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業 榮
(和平縣人民醫院 河源 517200)
聲帶息肉是臨床中常見的喉部病癥類型,病因較多,例如慢性炎癥、發聲過度或不當等都是造成聲帶損傷的因素[1]。以往傳統臨床中大多通過支撐喉鏡進行聲帶息肉切除,但有研究指出,這種方法對病變組織的切除不徹底,可能對患者的聲帶造成嚴重的損傷[2]。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鼻竇內鏡的出現,也為聲帶息肉切除提供了全新的治療途徑。本次研究聯合利用支撐喉鏡與鼻竇內鏡對聲帶息肉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共32例聲帶息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6例。觀察組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齡22~57歲,平均年齡(33.6±3.6)歲;對照組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齡21~55歲,平均年齡(33.2±4.0)歲。所有患者均對研究情況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方面未呈現出明顯差異(P>0.05),證明研究具備一定的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支撐喉鏡進行聲帶息肉切除,具體方法如下:對患者實行全身麻醉,成功麻醉后順著氣管插管將支撐喉鏡送到聲門,進行相應的調整并固定,通過顯微器械將患者病變組織切除,同時對創緣進行修復。
觀察組聯合利用支撐喉鏡與鼻竇內鏡進行聲帶息肉切除,具體方法如下:對患者實行全身麻醉,成功后順著氣管插管將支撐喉鏡送到聲門,進行相應的調整并固定,同時利用鼻竇內鏡的顯示系統對患者的病變情況進行觀察并分析,再通過顯微器械切除病變組織,同時對創緣進行修復。
在對所有患者進行麻醉時,必須要注射肌肉松弛劑,切除手術時要保證徹底切除病變組織,避免對患者的聲韌帶以及聲帶計造成損傷。手術過程中,臨床醫師應當嚴格遵照相關的標準規范,時刻注意對患者的止血。手術后,指導患者禁聲2周,并通過抗生素、地塞米松進行消炎治療,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2周后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適當展開發聲訓練。
治愈:患者聲音正常,無嘶啞狀況,聲帶邊緣平整,聲帶功能以及結構完好,具有良好的彈性;有效:患者嘶啞狀況有明顯改善,聲帶邊緣存在輕微不光滑以及腫脹充血的情況,具有一定的彈性;無效:患者嘶啞狀況無明顯改善,聲帶存在息肉殘留,無法完全閉合??傆行?(治愈+有效)/總例數×100%。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對比[n(%)]

組別例數治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觀察組1614(87.50)1(6.25)1(6.25)15(93.75)對照組1611(68.75)2(12.50)3(18.75)13(81.25)χ2值4.143P值<0.05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對比

組別例數<20min[n(%)]>20min[n(%)]平均手術時間(min,x±s)觀察組1615(93.75)1(6.25)17.6±2.3對照組1611(68.75)5(31.25)23.2±3.0t/χ2值3.8534.9516.854P值<0.05<0.05<0.05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以及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并發癥發生率與復發率對比[n(%)]

組別例數咽喉部腫脹聲帶受損舌功能受損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觀察組161(6.25)0(0.00)1(6.25)2(12.50)0(0.00)對照組161(6.25)2(12.50)1(6.25)4(25.00)2(12.50)χ2值3.9864.031P值<0.05<0.05
聲帶是人體器官中的重要組成的部分,是發聲的核心器官,是語言交流的主體[3]。聲帶息肉發病初期,Reinke間隙出現充血、水腫甚至出血等病變,導致纖維變形,出現纖維樁,最終形成息肉。一般在疾病初期,大多通過保守治療的方法,即藥物治療。支撐喉鏡下切除術是應用較廣的術式之一,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聲帶恢復速率快、損傷小等優勢[4]。但該術式也有一定的缺陷,術中的術野清晰度不高,難以徹底切除病變組織,患者復發率較高,同時手術耗時較長,患者術后易出現并發癥,如咽喉部腫脹、聲帶受損、舌體功能受損等。
本研究證明支撐喉鏡與鼻竇內鏡聯合不僅能提高聲帶息肉的治療效果,同時也能減少對患者的損傷,有利于患者的康復。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5]:第一,聯合手術不需要在術中對焦距進行多次調整,術野清晰度較高,臨床醫師能明確患者的病情,降低了手術難度,減少了手術時間;第二,光照能夠自由移動,可以對患者的聲門以及周圍區域進行細致的觀察,從而降低對患者聲帶邊緣的傷害;第三,鼻竇內鏡的顯像系統具有放開以及提高亮度的功能,能準確分辨病變組織與正常組織,能及時發現細小的病變組織,保證病變組織切除的徹底;第四,支撐喉鏡并不適用于所有患者,如肥胖、駝背、頸短患者,而鼻竇內鏡的適用性較廣。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采用支撐喉鏡治療聲帶息肉,觀察組聯合采用支撐喉鏡與鼻竇內鏡治療聲帶息肉。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以及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聯合利用支撐喉鏡與鼻竇內鏡治療聲帶息肉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能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與復發率,緩解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李書偉.觀察在支撐喉鏡及鼻竇內鏡下治療聲帶息肉的效果.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1):27~28.
2 趙長清.支撐喉鏡及鼻竇內鏡下治療聲帶息肉的有效性評估及對照.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4):18~19.
3 曾鐘杰,吳波,蔣睿果,等.手術顯微鏡支撐喉鏡下和纖維喉鏡下切除聲帶息肉術后療效觀察.重慶醫學,2012,41(29):3070~3071.
4 張承宏.支撐喉鏡聯合鼻內鏡下內側微瓣法治療廣基聲帶息肉療效分析.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3,21(2):188~189.
5 鄧國勇.支撐喉鏡鼻內鏡下和纖維喉鏡下治療聲帶息肉的對比分析.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9):972~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