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雨
誰也不愿意有牢獄之災,尤其想起那些為人民與正義事業深陷囹圄而慘遭折磨依然堅貞不屈的革命烈士時,內心生成的不止是敬仰,是心痛,很多時候是尋思,假如皮鞭老虎凳發生在自己身上時的感受。想著想著,倏然感到自己甚至社會只能回饋那些烈士緬懷和名譽而慚愧。可除此,我們又能給予他們什么呢?但當想起皮鞭剛剛舉起,就已經呈現軟骨頭包態而出賣同志、親人和朋友的那些不齒之徒時,又感到老天對他們的懲戒似乎有些太輕。這種感受也許有些極端或血腥,甚至和我一心向善的內心相悖相左,但這種感受是真切的。那天上午,當我走在北京鷂兒胡同時,就是這種感受。
鷂兒胡同,位于北京城南天橋附近,是一個以猛禽命名的胡同,雖然鷂字后面加上了北京好聽的兒話音,但鷂,終歸是猛禽。想當初叫“要兒胡同”多好,不知清代哪位大人偏偏改了個與猛禽有關的名字。也偏偏到了清末與民國,這條胡同,真的變得兇猛殘酷了許多。清廷外城巡警廳在這里,民國的京師警察廳偵緝總隊也在這里。這里發生了一起又一起人間卻勝過地獄的悲慘故事。
鷂兒胡同5號院,這個而今看似已是普通居民生活的大雜院,想當年就是曾經演繹人間地獄的場所。從小生活在這條胡同的老人們,至今想起曾經的場景,依然不寒而栗。而我走在這里,有這么幾個人物卻倏入腦海,一種責任驅促著我必須記述下來,告訴未知的人們,告訴未知的靈魂。

孩子在胡同中嬉笑
馬駿,吉林寧古塔人,1895年9月12日生,回族,192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早在1919年“五四運動”時,他就廣泛組織學生發起并成立了學生聯合會,成為“五四”運動的主要青年領袖之一。后來他被選為“天津學生聯合會”副會長、“天津各界聯合會”負責人,領導天津各界舉行罷課、罷市、示威游行等斗爭。同年6月,他和郭隆真、劉清揚等10人赴北京,強烈要求北洋軍閥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經頑強斗爭,反帝愛國運動取得勝利。8月,山東鎮守使馬良殘酷鎮壓群眾,破壞了濟南的“回教救國后援會”等愛國團體,殺害該會會長、愛國回民領袖馬云亭、朱春祥、朱春燾。并抓捕大批學生,制造了震驚全國的“濟南慘案”。慘案發生后,馬駿、劉清揚等在天津發表演說,揭露馬良殺害回族愛國同胞的罪行。8月26日,天津各界聯合會公推馬駿赴京請愿,被京津請愿學生推為總指揮。他率領4000人在天安門請愿,要求懲辦馬良,釋放第一次請愿的代表。結果遭到逮捕。迫于全國人民紛紛抗議的壓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釋放了全體被捕代表。
為了廣泛開展愛國學生運動,1919年9月,馬駿和周恩來、郭隆真、鄧穎超等20位男女青年成立了革命團體—“覺悟社”,出版《覺悟》雜志,他還發表文章勉勵革命青年。10月,馬駿赴上海參加組織成立的“全國各界聯合會”,被推選為總指揮,領導了著名的“反帝大游行”。1920年,他回天津參加抵制日貨斗爭,再次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堅持斗爭。7月,經多方營救,馬駿被釋放。

滄桑的門墩
1921年7月,馬駿在天津入黨,成為天津第一批共產黨員之一。1922年他到哈爾濱從事地下工作,組織了“救國喚醒團”,開展反帝愛國宣傳。他在寧安建立了吉林省第一個黨小組,成為東北黨組織的創始人之一。1925年“五卅運動”時,他領導吉林人民予以聲援,并聯合各界組織了“吉林滬案后援會”,并任會長,舉行了大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同年10月,馬駿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6年9月,當選為中山大學學生公社書記。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馬駿奉調回國,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組織部長,重建和恢復了北京的各級黨組織,他在極其危險和艱苦的條件下,與敵人周旋,開展工作。
1927年12月,由于叛徒出賣,馬駿被張作霖政府逮捕。敵人許以高官厚祿,他卻說:“叫我不宣傳馬列主義,不搞革命,這比太陽從西邊出來還難!”在獄中,他威武不屈,受盡酷刑。1928年2月15日,馬駿被押赴天橋刑場。他坐在一輛黃包車上,昂首挺胸,全無懼色。他一路不停地高呼:“回漢人民團結起來!打倒軍閥!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最后英勇就義,年僅33歲。

