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焦自宣
楊春華廊坊綠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推薦理由
農資行業的常青樹,憑借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永不言棄的工匠精神,堅守為農服務20多年。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懷揣從種子到餐桌的夢想,身體力行“拓荒”全產業鏈服務。
勇擔社會責任,發揮帶頭作用。愛心行動,助子成才,十年如一日。

以服務帶動營銷,結合自身發展打造覆蓋全產業鏈的綜合化服務模式是當前很多大型農資企業發展的方向。而在河北省固安縣就有這么一位農資行業的巾幗人物早已將想法付諸實踐,帶領著團隊成功打通了產業鏈上下游,實現了農資下行和農產品上行,形成了從種子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服務模式,她就是廊坊綠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春華。
把一個為了吃飯糊口的“合伙店”,千錘百煉鍛造成一個業內有呼聲、區域主渠道、為農服務、敢于擔當、不斷創新經營模式、時時刻刻貼近“三農”的農資企業,楊春華這一路走來經歷了太多風雨。在農資行業摸爬滾打20多年,楊春華憑借著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永不言棄的工匠精神,帶領著廊坊綠園從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走出了一條烙印著廊坊綠園印記的發展之路。
任何成功都絕非輕而易舉。在她的帶領下,廊坊綠園始終堅持與國企大廠家合作,嚴把進貨產品質量關,同時,秉承“誠信為本,一心為農”的理念。楊春華的堅持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廊坊綠園硬是從一個當初只有幾個人,不足100平方米僅能養家糊口的小門臉,打造成了如今占地5.5萬平方米,銷售網絡遍及京、津、冀,年銷售收入超億元,集化肥、種子、農膜、技術服務、物流配送為一體的現代化企業。
如果楊春華對誠信的堅守是廊坊綠園發展的基石,那么她對行業發展脈絡的精準掌控就是廊坊綠園成功的關鍵。在偶然的交流學習中,楊春華認識到打造覆蓋全產業鏈服務模式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農資行業生存舉步維艱,我抓住這個產業鏈的‘稻草’,既然抓住了,那么我就要把它做到極致。”楊春華表示。
沒有經驗,一切全靠摸索,楊春華帶領著廊坊綠園從零開始。首先是小麥選種。“種子決定作物品質。農民要求作物產量高,面粉廠要求作物品質高,而產量高的一般品質都不行。找到一個合適的品種很艱難。”楊春華表示,固安比較冷,所以種子必須要適合當地氣候并且抗旱、耐凍。在長期的試驗示范和篩選下,楊春華終于找到了適合優質種子“石優20”。
有了種子,接下來的發展就順勢鋪開了。2012年開始,廊坊綠園積極牽頭整合縣內外現有資源,運作實施“從種子到餐桌”的農業產業鏈小麥生產新模式,以優質小麥“石優20”為核心,以節水、節電、省工、省肥、高產、優質為目的,以流程化的科學管理技術推廣和健全的推廣網絡為保障,以農民及土地為基礎,以省級龍頭企業固安縣參花面粉廠為后盾,實現了品種引進、技術推廣、農民種植生產、產品回收加工,“產加銷”一體化的小麥產業鏈新模式。從2012年——2016年,增產小麥4650萬斤,為農民增加收入達1.26億元。
在保證自身發展的同時,楊春華也勇于承擔起社會責任,對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給予資金支持。自2008年開始,從未間斷,如今已過了10個年頭。10年間,廊坊綠園共計投入扶貧資金60.4萬元,資助家庭困難的準大學生141位,平均廊坊綠園的每位員工資助3位大學生。“扶危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幫助農村的孩子是我們綠園農業應盡的社會責任。綠園人的初心為農,綠園人的情懷愛農,綠園賴以生存的根就是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富裕,所以我們一定要回饋農民,回饋農村。”楊春華如是說。
同時,楊春華還憑借自己資金、渠道、人脈的優勢,多次舉辦高產競賽活動,以點帶面,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提升農民對農產品品質的關注度,還帶動了一大批農民脫離了土地,走上了農資經營和經商致富的道路。如今,廊坊綠園和楊春華已經成為農資行業的一塊“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