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華 琴
(江門市中心醫院 江門 529030)
長期實踐研究已經證實肥胖是誘發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1]。糖耐量即指人體對葡萄糖的耐受能力。國內外大量臨床研究已經證實,成人肥胖早期存在糖代謝異常,繼而發展為糖尿病[2]。現階段,我國尚無關于兒童肥胖與糖耐量的關系的研究報道。基于上述現狀,本研究對兒童肥胖與糖耐量的關系進行探討,旨在盡在發現肥胖兒童體內的代謝異常狀況,實現成人期疾病在兒童時期的治療。
選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間來我院就診的44例單純性肥胖兒童(研究組)和同期來我院接受健康體檢的44例兒童(對照組)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組中,男30例,女14例,平均年齡(10.38±0.95)歲。其中,18例患兒肝功能異常血脂增高,1例患兒皮質醇節律紊亂,14例患兒骨齡與實際年齡相近或者稍大并有脂肪肝,6例患兒糖耐量異常,27例患兒C肽和胰島素值增高,28例患兒生長激素缺乏。對照組中,男22例,女22例,平均年齡(10.21±0.9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1糖耐量試驗
對兩組兒童進行口服糖耐量試驗,試驗前日晚至試驗當日清晨禁食,將75g無水葡萄糖溶于250ml水中給予兒童口服,應用血糖儀測量兩組兒童糖負荷后30min、1h、2h、3h的血糖濃度。糖耐量降低(糖耐量異常)的判定標準:2hPG(餐后2h血糖)≥7.8mmol/L。
1.2.2肥胖干預
為研究組兒童制定肥胖干預措施,對研究組兒童進行為期2個月的肥胖干預,具體內容包括:(1)健康教育:召集兒童家屬開展會議,向家屬講解肥胖對兒童生長發育的不利影響,提高兒童家屬對肥胖的重視,獲取兒童家屬的大力支持;(2)飲食方案:指導兒童家屬為兒童制定合理飲食方案,由于兒童正處于身心快速發育的階段,因此制定的飲食方案應保證兒童每日能夠攝入體內充足的營養,但不要過量攝入,盡量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入;(3)體育運動:醫師與兒童一對一溝通,了解兒童對肥胖的態度,肥胖是否對生活造成困擾,通過溝通了解兒童的心理狀態及體育方面的興趣愛好,根據兒童興趣愛好和超重程度為兒童制定個體化的有氧體育運動方案。學齡期兒童除學校正常的體育課程外,每周額外進行3~5次課外訓練,每次訓練時間40min~1h,運動強度以心率達到120~160次/min為宜;(4)心理教育:由于兒童心智尚未發育成熟,可能會對肥胖干預產生厭惡心理,拒絕參與。因此,醫師需要配合兒童的心理發育程度,向兒童講解肥胖帶來的負面影響,盡量讓兒童意識到減肥的重要性,必要時可獲取兒童家屬的配合。
本研究對比研究組兒童、對照組兒童的糖耐量異常率以及研究組兒童接受肥胖干預前后的2hPG。
兩組兒童的糖耐量異常率比較存在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對照組兒童的糖耐量異常率統計分析 n(%)
組別例/人數糖耐量異常糖耐量正常研究組4413(29.54)31(70.45)對照組441(2.27)43(97.73)
注:兩組比較χ2=19.843;P=0.000。
研究組兒童肥胖干預前、干預后1個月、2個月糖負荷后1h、2h的血糖濃度,見表2。
時間糖負荷后1h(mmol/L)糖負荷后2h(mmol/L)肥胖干預前7.30±1.146.80±1.01肥胖干預后1個月6.84±0.916.02±0.97肥胖干預后2個月6.17±0.885.39±0.83
注:肥胖干預后2個月,糖負荷后1h、2h的血糖濃度與干預后1個月比較,t=2.367,P=0.023;t=2.207,P=0.033。與干預前比較,t=3.509,P=0.001;t=4.824,P=0.000。肥胖干預后1個月,糖負荷后1h、2h的血糖濃度與干預前比較,t=2.194,P=0.031;t=2.490,P=0.017。
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在發達國家亦或是發展中國家,生活富裕的群體中肥胖患者的發生率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現階段,肥胖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值得關注的是,兒童時期的肥胖發生率也在不斷增長。我國于1986年首次進行全國八大城市0~7歲學齡前兒童的肥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由營養過剩導致的肥胖尚不足1%。自此之后的10年間,肥胖兒童的數量不斷增加,截止至1996年已上升至1.76%。研究發現兒童時期的健康問題很可能持續至成人期。因此,及時發現肥胖兒童的一些異常實驗室指標,對成人期的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義。國內研究證實,肥胖人群往往伴隨著糖耐量異常,發生糖尿病的風險較高,但兒童肥胖的糖耐量變化情況尚未完全明確。
我院本次研究分析兒童肥胖與糖耐量的關系。由表1數據可知,肥胖兒童的糖耐量異常率明顯高于健康兒童;由表2數據可知,對肥胖兒童實施肥胖干預后2個月,兒童的血糖濃度明顯下降,糖耐量上升。許文萍[3]等的研究分析新疆肥胖兒童高胰島素血癥及糖耐量異常情況,選取55例肥胖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兒童血糖,結果顯示55例兒童中,43.6%兒童存在糖耐量受損。我院本次所得研究結果與許文萍等的研究結果基本保持一致。
總結上述研究結果可知,肥胖是導致兒童發生糖耐量異常的主要原因,及時制定肥胖干預措施,能夠改善兒童糖耐量異常,降低兒童2型糖尿病發生率,有利于實現成人期疾病在兒童期的治療,促進我國兒童健康成長。
1 王燕利,劉戈力,楊箐巖,等.肥胖兒童糖負荷后2小時血糖與胰島β細胞功能和血脂關系的研究.天津醫藥,2013,41(2):101~104.
2 劉棟,宋宏慶,王曉琴,等.肥胖兒童血尿酸水平及糖脂代謝特征.醫學綜述,2016,22(13):2621~2623.
3 許文萍,郭紅,古麗比亞,等.新疆肥胖兒童高胰島素血癥及糖耐量異常情況分析.中國熱帶醫學,2014,14(12):1541~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