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勁靜
兩面針公司的最近十年,是由巔峰一路向下滑落的過程。從多元擴張到重新聚焦主業,走了多年的彎路,如今寄望的直銷模式是否還能重新贏得消費者仍是個未知數。
曾幾何時,一句“一口好牙,兩面針”的廣告語讓消費者耳熟能詳。只可惜,如今兩面針的狀況只能用“慘淡”二字來形容。
兩面針(600249.SH)自2008年以來,便開啟了漫長的業績下滑、持續虧損之路,其中扣非后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常年處于虧損狀態。
10年,對于一個上市公司而言,也許只是發展長河中地段,但也往往是一個企業生命周期變更交替時間節點。具有77年歷史的兩面針,在過去10年到底經歷了什么,讓這個曾經連續15年在國內銷量排名第一的民族品牌淪落到如今市場份額不足1%的地步,以至于“難以翻身”?
針對以上系列問題,《投資者報》記者致電兩面針董秘辦并發去采訪提綱,可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不過,通過剖析種種市場表現背后的商業邏輯,其實也可以窺見這種變遷的一些緣由。
兩面針起源于1941年,其前身是亞洲枧廠等5家小型的肥皂廠,在更名為“柳州市日用化工廠”之后便成立牙膏車間,生產“南方”、“紅寶石”等老品牌牙膏。1978年,兩面針研發出中國第一支中藥牙膏,開創了藥物牙膏的先河。也就是在彼時日用品稀缺的年代,兩面針借此打響了品牌。
到了1994年,柳州市牙膏廠改名為柳州兩面針股份有限公司,與中華、黑妹并列三大國產品牌,在中國的牙膏市場占壟斷地位。2001年,兩面針牙膏年產銷量突破4億支,連續15年銷量排名第一。
兩面針于2004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通過資本市場獲得大量資金后,兩面針便開始大肆地擴張自己的商業版圖。除了牙膏以外,開始對藥業、房地產、蔗糖制造、巴士、衛生用品等產業進行投資。但直到現在,這些多元化擴張時代的產業都未能為兩面針帶來可觀的回報,有些甚至成了沉重的包袱。
“全則必缺,極則必反”,這句話來自《呂氏春秋》,套用在兩面針的發展路徑上再適合不過。
2007年,兩面針的凈利潤為6.25億元,同比增長316%,達到上市以來的業績頂峰。從這之后,兩面針便開始急速下滑階段,從此一蹶不振。
翻看兩面針近期公布的2017年業績,數據顯示,其營業收入為14.72億元,同比下滑5.74%;凈利潤虧損1.65億元,同比下降635.26%。
兩面針在2017年財報表示,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日化行業競爭激烈,公司家用牙膏等產品市場占有率偏低,銷售費用率較高,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產品成本上升,因而主營業務仍然虧損。另外,兩面針紙漿、生活用紙產品價格有所上漲,產品毛利較上年同期雖有所提高,但毛利依然較低,且規模較小。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兩面針發展到如今的地步令人惋惜。之所以至今頹勢難擋,這背后的原因可謂“內外交加”。
上世紀90年代初,高露潔進入中國。隨后兩年,聯合利華先后通過收購上海牙膏廠的“中華”和“美加凈”獲得了品牌經營權和營銷渠道;1995年,另一牙膏巨頭佳潔士進入中國。國內的牙膏廠家如黑人、冷酸靈等,也如雨后春筍般迸發。
數據顯示,2008年佳潔士、高露潔、黑人、中華四個品牌擁有67%的市場份額,而兩面針的市場占有率為1.7%,甚至低于納愛斯牌和冷酸靈牙膏。到了2017年,這一數據進一步下滑至1%。
盡管主業在不斷下滑,但公司當時的決策不是全力提振主業,而是開始各種多元化。2007年年報中,兩面針高調宣稱:“公司多元化戰略的實施取得了有效突破,已經形成‘出口貿易、房地產、實業及資本運營四大板塊齊頭并進,協調發展的局面。”
2010~2012年,兩面針主要控股公司維持在9家,但只有3家盈利。這讓原本就陷入虧損的主營業務更是雪上加霜。
根據兩面針的招股說明書披露,1999年8月,兩面針作為發起人參股中信證券,共持有中信證券9500萬股,占中信證券總股本比例3.83%,投資成本為1.52億元。自此,中信證券便稱為兩面針的“提款機”,從2010年開始,兩面針六度拋售持有的中信證券股票。
談及股票,不得不提的是2008年兩面針的高管因涉嫌違規買賣股票,當時的總裁岳江和董事長梁英奇雙雙離職。根據兩面針歷年公布的公司治理專項活動整改報告中也承認,公司總裁岳江、戰略規劃總監黃元林等少數高管在2007年內存在違規買賣本公司股票情況,不符合《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的相關規定。
如今在兩面針的商業版圖中,只有日化、醫藥、房地產和生活用紙這四個產業了。此外,兩面針董事長林鉆煌提出,“聚焦主業,效益先行”是兩面針今后的運營重心。
盡管兩面針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在短期內還是很難一下子扭轉業績下滑的頹勢。
據了解,在今年年初,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召開會議,在直銷行業管理方面,該會議提出“指導兩面針、泰汭生物科技等公司開展直銷經營許可申報。”
由此看出,兩面針未來或將進軍直銷行業,但能否就此殺出一條生路?外界無法對此作出評價,畢竟在直銷行業,大部分直銷企業都有牙膏這款產品;但同時,并沒有一家直銷企業的拳頭產品是牙膏,而兩面針能否借助直銷模式重回巔峰,尚難定論。
值得關注的是,倘若進軍直銷,兩面針未來將以何種模式發展市場?獎金制度是怎樣的?誰來操盤以及選擇哪款產品作為主打產品?由于兩面針方面對這些信息都未透露,所以公司能否靠這一模式重回巔峰,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