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潔,徐 琴
介入治療是一種介于外科、內科治療之間的新型治療方法,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經和外科、內科一并成為三大支柱性學科。相比于經皮股動脈穿刺而言,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手術的血管相關性并發癥明顯減少,而且具有術后活動限制較少、恢復快等優點,因而越來越廣泛地被掌握和應用[1~4]。由于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床狹窄,手術過程中需要使用擱板放置患者手臂并使其外展。現階段手術中所使用的擱板為單側擱板,進行經橈動脈行血管介入手術時,在一側橈動脈進行穿刺,擱板置于患者一側手臂下方。但是當此側橈動脈穿刺失敗,需要更換到另一側橈動脈進行穿刺,此時擱板一部分已經被壓在患者下方,如需更換另一側橈動脈行介入診治,則需從患者身體下方抽出再行更換,操作繁瑣,而且也會使手術無菌區域污染,影響手術進行。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們對當前的單側擱板進行了改良,研究設計出手術擱板并申請專利,現介紹如下。
手術擱板包括:固定板;位于固定板兩側的擱板,用于放置患者手臂;位于擱板遠離固定板一側的擋板,用于放置患者手臂,還用于保護患者手臂免受撞擊。兩側擋板上均設有滑槽和放置于滑槽中的滑塊;兩板上均有手腕支撐墊位于滑塊上,用于放置患者手腕,手腕支撐墊剖面呈馬鞍形。固定板、擱板及擋板均為塑料材質,手腕支撐墊包括海綿墊以及包覆于海綿墊表面的皮革。其結構見圖1、圖2。

圖1 手術擱板的結構示意圖1.固定板2.擱板3.擋板4.滑槽5.滑塊(上含手腕支撐墊)

圖2 圖1中所述手腕支撐墊的剖視圖
手術擱板放置于機床上,一側擱板及擋板全部展開,放置術側上肢,將手腕放置于手腕支撐墊上,通過滑塊移動,尋求最佳位置以固定拉直橈動脈,方便術者操作。而另一側的擋板向上拉起,保護患者另一側手臂。如需更換另一側上肢進行穿刺時則反之操作。
3.1 本擱板有如下優點:(1)手術過程中,通過兩側擱板的鋪展,實現不需要從患者身體下方取出擱板,更換到另側介入診治或雙側同時介入診治,操作方便,避免了手術區域的污染。(2)兩側擋板能夠向上折起,在手術過程中,可以防止手臂下滑,起到保護作用,實現了擱手板和擋手板功能的合二為一。(3)擋板上設有海綿填充、皮革包裹的手腕支撐墊,對手腕進行有效的支撐,使穿刺部位皮膚緊繃,橈動脈亦隨之相應拉直固定,提高穿刺成功率。(4)手腕支撐墊固定在滑槽內的滑塊上,通過調節滑塊的位置,以適應不同患者的手臂長度,使患者手臂擺放舒適。
3.2 缺點:(1)擱板預先放置,患者躺上及起床時易損壞擱板。(2)擱板墊在患者背部,若手術時間較長,會導致背部的不適感。
[1]徐亞偉,陳艷清.經橈動脈途徑冠狀動脈介入診療的臨床應用[J].同濟大學學報,2007,28(5):107-113.
[2]黃志堅,韓燁,李世蓮.橈動脈穿刺與股動脈穿刺行冠脈造影的觀察比較[J].吉林醫學,2012,35(33):7353-7354.
[3]林芳,陳秀清,王美蘭.經皮橈動脈與股動脈穿刺冠狀動脈介入術后的護理觀察與比較[J].護理研究,2008,22(3):807-809.
[4]吉拜熱木.艾買爾.經股動脈與橈動脈兩種路徑介入治療冠心病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對比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10):1191-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