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洋慧,張偉娟,李蒙智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善,代謝綜合征(MS)已逐漸成為威脅公眾健康的慢性病之一。目前,人們不合理的膳食結構(以肉類、動物內臟和海鮮攝入為主),也促使高尿酸血癥更容易發生。近年來,世界范圍內人群MS和高尿酸血癥的發生不僅有逐漸增多的趨勢,其發病年齡也呈年輕化趨勢發展,且常常可并發于同一機體上。本文采用我院體檢人群,從不同性別和年齡層面進一步闡明血尿酸(UA)水平和MS的相關程度,為防治高尿酸血癥、肥胖以及其他MS提供科學依據。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我院健康體檢人群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8歲≤年齡≤74歲;同意參與此次調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數據缺失者或既往患有高脂血癥、冠心病、腦梗死、胃切除術后的體檢者。共調查42927人,其中男性24278人(56.56%),女性18649人(43.44%),平均年齡(44.41±12.57)歲和(42.79±12.95)歲。按照男女性別、年齡進行分組,同時對血清UA水平根據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四分位分組。年齡分組考慮到健康管理的綜合效果,將其分為三組:青年組18~44周歲共23320人,男性12609人、女性10711人;中年組45~59周歲13915人,男性8409人、女性5506人和老年組60~74周歲5692人,男性3260人、女性2432人。按照血UA的四分位數將體檢者分為以下四組:Q1組UA≤270μmol/L(n=10885),Q2組270
1.2 方法:(1)問卷調查:人口學指標(性別、年齡),慢性病史及目前用藥情況。(2)體格檢查: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身高(H)和體重(W)的測量由醫務人員使用統一標準的測量工具進行測定。(3)生物化學指標: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時血糖(PBG)、甘油三酯(TG)、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HDL_C)和UA等生化指標由實驗室人員采集研究對象血液樣本檢測獲得。
高尿酸血癥(HUA)及MS診斷標準(1)HUA:根據2013年《HUA和痛風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1]:血UA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2)MS:采用2004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建議的診斷標準,具備以下4項組成成分中的3項或全部即診斷為MS:(1)超重和(或)肥胖:BMI≥25.0kg/m2;(2)高血糖:FBG≥6.1mmol/L和(或)PBG≥7.8mmol/L,和(或)已確診糖尿病并治療者;(3)高血壓:BP≥140/90mmHg,和(或)已確診高血壓并治療者;(4)血脂紊亂:空腹血TG≥1.7mmol/L,和(或)空腹血HDL_C<0.9mmol/L(男性),<1.0mmol/L(女性)。

2.1 不同年齡、不同性別體檢者HUA檢出率的比較:HUA總檢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男性青年組、中年組檢出率均高于老年組(P<0.01),男性青年組檢出率與中年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HUA檢出率隨著年齡的增長呈上升趨勢(P<0.01),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不同性別體檢者HUA檢出率的比較[例(%)]
注:與HUA老年組比較*P<0.01,與HUA中年組比較#P<0.01,與女性組比較△P<0.01
2.2 不同年齡、不同性別體檢者MS檢出率的比較:MS總檢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男性組、女性組檢出率均隨年齡的增長呈上升趨勢(均P<0.01),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不同性別體檢者MS檢出率的比較[例(%)]
注:與MS中年組比較*P<0.01,與MS老年組比較△P<0.01,與女性組比較#P<0.01
2.3 不同性別下血UA水平與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相關性分析:血UA分別與年齡、BMI、SBP、DBP、TG、HDL_C、FBG的相關性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UA均與BMI相關強度最大,另外,UA還與SBP、DBP、TG正相關(均P<0.01),而與HDL_C負相關(P<0.01)。同時還發現不同性別人群,女性UA水平與年齡、FBG正相關(P<0.01),而男性UA水平與年齡、FBG負相關(P<0.01),見表3。

表3 不同性別下UA水平與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相關性分析[例]
2.4 MS與UA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MS為因變量,以UA水平為自變量,調整年齡、性別混雜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隨血UA水平升高,MS的發生風險增加。以UA水平第1四分位數作為參照組,第2、3、4四分位數UA水平區間人群MS患病風險(OR=1.71~4.61,P<0.01),見表4。

