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宏,叢廣佩,李偉明,言 理
軸承的失效分析需要對軸承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又需要對電機的整體結構有深刻的認識,同時還要了解電機驅動系統的負載情況、工作環境等[1]。由于內圈的曲率半徑小于外圈的曲率半徑,內圈需要承載比外圈更多的接觸強度,根據參考文獻[2]中對滾動軸承做的大量實驗,軸承內圈故障引起失效約占64%。
2017年12月7日凌晨5∶50左右,某化工廠加熱爐進料泵P102/2電機側軸承部位打火花,在準備切換備用泵時,對輪聯軸器飛出,導致電機軸承損壞,電機軸、泵軸彎曲,該進料泵型號為4WTB-143,功率為360 kW,流量為280 m3/h,轉速為3 000 r/min,出廠日期是2003年8月。其電機型號為YB450M1-2THWF1,功率為450 kW,電壓為6 000 V,額定電流為52.1 A,轉速為3 000 r/min,生產時間是2004年5月。
進料泵P102/2自運行以來,軸承振動及溫度變化都很平穩。2017年12月7日凌晨5∶50左右,操作班組人員巡檢發現電機側軸承部位打火花,同時變電所過負荷動作顯示相符。

圖1 電機軸彎曲、軸承損壞
對P102/2泵進行拆解檢查(圖1、2),發現電機驅動端軸承損傷嚴重,保持架完全斷裂散架,電機軸90°彎曲,對輪損壞,泵軸彎曲。
為了防止該類事故再次發生,作者對軸承進行了失效分析,并提出安全運行措施。

圖2 對輪損壞,泵軸彎曲
對軸承故障失效分析需對軸承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同時也需要了解設備的整體機構,其中有驅動系統的實際作用負載情況、電機現場工作環境(包括溫度、潤滑、潤滑污染情況等)等[3]。故滾動軸承失效的原因多種多樣,而從故障的表現形式分析原因,主要可分為下面幾種。
在正常的運行狀態下,滾動軸承一般在內外滾道和滾子表面承受較大的載荷,同時又發生相對運動,因此軸承會受到一個周期性的交變載荷。而工業電機又多是長時間、滿負荷運行,交變應力則不斷的循環,當交變應力達到一定的數值后疲勞裂紋就會產生,繼續運轉則會產生剝落。疲勞剝落是軸承失效的主要形式,當軸承發生疲勞剝落,如不及時處理,就會發生沖擊載荷、造成極大安全事故[4]。
工業電機一般使用保持架為內圈和外圈引導滾子,而新的軸承滾道和滾動體表面都會有一定的粗糙度,運行承載后,滾子會與內外圈產生負荷軌跡,從而產生磨損。當轉速達到一定范圍時,保持架的外沿(或者內沿)也會與軸承內外圈發生摩擦,這就會形成磨銅粉現象[1]。如果滾道和滾子之間產生較硬的顆粒,可能會引起局部摩擦過熱,導致局部變形,甚至局部金屬融化,造成軸承報廢。
軸承潤滑問題是電機正常運轉的重要一環,對軸承的正常運轉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主要起潤滑、冷卻、防銹、清潔、密封和緩沖等作用。潤滑劑可保證滾道表面潤滑需要的油膜厚度,減小摩擦力、降低軸承的磨損;也作為冷卻劑,確保軸承在合適的溫度下運轉。如果電機上的軸承潤滑效果不良,導致溫度過高,就可能發生燒毀軸承事故[5-6]。
可以看到,無論哪種原因誘發的軸承快速失效,最終都是以裂紋、磨損等局部缺陷影響軸承關鍵零件,如內圈、外圈等,最終導致設備故障失效,因此通過分析各零件缺陷參數對于故障頻率及故障模式的影響,從而直接識別導致故障失效的關鍵參數,并根據該參數制定合理的故障管控方案,實現安全運行。
本實驗平臺源于杭州軸承實驗中心的軸承壽命強化試驗機ABLT-1A。其中電機旋轉范圍1 000~10 000 r/min±2%,能使實驗軸達到設計的轉速。而加載系統提供實驗所需要的徑向或者軸向載荷,其中最大徑向載荷為100 kN±2%;最大軸向載荷為50 kN±2%。潤滑系統可以讓實驗軸承充分潤滑。計算機監控系統則實時記錄實驗溫度和所采集到的振動信號,并控制機器在發生溫度或振動等異常狀態下即時停機。
在本實驗中所用到的所有軸承均為單列深溝球軸承6210,其主要的幾項參數如表1所示,實驗中的主要實驗條件如表2所示。

