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濤
(廣西大學商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推進,尤其是“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快速發展,中國國際貿易的商品貨運需求越來越大,其中,貨運量的絕大部分是由海運完成的。因此,作為連接陸地、海洋兩大運輸體系的樞紐,匯集要素流動的港口經濟,吞吐量也越來越大。廣西作為中國面向東盟的貿易門戶,也必然成為中國和東盟間商貿運輸樞紐。因此,北部灣港口及其依托城市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城以港興,港以城榮,港城相長,衰榮共濟”[1],這是全世界港口城市發展演變的普遍規律。北部灣港主要由北海港、欽州港和防城港三大港口及其依托城市組成,港口成長與城市發展的相互依托、相互促進,對廣西整體經濟發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本文主要通過協同度指標,來探尋北部灣港口的港城協同發展的歷史演進,并為北部灣港口整體建設提供政策建議。
北部灣口岸資源十分豐富,海岸線長達1600公里,其中有230公里適合港口建設。北部灣建成港口主要包括北海港、欽州港和防城港。在2010年3月的《廣西北部灣港總體規劃》中,明確提出將三個港口統一建成北部灣港的目標規劃。經過多年發展,廣西北部灣港已初具規模。截止2015年底,北部灣港共有生產性泊位256個,碼頭長度35343米,最大泊靠能力20萬噸;全年完成貨物吞吐量20482噸,在全國排第16名,在華南地區排第3名,其中外貿貨物12556噸,集裝箱吞吐141TEU,旅客吞吐量為19.92萬人。由此可知,北部灣港已經成長為華南地區主要港口之一。
在港口依托城市方面,北部灣港主要依托北海、防城港和欽州。在2008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多年后,北部灣經濟區已經成為了廣西地區、甚至西南地區重要增長極。北部灣港已經是西南地區連接國際市場、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支撐及出海大通道的重要口岸,也是我國重要的鐵礦石、煤炭、水泥、糧食儲運中轉的物流基地。此外,防城港還投資了1000萬噸鋼鐵、648萬千瓦核電、71萬噸鎳銅等三大“天字號工程”;欽州成立了欽州保稅港區,積極發展石化、造紙、能源、冶金、糧油加工和現代物流等六大產業體系,一個千億元的臨港產業集群正在形成;北海也在熱帶旅游、電子信息、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等領域蓄力待發。北部灣港口依托城市產業發展正為港口成長提供堅實的支撐。
港口與城市互動發展,已經成為理論界共識。解釋這種港城互動發展主要有以下3種理論.(1)港口城市區位論:影響新城市崛起的主要因素是港口條件、制造品的替代程度以及制造品的運輸成本三大因素。因此在越靠近港口的地方,由于優越的港口條件和區位聚焦效應的增強,港口區域制造業的技術含量和質量水平越高,隨著人口的增加,新城市就容易形成,并且新城市的規模水平也會不斷擴大[2][3]。(2)新貿易理論下的港口城市模式:新貿易理論區位空間模型認為,港口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源于自我集聚和樞紐效應,由于運輸上的特殊優勢,即運輸成本的降低會引發集聚經濟和收益遞增,使港口城市比其他非港口區位更有利于發展成為區域的中心城市[4]。(3)港城互動合作理論:該理論認為區域經濟的增長不僅依靠其內生需求的積累,更重要的是依靠擴大外生需求,而港口就是一個重要區位因子,依靠它的要素集散驅動,不斷為港口城市爭取到擴展本地加工業、制造業的機會,以進一步發揮規模經濟效益,其帶來的經濟轄射效應能夠帶動以港口城市為核心的港口經濟的發展[5]。
本文主要使用協同度模型來評價港口與城市經濟互動發展水平。協同度模型如下:

(1)
Xit代表i港口在t期間評價指標,Yit代表i城市在t期間經濟指標,k(k≥2)為調節系數,本文取k=2。
協同發展指數(D):
(2)
其中T為港口經濟綜合發展水平,C表示二者耦合度,i為城市或港口代碼,t為年份代碼,α和β為待定權重,本文認為港口和城市的發展同等重要,即α=β=0。北部灣港城協同發展指數實證結果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2010年之前,欽州港、北海港、防城港和整體的港城發展耦合系數都呈下降趨勢,主要是因為這段時間港口發展快于經濟發展,港口對經濟增長體現出拉升作用。2011-2015年,港城發展耦合系數都保持穩定且略有上升,主要是因為這段時間港口運力逐漸飽和,發展速度取環,而城市經濟發展速度依舊較高。分城市看,北海港城發展耦合系數最高,城市經濟與港口發展較為協調。防城港港城發展耦合系數極低,所有年份都低于0.1,主要是因為港口發展水平遠高于城市經濟發展水平。

由圖2可知,2007-2015年間,欽州港、北海港、防城港及整體的港城發展協同指數都呈上升趨勢。主要是因為期間港口與城市經濟都快速發展,并且耦合系數趨于穩定。而防城港的港城發展協同指數處于最低主要是其港城發展耦合系數極低的原因造成的。
通過以上實證研究,主要由三點結論:(1)北部灣港港城發展耦合度趨于穩定,但是上升趨勢不明顯;(2)北部灣港港城發展協同程度逐年快速上升,協同的經濟效應逐步體現。(3)防城港港口發展水平遠大于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造成其港城發展耦合系數和協同程度都十分低下。
由此,可以提出以下建議:加快北部灣地區港口建設,積極承接西南地區的貨物進出轉運,提高北部灣港城耦合發展指數;尤其注重防城港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加大防城港保稅區支柱產業扶持力度,重點提高防城港城市經濟與港口發展水平之間的協同程度。
參考文獻:
[1] 王海平.港口發展戰略與規劃[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2] Fujita M,Mori T.The role of ports in the making of major cities:self-agglomeration and hub-effect[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6,49(1):93-120.
[3] Fujita M,Mori T.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evolution of urban systems[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1997,27(4-5):399-442.
[4] 保羅·克魯格曼.地理與貿易[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98-109.
[5] 梁業章,陸琳.港口城市發展理論與實證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6,(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