示。
將id=0,ωr=θ˙,ω˙r=θ¨代入式(1)中,可得被控制對象數學模

圖1 滑模變結構伺服控制系統
型為:

由以上各式可得q軸電流控制輸入為:

令V=0.5s2,則V˙=ss˙≤0,滑模運動滿足可達性條件,且是漸進穩定的。
采用Matlab軟件的Simulink工具箱對PMSM滑模變結構控制系統進行仿真研究。永磁同步電機的直流母線電壓為300V,額定轉速為1500r/min,轉動慣量為2.26×10-5kg·m2,定子電阻為18.7Ω,定子電感為0.02682H,永磁體轉子磁鏈為0.1717Wb。搭建電壓空間矢量SVPWM模塊,驅動電路選用三相全橋式逆變電路。根據式(3)建立位置—速度滑模控制器模塊,電流控制器選用PI調節器,控制器的比例系數為78.5,積分系數為56089。永磁同步電機滑模變結構控制系統仿真模型如圖2所示。
當位置輸入信號為階躍信號時,即θm*=8u(t),PMSM轉子轉過的機械角度響應波形如圖3中曲線a所示,位置響應無超調,響應時間為0.04s。當位置信號輸入為正弦信號時,即θm*=5sin(10πt),位置響應波形如圖3中曲線b所示,PMSM經過0.02s調節時間后,可以迅速跟蹤位置信號,可運用于位置伺服控制系統中,具有很好的位置跟隨性能。
速度—位置滑??刂破髋c傳統的PID控制器相比,具有更好的跟隨性能及魯棒性,且受被控制系統參數影響更少。速度—位置滑模控制器選取位置誤差、速度誤差作為狀態變量,在滑模控制器的作用下,狀態變量最終會在滑模面上做滑模運動,使得位置、速度誤差趨近于0,永磁同步電機輸出的轉子轉角跟隨輸入的位置信號變化而變化。

圖2 仿真模型

圖3 位置響應波形
本文根據永磁同步電機在dqO坐標系中的數學模型,推導出位置—速度滑模變結構控制器,設計出帶電流環的PMSM伺服控制系統。采用Matlab的Simulink模塊,搭建PMSM伺服控制系統仿真模型,通過對仿真數據的分析,得出了PMSM的滑模變結構控制系統具有很好的跟隨性能及魯棒性能,抗干擾性能和適應電機參數變化的能力大大增強,從而為PMSM伺服控制系統設計提供了一種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伺服控制系統的設計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儀,郭宏,蔚永強.永磁同步電動機大慣量負載的滑模變結構控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7,33(10):1208-1211.
[2]劉金琨.滑模變結構控制MATLAB仿真[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3]王慶龍.交流電機矢量控制系統滑模變結構控制策略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