表1 6210軸承的主要參數

表2 主要實驗條件
本文所做實驗通過溫度、振動傳感器來采集信號,所安裝的傳感器的位置,便于更加準確地監測軸承的狀態。其中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
(1)本實驗開始時在軸上裝上4個軸承,如圖3。
(2)因6210滾動軸承為脂潤滑,而某石化廠現場工況為油潤滑,故加熱潤滑油浸泡,再用汽油清洗軸承,確保完全去除潤滑脂,以達到生產現場工況。
(3)根據需要采集的數據,依次調試各傳感器,使各傳感器都達到最佳狀態,然后運行機器,打開采集系統設置各采集參數,開始記錄運行數據。
(4)定期查看軸承實驗機的運行狀況,通過觀察RMS值、峰值因子和峭度來判斷軸承的運行狀態。
(5)當4個軸承中任意一個軸承發生故障,達到預設的參數,實驗機就會報警并自動停止,然后拆下檢查軸承的損壞情況。
本次實驗所用到的故障軸承,以保持架與內圈為主要故障形式,如圖4所示。

圖3 實驗軸承

圖4 保持架與內圈損傷的軸承
本次試驗,每組軸承運轉約24小時,得到1 400個數據,去除磨合期的異常數據后保留1 000個數據,根據設計的各種故障類型采集到的均方根值得到折線圖(截取運行平穩后的100個均方根值(ms-2)數據)。其實驗結果如圖5~7所示,其中內圈在長×寬×深(8 mm×2 mm×0.5 mm)的缺陷影響下,僅運行了五分鐘就超過預設報警值跳停,拆卸檢查,軸承無明顯擴展,重新安裝運行,僅30秒即停機,重復二次均為同樣結果。
由圖5可知,當保持架損傷較輕微時,與正常的振動數據并沒有太明顯的區別;圖6則表明,隨著軸承保持架的損傷變得嚴重,其振動的均方根值也隨之增大;圖7可看出,即使保持架斷裂了,軸承仍然可運行一段時間,而內圈輕微損傷的軸承的振動值就很明顯了;再結合內圈2處損傷長×寬×深(8mm×2mm×0.5mm)的振動達到閾值跳停,初步判斷內圈損傷達到一定程度時,可能導致軸承在短時間內突然損壞。

圖5 正常軸承與1條0.3 mm深裂紋軸承的振動數據折線圖

圖6 1條0.5 mm深裂紋軸承與4條0.5 mm裂紋軸承的振動數據折線圖

圖7 保持架4條斷裂軸承與內圈2處0.3 mm深磨損軸承的振動數據折線圖
通過數據分析可知,軸承保持架雖然起到引導并帶動滾動體在正確的滾道上滾動,并將滾動體等距離隔開的作用,以防止工作時滾動體間互相碰撞和摩擦,但是由于其并沒有受到徑向力的作用,保持架在沒有受到嚴重損傷或斷裂之前,其振動信號并不會很明顯,常被其他振動信號所淹沒,當軸承架上的裂紋較深或發生斷裂后,振動信號會有明顯的變化,但是仍可平穩運行一段時間,因此,其安全監控策略可以制定為運行期間需留意機組的變化情況,隨時應對突發的情況[7],在未監測到異常變化的情況下可以待到計劃停機時再進行維修。
而對于內圈缺陷,即使輕微磨損也會引起較大的振動信號,并伴有明顯異常的摩擦噪聲,如果出現這樣的振動信號并伴有異常雜聲,可以判定很大概率會出現突發停機,應降低負荷直到振動恢復正常范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停機進行檢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在實際生產中,應做好巡查工作,并定期養護,避免軸承內圈受到異物損傷或潤滑不良磨損,還需要設置合理的報警值,為事故預留足夠的反應與處理時間。
參考文獻:
[1]王勇.工業電機中的滾動軸承失效分析[J].電機與控制應用,2009,36(9):38-43.
[2] T.Williams, X.Ribadeneira, S.Billington, et al.Rolling element bearing diagnostics in run-to-failure life?time testing[J].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01,15(5):979-993.
[3]王勇.工業電機中的滾動軸承噪聲[J].電機與控制應用,2008(6):38-41.
[4]劉新宇.工業電機的滾動軸承故障及維修措施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5):140-140.
[5]夏曉林.電機滾動軸承異常振動噪聲的分析及處理[J].工業設計,2011(9):104-104.
[6]姚建文.常用設備潤滑技術[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1.
[7]李偉明,陳媛芳,叢廣佩,等.基于傳感器的齒輪振動監測與維修決策研究[J].機電工程技術,2017,46(05):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