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旭東
(清遠市佛岡縣人民醫院 清遠 511600)
通過臨床實踐發現[1],普外急腹癥具有發病率高、發病突然等特點,該病癥發病后患者要立即到醫院就診,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實際患病情況采取手術操作。開腹手術僅能夠對患者進行病癥治療,但是不能夠對患者實際患病情況進行檢查、不能夠實現病癥診斷,容易耽誤治療時間[2]。本實驗共選取360例普外急腹癥患者,對其中180例患者應用腹腔鏡治療,效果顯著。
參與本實驗的普外急腹癥患者共360例,均為我院2008年2月~2016年12月期間收治,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組(n=180)和參照組(n=180)。研究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90:90,最大和最小年齡分別為80歲和27歲,平均年齡為(53.5±1.3)歲;參照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為89例和91例,該組患者年齡區間為29~80歲,平均年齡為(54.5±1.5)歲。對于本實驗兩組患者均知曉并自愿簽署同意書,患者家屬對其予以支持。對兩組患者性別、平均年齡等指標數據比較,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患者能夠滿足實驗基本要求。
本實驗參照組患者行開腹手術治療,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常規指標檢查,同時為患者安排手術時間。手術之前對患者進行麻醉操作,醫護人員安撫患者情緒以免其過度緊張害怕,同時幫助患者采取仰臥位的方式接受手術,將手術部位充分暴露,同時幫助患者留置導尿管,醫護人員選取手術切口位置對其進行消毒,并進行切口、手術操作。手術完畢觀察患者臨床癥狀表現情況。
本實驗研究組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在行手術操作之前醫護人員安排患者進行生命體征其中包括心率指標、血壓水平指標等進行檢查,將所有檢查結果指標數據詳細準確記錄。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主要介紹普外急腹癥行腹腔鏡手術操作治療的成功率及臨床治療效果等,安撫患者情緒以免其過度緊張害怕,并幫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姿勢進行手術,對其進行麻醉操作。通常腹腔鏡手術操作多是選取患者臍周圍進行消毒,同時做切口觀察患者臨床癥狀表現將腹腔鏡探入,主要觀察患者患病病灶位置及病灶大小及具體情況等。在確定病灶位置后醫護人員在其兩側開兩個操作孔,這一操作主要是防止手術治療后病灶組織結構傷口粘連等,對于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為了達到預期臨床效果,醫護人員還要根據患者實際患病情況開操作孔,具體數量以4個最適宜,在手術操作過程中醫護人員要格外注意器械進入腹腔內情況,要保證患者腹腔內完全正常、沒有任何出血跡象即可手術治療。部分患者在手術操作過程中存在出血風險,針對這部分患者為了保證其生命安全,醫護人員多將手術改為開腹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后醫護人員為了提高患者預后質量,要對其進行營養補液操作,同時還要對患者臨床癥狀表現情況進行觀察,特別是患者是否出現感染、是否出現滲血情況等,同時還要對患者進行常規抗生素治療。
1.3.1臨床觀察指標 本實驗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相關指標進行觀察其中包括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等,并對患者病癥治愈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指標進行觀察。
1.3.2臨床治療判定標準 普外急腹癥涉及到不同類型病癥,一般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均消失、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指標均處于正常值范圍內,即判定患者臨床治療痊愈;患者經治療后仍然會表現出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癥狀,即判定患者臨床治療未痊愈。

對兩組患者行不同手術方法治療,相比于參照組,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及住院時間等均更低(P<0.05),表1為具體實驗指標數據。


組別例數手術時間(min)出血量(mL)住院時間(d)參照組18030.1±7.341.2±9.28.2±1.7研究組18018.3±4.927.4±5.04.7±1.5t18.00617.68220.712P0.0010.0010.001
實驗結果顯示,相比于參照組,研究組患者治愈率更高,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病癥治愈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指標數據對比[n(%)]

組別例數治療痊愈治療未痊愈治療痊愈率并發癥發生率參照組1801404077.78%32(17.78%)研究組180177398.33%2(1.11%)χ236.15629.231P0.0010.001
就目前而言,我國每年患有普外急腹癥患者占有一定比重,該病癥已經成為臨床常見病及高發病之一[3],該病癥對患者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均會造成較大影響。普外急腹癥主要包括腹膜炎癥、腹外傷及潰瘍穿孔等,該病癥發病位置不同、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及疼痛程度等均不同,患病后患者要立即到醫院就診,醫護人員要針對患者不同實際情況采取相應治療方案,在最短時間內對患者進行治療控制病情發展[4]。
從傳統常規角度來講,普外急腹癥的臨床治療多應用開腹手術治療,該手術方法臨床效果一般,手術操作安全性不高。對患者行開腹手術治療切口較大、患者創傷嚴重,預后質量較差,術后患者容易出現并發癥,影響其身體恢復。通過臨床實踐,越來越多醫護人員倡導將腹腔鏡手術應用于普外急腹癥患者臨床治療中,相比于傳統手術方法,這一新型手術方法更具有優勢,該手術切口較小、創傷較小,患者手術治療過程中出血量也較少,手術安全性較高,對于保證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患者應用該手術方法治療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等均較短,有利于患者身體恢復,患者預后質量較好。同時普外急腹癥患者在臨床治療中應用腹腔鏡治療在手術操作之前,通過腹腔鏡能夠對患者實際患病情況、病灶位置及大小等情況均能夠觀察確定好,從根本上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本實驗對研究組患者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對參照組患者應用開腹手術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痊愈率更高、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更低,手術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等指標均更低(P<0.05),效果更顯著。
綜上所述,普外急腹癥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用腹腔鏡手術操作,臨床效果更好。這一手術操作具有安全性,在達到預期臨床效果的同時能夠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預后質量較好,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1 周立力.探討腹腔鏡在普外急腹癥的臨床應用.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1):111~112.
2 宋澤輝.120例普外急腹癥患者應用腹腔鏡治療的臨床分析.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4):2075~2076.
3 蒙海清.普外急腹癥中應用腹腔鏡的臨床研究.微創醫學,2014,9(5):639~640.
4 王學信.普外急腹癥中應用腹腔鏡的臨床療效觀察.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8):3425~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