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陳晨
摘要:岫玉是優質且美麗的玉石,但隨著整個寶玉石市場的不景氣,岫玉的銷量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問題不在岫玉本身,而是岫玉的設計樣式、人們審美的改變和西式首飾的沖擊的多重因素的影響。因此,復興岫玉文化和市場,就要看到問題的本身,緊跟時代的步伐,推陳出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取他人之長,來完善自我,提升并發展。
關鍵詞:岫玉;當代首飾;設計;中西合璧
岫玉與新疆的和田玉,河南的獨山玉,綠松石并稱為“中國四大玉石”。岫玉因其產自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而得名,是目前我國礦藏量最大,也是最主要的玉石之一,岫巖的產量占全國玉石產量的60%。岫玉其實質是鎂質碳酸鹽的變質大理石。岫玉大可分為老玉(又稱黃白老玉)和碧玉兩種。其顏色豐富,多呈綠色、黃綠色、黃褐色、白色、黃白色、黑色等顏色。岫玉經打磨拋光后具有天然的蠟狀光澤、玻璃光澤,甚至有的還具有油脂光澤。岫玉的開發與利用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約6800-7200年前的遼寧新樂文化遺址,其中出土的就有用岫玉制作的刻刀。清代及近代用岫玉制作的藝術品種類更加豐富。故宮博物院就有用岫玉制作的藏品。其中最負盛名的的當數遼寧省鞍山市的玉佛苑的“玉石王玉佛”。原石體積為2.77×5.6×6.4立方米,重約260.76噸,堪稱世界之最。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華夏民族對岫玉的認識和使用從未間斷過,從祭祀用品,到生活用品,再到配飾,涉及范圍相當之廣。
時至今日,縱觀玉器市場,除了鐲子依然擁有很多人追捧,其它形式的玉器風采大不如從前。受西方教育、藝術和文化的沖擊,現代社會的消費群體,尤其是代表現在和未來一段時間消費主體的年輕消費者們,其審美、品味和偏好都極大的受到了西方的影響,因此傳統的玉雕形式及其設計,很難迎合人們的喜好和市場的需要。相反,那些泊來的的西方飾品卻倍受追捧。“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已經比“情比金堅”更加流行。反觀問題,玉石本身沒有問題,其依然可以稱得上是“石之美者”,君子依然可以以“玉”為德。消費者也是沒有問題的,與時俱進是每一個社會中人的生存必會的技能。這其中的主要問題在于傳統的玉器形式不能很好的與當代設計相結合,從而無法滿足當代人對美的追求,傳統的玉石匠人們只顧及利益、手上功夫和遺留下來的所謂的“吉祥寓意”,也未曾考慮過這些“傳統”的東西能否很好的被當代的審美所接受,從而導致了玉器的落寞。
早在1851年,西方世界就以“工藝美術”運動為前奏,對現在設計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運動。從“工藝美術”運動到“新藝術”運動,再從“裝飾藝術”運動到現代射擊運動的興起,人們的審美一次次被更改刷新。設計風格雖然一直都在改變,但其整體趨勢都是由繁至簡的一個走向。就像德國的設計大師密斯·凡·德·洛所倡導的“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一樣。子工藝美術運動以來,世界上的主流設計思想一直在不斷的批判或改進維多利亞或更早的洛可可、巴洛克的風格,一直企圖把設計從繁縟復雜中解放出來。因此現在對好的設計的定義中出現了“好的設計是不顯眼的設計”、“好的設計是盡量少做設計”。
當代的首飾設計亦是如此。在如此一個個性張揚的時代,人們對首飾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其不再僅僅是一個裝飾自己,顯示權貴的一種象征,其更重要的目的是張揚個性,突出與他人的不同。只要符合美觀,突出個性,并易于佩戴,都可以稱之為首飾。因此有了綜合材料的首飾的出現,無論是布料、植物、塑料都可以以“首飾”自居,首飾也不僅僅局限于貴金屬與寶玉石。
當代首飾設計具有“組合”和“錯視”的特征。組合不是簡單的拼接,而是將元素有機的融合,是情感上的一種聯系,其形式有很多,如重復、對稱、對比、漸變等,組合的作用是以突出明顯的量變,而其關鍵是質的變化,是情感與思想的疊加與演變。只有這樣的設計才是有生命的,才能打動人心。多變的組合的形式,可以使設計條理化、系統化,形成獨到的形式感與韻律美,既有變化又顯得格外的和諧統一。錯視是人們對自身經驗觀念中的判斷與客觀現實之間的矛盾,形成的錯覺。錯視受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因素的干擾,這種不正確的判斷力也被設計師巧妙地轉化為一種形式美。設計中利用錯視,豐富了設計構思,增強了動感和刺激感,夸張了藝術形象的美感,是設計中的一大特色。
回顧國內的玉雕市場,我們不難發現,市場上的大多玉雕飾品的造型都過于陳舊,多數仍沿用過時的形象,有的甚至缺少美感,這也是其落寞的原因之一,其設計與單一材料上的突破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近年來作為玉器設計最為成功的例子,當數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金鑲玉”的奧運獎牌了,其采用昆山玉與金、銀、銅的組合,其寓意“金玉良緣”,體現了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贊美和褒獎。它的設計新穎,打破了奧運會獎牌材料單一的傳統,又巧妙地融合了中國元素,使其顯得典雅尊貴,又富于濃郁的中國特色,既表現了對優勝者的贊美,也代表著華夏民族自古以來以“玉”喻“德”的思想觀念,是中華民族與奧林匹克精神一次完美的“中西合璧”。
由此可見,玉石的地位和其受喜愛的程度在人們的心中仍然可見一斑。人們所拒絕的不是玉石本身,而是玉石匠人所賦予玉石的外在形象。所以,要以改變設計理念為復興玉器市場的首要任務,將玉器與當代首飾設計相結合,將玉石與綜合材料相結合,制作出更美,更獨特,更符合人心的設計。玉石之美,美得冷艷高貴;金銀之美,美得平凡普通。將其結合起來,并以當代的設計理念加以改造融合,可以進發出更加震撼人心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