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村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將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總要求之一。為助力產業興旺,在中國科協和科普部的指導下,由山西科協、山西科技傳媒集團搭建的科普中國·鄉村e站正在全國快速推進。
鄉村e站由“一站、一屏、一員”組成,分別是:科普惠農服務站(漁藥服務站、獸藥服務站等)、農村云傳播終端——中科云媒和農技信息員,不僅銷售日用百貨、農資產品等,還可以送貨上門,而且有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的實用技術和科普知識,還可視頻連線專家釋疑解難。科普中國·鄉村e站旨在整合信息化服務手段和內容,依托強大的專家團隊,通過PC端、APP、網絡、微信、熱線、微博、碼上致富溯源系統、中科云媒等,為農民搭建實用技術學習平臺、遠程互動培訓平臺、即時信息查詢平臺、農村電商創業平臺、專家在線服務平臺等,打造農村科普O2O綜合服務體。
沒有人才,產業興旺只能是一句空話,隨著科普中國·鄉村e站在全國落地,農民獲取科學知識更加便捷,科技興農有了無限可能。
現在的農業生產僅僅依靠過去經驗已經行不通了,科普中國·鄉村e站推行后,農民不僅可以通過服務站里的中科云媒、顯示屏隨時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在線咨詢專家、查詢到優質的農資,還可以得到服務站長、全國知名專家的實地指導從而解決難題。
山西省農業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申紅濤談到,該省幾家科普中國·鄉村e站建成后,因其針對性強、實用性高、農民易掌握、溝通效率高等特點,受到了中國科協的肯定和農民的歡迎。
申紅濤談到,每天她們會準時更新發布農業氣象信息、重要的病蟲害信息等。2017年春耕前,根據專家會商分析,陽泉、運城會有發生草鼠、蚜蟲、玉米大斑病等病蟲害的可能性,申紅濤將這2條預警信息及時精準的推送到當地農民眼前,并組織農民進行預防病蟲害的線上培訓,幫助農民用科學知識把損失降到最低。
目前,鄉村e站平臺提供的各種服務和培訓已轉變為廣大農民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農民在學到新技術、新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增強了增收致富的能力和信心。
科普中國·鄉村e站的建立帶給農民最大的價值在于最新行情信息和市場預警分析。由于農業生產周期相對較長,農民較難根據市場變化情況及時調整生產決策,加之市場信息的不完全、不及時和產銷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等因素,“豬賤傷農”、“牛賤傷農”、“果賤傷農”、“菜賤傷農”等現象,都曾出現過。市場上,如果農產品的市場價格波幅大,波動周期短,會對農民的利益和生產積極性造成不利影響。
通過時時更新的客觀數據,專家的行情預警分析與在線指導,無論是面對全國大市場還是當地的小行情,不管是調整生產還是銷售,現在的農民比之前更有信心了,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盲目跟風。鄉村e站平臺可以幫助農民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規避市場風險,更好的把握市場以獲得更多的收益。
在湖南長沙青天寨農莊的鄉村e站服務大廳里有個大屏幕,這個屏幕里的內容其實主要來自于APP,里面包含了信息推送、互動培訓、科普資源等板塊,周邊的很多農民都下載安裝了這個APP,屏幕里所有的內容,農民們在手機上就可以看到。這個APP背后連接的,是一個廣闊的全國市場。“這本身就是個信息查詢與發布平臺”,通過信息推送板塊,可以準確的查詢今日全國及省內各地的菜價,“比如辣椒,今天省內辣椒的均價是0.9元500克”,青天寨寨主周云點開當日的菜價查詢,我們這里農戶就可以根據專家的分析和這些價格信息,決定自己下一步種哪些菜,哪天去市場上出售。而作為信息發布平臺,周邊農民也可以將自家產的蔬菜、蜂蜜等土特產信息發布到網上,“上面會有電話等信息,很快就會有買家聯系購買!”
周云通過在鄉村e站平臺發布信息還吸引了不少企業和市民前來休閑體驗,客人到農莊后還可以購買當地的農產品,而科普中國·鄉村e站這塊無形資產也為農莊的產品提供了品牌保證,“很多客人來看到我們鄉村e站的招牌,都會覺得這里的農產品質量更加放心!”這也帶動了當地的農產品銷售,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
截止2017年年底科普中國·鄉村e站已在全國建了4 000家,預計2020年底將覆蓋全國大部分鄉村和城鎮,幫助更多農民實現成長、成才、創業、致富,科技興農將越來越從夢想照進現實。(一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