表4 MS與UA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MS和HUA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素,兩者同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死亡率密切相關。2013 年《HUA和痛風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指出,HUA 的流行總體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男性高于女性,且有一定的地區差異,可能與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有關,同時HUA 的患病人群呈現年輕化的趨勢[1],與本研究結果一致。中青年男性HUA檢出率高于老年男性,考慮與中青男性人群吸煙、飲酒、喜食肉類及飲食不規律等不良嗜好具有一定的相關性[2,3],如及時對該人群進行飲食結構的調整、加強運動、控制體質量或進行藥物干預,均可降低HUA的發生率。姜昌麗等[4]研究發現,女性HUA患病率與年齡組具有明顯的相關性,隨著年齡的增加不斷升高,與本研究結果一致。青年組女性由于體內雌激素水平較高,HUA的患病率明顯較低,絕經以后雌激素水平顯著下降,使女性UA水平持續增高。有文獻報道,雌激素可上調人UA鹽轉運子(hUAT)基因的表達,從而可促進UA的排泄[5]。提示在以后的工作中,應密切監測絕經后女性的UA水平,并采取積極的防治措施,以降低該人群HUA的發生率。
近期有許多研究結果顯示,血UA水平與MS各組分關系的報道結果不一[6,7]。本研究結果顯示,UA與MS有一定的關聯性。UA第4四分位數人群是第1四分位數人群發生MS的4.61倍,且隨著UA水平的升高,MS患病風險逐漸增加,與別志欣等[8]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探討血UA水平與MS各組分的關系時發現,無論男性還是女性UA均與BMI相關強度最大,與陳金鳳等[9]研究結果不一致。另外,本研究結果還發現,血UA還與SBP、DBP、TG呈正相關,與HDL_C呈負相關,男性UA與年齡、FBG呈負相關,而女性呈正相關,與蔡曉琴[10]等研究結果類似。關于HUA在MS發病中的機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1)HUA損傷腎臟入球小動脈的自我調節能力,引起囊內壓增高,腎灌注不足導致的腎臟微血管和管狀空隙的損傷是HUA導致高血壓的關鍵因素[11]。(2)HUA水平作用與血管組織、胰島和胰島素靶體等引起活性氧(ROS)的高表達,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的激活以及炎癥因子的釋放,進而導致血管重塑、內皮功能損傷及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等,是引起高血壓、冠心病、胰島素抵抗和糖代謝紊亂等一系列相關代謝性疾病的重要機制[12,13]。(3)肥胖常伴隨胰島素抵抗,后者能增加UA鹽的重吸收以及降低UA鹽的排泄導致HUA[14]。(4)HUA誘導脂肪細胞的炎癥反應及氧化應激可能參與了MS的發生。此外,脂代謝異常可引起腎動脈硬化,使腎血流量減少,導致腎UA鹽排泄障礙,形成HUA。與男性比較,女性的血清UA水平與年齡的相關性更為密切,這可能與雌激素促進UA排泄有關[15],男性為高UA血癥的危險因素,女性血清UA于絕經后升至同齡男性水平亦支持雌激素的促UA排泄作用[16]。
綜上所述,血UA不僅與MS顯著相關,而且與MS的重要組成部分(肥胖、血脂紊亂、高血壓及血糖異常)密切相關。因此,在MS的預防和控制過程中,應積極糾正肥胖程度,改善血壓、血脂、血糖,同時要像重視血脂紊亂、高血壓、高血糖一樣重視血UA水平升高,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控制血UA水平,從而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1]陳璐璐,母義明,鄒大進,等.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3,29(11):913-920.
[2]Ak KK, Segal M, Fa A, et al. The role of uric acid in the athogensis of human caediovascular disease[J]. Heart,2013,99(11):759-766.
[3]羅海良,饒曉毛,李榮芳.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康復效果與血尿酸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5):112-114.
[4]姜昌麗,李雪梅,李云,等.昆明市3885名體檢人員血尿酸水平與性別、年齡相關性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7,38(5):671-673.
[5]盧彥敏,王霞,付正菊,等.雌激素與人尿酸鹽轉運子(hUAT)基因表達的相關性研究[J].重慶醫學,2010,39(20):2739-2740.
[6]Ford ES, Li C, Cook S, et al.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uric acid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mong U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Circulation,2007,115:2526-2532.
[7]陸宏虹,郭志榮,劉士俊,等.血尿酸與代謝綜合征及其各組分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8,16(5):274-277.
[8]別志欣,方衛綱,黃曉明,等.北京地區成人血清尿酸水平與代謝綜合征的關系分析[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0,30(8):790-794.
[9]陳金鳳,許家仁,方瑩,等.尿酸水平與代謝綜合征組分的關系研究[J].實用老年醫學,2016,30(3):220-223.
[10]蔡曉琴,胡健偉,沈恒山,等.不同性別血清尿酸水平與代謝綜合征的關系[J].中國高血壓雜志,2013,21(1):80-83.
[11]彭志珍,萬曉娜,蔣廷云,等.神經型煙堿乙酰膽堿受體ɑ7亞單位基因多態性與精神分裂癥的關聯研究[J].汕頭大學醫學院學報,2007,20(4):213-215.
[12]Rothman KJ, Greenland S. Modern Epidemiology[M]. 2nd ed. Phila_delphia, PA: Lippincott_Raven publishers,1988:269-273.
[13]Canoy D, Wareham N, Luben R, et al. Cigarette smoking and fat distribution in 21,828 British men and women: a population_based study[J]. Obes Res,2005,13(8):1466-1475.
[14]Bamia C, Trichopoulou A, Lenas D, et al. Tobacco smoking in relation to body fat mass and distribution in a general population sample[J]. Int J Obes Retab Disord,2004,28(8):1091-1096.
[15]Hak AE, Choi HK. Menopause, postmenopausal hormone use and serum uric acid levels in US women_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J]. Arthritis Res Ther,2008,10(5):R116.
[16]方衛綱,黃曉明,王玉,等.高尿酸血癥在北京地區1997人中的患病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06,86(25):1764-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