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琴芬,陳君霞
(麗水市人民醫(yī)院,浙江 麗水 323000)
腦卒中是神經系統(tǒng)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常導致肢體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促進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是患者和醫(yī)護人員的共同目標。傳統(tǒng)健康教育向患者單向輸出,不夠重視患者的理解和掌握情況[2]。 Teach-back模式是一種通過讓患者用自己的語言復述醫(yī)護人員所提供的信息,以評估其回憶和理解力的教學策略[3]。在國外,Teach-back 廣泛應用于健康教育領域[4],取得較好的效果。為提高偏癱患者自理能力和滿意度,本研究在常規(guī)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采用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取得較好的效果。
選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麗水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外科住院治療的腦卒中偏癱患者80例。入選標準:符合《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的腦卒中診斷標準[5]。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均為初次腦卒中,單側病灶,偏癱等級評定2~3級。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62.03±7.97)歲;腦梗死28例,腦出血12例;病程(19.4±8.6)天。觀察組40例,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齡(63.00±7.38)歲;腦梗死30例,腦出血10例;病程(18.5±7.5)天。2組性別、年齡、病變性質及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在腦卒中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常規(guī)功能鍛煉指導。方式為口頭教育、床邊示范,輔助書面及多媒體材料等。由責任護士講解并示范康復相關內容及方式,再由患者或家屬進行主、被動功能鍛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Teach-back法健康教育指導患者肢體功能鍛煉。具體方法如下。
1.2.1 成立腦卒中偏癱功能鍛煉指導小組 由護士長擔任總負責人,4名護理組長任組長,每組有3名組員,要求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護師職稱以上的責任護士。在康復治療師等專業(yè)培訓下所有人員考試并成績合格,能熟練掌握腦卒中的護理常規(guī)、功能鍛煉方法、健康教育方法、Teach-back教育方法。
1.2.2 Teach-back實施方法 由功能鍛煉指導小組組員根據患者病情及情緒,合理安排功能鍛煉項目,分次進行,每次1項內容,每日2次,每次小于30min。Teach-back法實施步驟:(1)傳遞信息。評估后向患者講解功能鍛煉的相關知識,包括目的、方法、內容、頻率、注意事項,并進行示范;(2)反饋信息。講解、示范后讓患者復述或進行操作演示;(3)效果評價。通過患者復述和演示對宣教效果進行評估。觀察患者掌握和理解的程度。若復述全面準確,則該知識點的教育結束。反之,對不明白、不理解的部分進行再次講解,對不規(guī)范的動作進行糾正。必要時重復,至掌握所有信息為止。
1.3.1 偏癱功能鍛煉知識的知曉程度 采用科室自行制定的知識問卷調查患者偏癱功能鍛煉知識的知曉程度,共20個題目,均為選擇題,每題為1分,18~20分為掌握,10~17分為基本掌握,<10分為未掌握,以掌握和基本掌握為知識的掌握程度。責任護士于患者出院前一天發(fā)放給患者80份,收回有效問卷8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2 患者滿意度 設計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包括護士的服務態(tài)度、專業(yè)知識和健康教育3個內容,每個內容10條,每條1分,總分30分。總分>25分為非常滿意,20~25分為基本滿意,10~19分一般滿意,<1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shù)×100%。發(fā)放80份,收回有效問卷80份。
1.3.3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 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數(shù)評分法[6]進行效果評定,記分為0~100分,分值越高自理能力越強。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對照組掌握27例(67.5% ),基本掌握9例(22.5% ),未掌握4例(10.0% );觀察組掌握36例(90.0%),基本掌握4例(10.0% )。觀察組患者掌握知識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χ2=6.871,P=0.009)。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滿意度的比較
治療前2組Barthel指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的barthel指數(shù)高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后barthel指數(shù)增幅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shù)評分比較分)
注:*治療后—治療前
腦卒中偏癱患者生存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偏癱側肢體功能恢復情況。護理人員要教會患者肢體功能鍛煉的具體方法。有研究顯示,患者接收到的醫(yī)療信息中有40%~80%被立刻遺忘,且保留下來的信息有一半是錯誤的[7]。你教的不等于患者去做的,讓患者有效地掌握宣教內容是護理的重要工作之一。Teach-back法要求患者重復新學的知識、技能,如果有錯誤或者偏差,能得到護士及時的更正,直到確保患者能夠正確理解并能復述出來為止[4]。它能幫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提高康復鍛煉的主動性和正確性,管理自身疾病,保證康復鍛煉的有效性。但在實施Teach-back法教育中,有些患者在復述回答不上來時,會覺得不被尊重而不愿配合。因此護理人員在Teach-back實施過程中應注意談話技巧,態(tài)度和藹、語言親切。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增加護患之間的信任,為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奠定基礎。
本研究觀察組患者偏癱功能鍛煉知識掌握程度、治療后Barthel指數(shù)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Teach-back 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健康結果。表2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說明護理人員熟練運用Teach-back宣教法,能提升護患溝通效果,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專業(yè)知識和健康教育的滿意度。總之,Teach-back法有利于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吳運景,曉霞,韓麗雅,等.作性肌電生物反饋聯(lián)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6,31(1):86-88.
[2]阮婷婷,巧云,李婷. Teach-back健康教育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7,3(7):96-99.
[3]Tamura-Lis w.Teach-back for quality education and patient safety[J].Uro Nurs,2013,33(6):267-271
[4]Peter D,Robinson P,Jordan M,etal.Reducing readmis-sions using teach-back:enhancing patient and family edu-cation[J].J Nurs Adm,2015,45(1):35-42.
[5]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64- 68.
[6]朱鏞連.神經康復[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183-184.
[7]Kessels R P.Patients′memory for medical information[J].JR SocMed,2003,96(5):21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