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暢足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對浪漫主義思潮的起源及其影響的理解論述,介紹了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服裝精致而不奢華,夸張而不怪異,奔放而不扭捏的時裝特點,以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闡述了浪漫主義風格的演變及其現代應用。
關鍵詞:浪漫主義;個性解放;服飾風格;女裝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6-0283-01
眾所周知,服飾風格一直是體現服飾美感的重要元素之一。任何一個時期的藝術潮流、藝術風格都會影響到當代設計領域中的點滴中,形成風尚。作為一種特定的文化現象,浪漫主義自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逐步盛行,迅速滲透到各個文化領域,尤其是服飾藝術。
一、浪漫主義風格概述
浪漫主義起源于中世紀法語中的“Romance”一詞。當時正值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年代,人們對啟蒙運動中產生的“理性王國”十分失望,并對資產階級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產生幻滅。此時作為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一種意識形態,浪漫主義思潮在歐洲迅速勃興。這一思潮的產生與發展與封建專制、宗教勢力以及資產階級之間反復的斗爭密不可分,并受到當時占據主體力量的德國古典哲學和空想社會主義等哲學的深刻影響。浪漫主義美學家認為藝術應來源于感情,并訴諸感情。因此浪漫主義在反映客觀現實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形式自由而又奔放,常用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服飾史上,把1825-1848年間的這段時間認為是典型的浪漫主義時期。服飾上的浪漫主義力求創造風韻獨特而又具有柔情萬種的風格,把服裝造型與人們的舉止態度結合起來,尤其在女裝上強調女性輕盈柔美的嬌態,達到精致而不奢華,夸張而不怪異,奔放而不扭捏的時裝特點。
二、浪漫主義風格服飾的特點
浪漫主義時期服裝特征主要表現在非活動性的女裝上,當時由于王政復辟,人們繼續沿用帝政末期興起的跨越洛可可、巴洛克樣式,追求16世紀豪華的宮廷趣味。為了強調女性特征,重新出現緊身胸衣,裙子的體積更是不斷膨大化,形成強調細腰豐臀的x造型。除此之外,服飾表面追加大量飾帶、花邊、蝴蝶結、蕾絲等復雜繁瑣的裝飾。領口和袖子多樣而復古,為了體現腰部曲線而進行局部夸張。在面料和色彩上,盡管服裝造型上裝飾過多,但這一時期的女裝給人的總體感覺卻是輕盈飄逸的,這里輕柔面料的使用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裝飾細節上,同樣十分注重突出當時的女性美。
1.緊身胸衣:上半身非常合體,一般背部開口系扎,或前開襟用掛鉤扣合,腰部前中位置存在倒三角形裝飾線。此時胸衣去除了鯨須和金屬絲,在胸部和胯部增加了圍度,更為突出腰部的纖細,并保持了一定的舒適度。
2.裙擺:為了與緊身胸衣形成鮮明對比,以突出女性腰部,裙子體積不斷膨大化。開始的時候通過穿數條襯裙使裙子撐開,進而達到這種目的。后來發展為吊鐘狀,出現了馬鬃編的鐘形裙撐,裙長及地面。
3.袖子:袖子根部被極度夸張,甚至使用鯨須、金屬絲做立體造型或用羽毛做填充物。使用數層蕾絲飛邊的披肩式袖子,后來出現了袖子根部收緊,前臂張開的長袖。夸張的袖子、夸張的裙子和緊身胸衣一起,組成夸張的X形服裝。
4.領子:有兩種較為極端的領子,分別為高領口和低領口。高領口常有褶飾,或用拉夫領、重疊幾層蕾絲邊飾的披肩領;低領口上常使用大翻領或重疊數層的飛邊、蕾絲邊飾,敞領低開露肩。這兩種領形有時也組合起來使用。
三、浪漫主義風格服飾的演變與現代應用
縱觀服飾演變史,浪漫主義的流行并不是一帆風順的。1850年以后,社會生產力及社會工業大幅發展,在其沖擊下,浪漫主義思潮日益被淹沒。到了20世紀,服裝上出現了泛浪漫主義,開始用一些懸垂感極佳的輕柔淺色面料、柔和線條、循環較少的花卉圖案,渲染出浪漫的情調。此時女性內衣飾有精巧的蕾絲,運用了大量的輕薄面料和柔性肩領,精致而典雅。然而,在20世紀60-70年代,浪漫主義被很多激進青年冠以矯揉造作、過分夸張的惡名,終于沉沒在功能主義和實用主義的浪潮下。1993年,服裝界響起新浪漫主義的聲音,但不久便消失了。直到1997年,很多設計師才紛紛推出浪漫主義風格的服裝,新浪漫主義成為主流。當時服裝更趨向于自然柔美的形象、婉轉的線條、輕柔的材質以及淺淡的色調,講究裝飾情趣與裝飾意味。
四、結語
此后,浪漫主義風格重新被人們所接受,逐漸成為國際時裝風格上不可或缺的一種元素。現今浪漫主義風格服裝設計強調形式的組合規律,追求幻想和戲劇化效果。采用復古、懷舊、民族等主題,色彩明亮多變,繽紛斑斕。面料上追求自然和質感對比,裝飾豐富,包括蕾絲、蝴蝶結、羽毛、褶皺、花朵、披巾、流蘇、泡泡袖……基本上只要是可以想到的都能引用。可以說,浪漫主義代表著消費者對于飽滿精神狀態和個性充分舒展的強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