老宅門飽含的北京人記憶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為馬駿舉行了公祭儀式。1951年10月,在位于北京日壇公園的墓地,為他豎立了墓碑。馬駿家鄉寧安縣也建起了“馬駿烈士紀念室”。
在鷂兒胡同5號院憶往追昔,我深深為馬駿生前的英勇事跡所感動,中國的革命事業,假如沒有馬駿這些早期革命者的堅強意志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祖國的強盛和人民的幸福。
皮鞭下,誰都會感到疼痛;老虎凳下,誰都會感到疼痛。酷刑之下,馬駿表現了革命者寧死不屈的品質,他的靈魂如日月光照后人,讓人仰望,讓人追懷。可也有人所表現出的軟弱令人不齒,令人唾棄。
張國燾,五四運動的領導者之一、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他還曾見到過列寧,領導組織過著名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等。看過他早期革命史的人,大多會為他的革命行為深表敬意。然而他背叛革命,出賣同志的歷史,假如不是建國后解密的敵偽檔案大白于天下,誰又能知道早期的張國燾有過變節的行為呢?
據文獻記載,1924年5月13日,漢口地委秘密機關被反動當局查獲,京漢鐵路總工會委員長楊德甫被捕叛變,供出全國鐵路總工會在北京的機關地址和負責人,其中包括當時任全國鐵路總工會總干事兼黨團書記的張國燾。5月21日凌晨,張國燾與他的新婚妻子楊子烈在臘庫胡同16號杏壇學社被京師警察廳逮捕入獄,并被關進了鷂兒胡同偵緝隊的大牢中。
在獄中,張國燾經不住嚴刑拷打,不但承認了自己是共產黨員,還供出了李大釗、張昆弟、黃日葵、高君宇、劉仁靜、繆伯英等人也是共產黨員,他還交代了許多鐵路工人黨員的名單,其中京綏鐵路工人黨員7人,京奉鐵路工人黨員21人,膠濟鐵路工人黨員3人,正太鐵路工人黨員2人,京漢鐵路工人黨員8人,津浦鐵路2人,粵漢鐵路1人,通清鐵路2人,隴海鐵路1人,廣州工人黨員24人,并詳細向敵人提供了這些人的具體姓名及通信地址。由于張國燾的叛變,全國鐵路總工會委員長孫云鵬在石家莊被捕。隨后北京、天津、保定、鄭州等各地鐵路工會負責人被捕、被通緝、被開除的達40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北方鐵路工人運動,受到一次嚴重的破壞。
張國燾的叛變,歸根結底,是來源于革命意志的不堅定,即使沒有鷂兒胡同這一出,回憶1938年4月他自延安私逃叛黨投靠國民黨的那一幕,無論出于什么原因,他始終上演著一位中國共產黨締造者反對共產黨、背叛共產黨的丑劇。
同是革命者,同在鷂兒胡同,同是嚴刑拷打逼供下,二者表現的卻是不同的意志品質。不同的意志品質之下,讓我們更懷念馬駿,更加對張國燾嗤之以鼻,甚至相比鷂兒胡同所有能夠記憶的人物,張國燾甚至還不如也曾被關進偵緝總隊的燕子李三。
燕子李三,很多人可謂耳熟能詳,以他為原型拍攝的影視劇曾在銀幕熒屏熱播。他武功高強、劫富濟貧,每次作案后,為了不給事主的仆人添麻煩,他總是留下一個紙剪的燕子,所以人送綽號“燕子李三”。關于“燕子李三”的傳說,在民間更是流傳很廣。
其實,李三乃河北涿州人氏,真名李景華,幼年隨叔父流落滄州,身在武術之鄉,也就練就了一些功夫,尤其輕功。 他憑借“飛檐走壁”,劫富濟貧、抑強扶弱,活躍于京津冀及東北地區,成為了一名俠名遠播的義盜。
想當年,燕子李三因盜竊被關進鷂兒胡同偵緝總隊監獄,他一進來便立即成為了監獄里的“紅人”。由于名聲遐邇,不僅囚徒們都想結識這位了不起的英雄,就連獄卒也十分仰慕并愿意為他效力。李三和獄卒們以及感化所巡官史海山關系密切,兩人甚至結為拜把兄弟。我思忖,燕子李三與獄卒、史海山等關系密切,自然各有所圖,但是他平時仗義疏財的行為,又有多少平民百姓不為之擊掌叫好呢?他為盜,自然為人不齒,但是這“盜”字前面被平民百姓發自內心地加上了一個“義”字,不正是對燕子李三的肯定嗎?燕子李三縱然有吃喝嫖賭的惡習,但他“盜有義道”,這“義道”,“張國燾同志”有嗎?也許有,但是被皮鞭抽沒了,被枷鎖夾碎了。
歲月悠悠。伴隨著時代的流轉,鷂兒胡同,始終彰顯著善惡美丑,也記載著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掐指算來,在這條長不過400米的小胡同里,留下記憶的顯赫人物何止一位兩位?曾經創辦前門大街“都一處”燒賣館的老掌柜王瑞福,當年就是從鷂兒胡同浮山會館走出來的。京劇名伶童芷齡、閻世善,評劇名角小齡妹也曾生活在鷂兒胡同的大宅院內,他們用藝術支撐宣南文化。聞名中外的著名交響樂指揮家李德倫,1917年6月6日就出生在鷂兒胡同31號,這里是他走向音樂殿堂的起點。中國林業專家汪振儒也出生在鷂兒胡同的一處大宅子里,他的父親汪鸞翔,曾當過宣統皇帝溥儀的老師。

胡同里歡笑
走在鷂兒胡同,透過一座座門樓,輕輕撣去歷史留下的塵埃,仿佛還能看到昔日座座宅院里發生的故事。但我想,沒有任何一處院落能比5號院更能發人深思,這里留下的或悲壯、或灰暗、或傳奇的故事,永遠警示和教育著后人,在生命面臨考驗面前,該如何面對。
告別鷂兒胡同時,嘴里輕念著馬駿1920年在天津獄中寫給李愚如的一首小詩來:
你去法蘭西/我在監獄里/他日/你帶著自由回來/我拿著自由迎你/不然/你就要看著一個墳兒說/我把它給你帶來/你卻已為它而死了!念著念著,傷感已紅了眼圈兒。
(編輯·韓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