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偉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一人民醫院 駐馬店 463000)
本文以我科患者為依據,對病毒性腦炎血清電解質濃度改變及其臨床意義進行研究。
以我科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接收的64例病毒性腦炎患兒為對象,所有患兒均在發病后一周內入院,在病毒性腦炎診斷上均與《實用兒科學》[3]診斷標準相符。其中男性患兒41例,女性患兒23例;年齡1~13歲,平均年齡(5.1±3.2)歲;依據患兒臨床程度顯示,輕癥患兒35例,重癥患兒29例。
入院12h內對患者進行首次靜脈采血,對其血清鈉、鉀、氯、鈣濃度進行測定。對于首次結果出現異常或禁食以及在臨床中表現出可能發生電解質紊亂的患者,每日或隔日實施復查,治療1周后顯示有復查記錄患者39例,且所有患者均進行頭顱CT或MRI檢查。
對患兒電解質濃度改變情況,血清鈉濃度與病毒性腦炎病情關系,以及頭顱CT或MRI與患兒電解質濃度變化關系進行觀察[1]。
本次研究在高、低鈉血癥以及高、低鉀血癥與高、低鈣血癥和低氯血癥方面的診斷,均根據《新編內科學》指定標準進行診斷[2]。
對統計學處理軟件SPSS18.0加以采用,對患者各項觀察指標數據統計分析,統計學有意義以P<0.05為準[3]。
經測定后,高、低鈉血癥分別占3.1%與37.5%,高、低鉀血癥分別占10.9%與14.1%,高、低鈣血癥分別占4.7%與9.4%,低氯血癥占26.6%,見表1。一周后進行復查顯示,有6例患兒發生低鈉血癥,3例患兒發生低鉀血癥。本組2例高鈉血癥患兒,均在入院1周內死亡。
表1 患兒血清電解質濃度異常情況

血清電解質指標濃度異常標準例數比例(%)血清鈉低<130mmol/L2437.5高>150mmol/L23.1血清鉀低<3.5mmol/L914.1高>5.5mmol/L710.9血清鈣低<2.0mmol/L69.4高>2.7mmol/L34.7血清氯低<98mmol/L1726.6
35例輕癥患兒中,發生低鈉血癥10例;29例重癥患兒中,發生低鈉血癥14例。兩組低鈉血癥發生比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
經頭顱CT或MRI檢查顯示,腦正?;純?4例,發生腦損害患兒50例,腦損害患者低血鈉癥發生率明顯比腦正?;純焊?P<0.05),其他電解質濃度情況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2。
表2 頭顱CT或MRI與患兒電解質濃度變化關系[例(%)]

血清電解質濃度腦損害患兒(50)腦正常患兒(14)P血清鈉低21(42.0)3(21.4)<0.05高2(4)0(0.0)>0.05血清鉀低97(14.0)2(14.3)>0.05高76(12.0)1(7.1)>0.05血清鈣低65(10.0)1(7.1)>0.05高32(4.0)1(7.1)>0.05血清氯低1714(28.0)3(21.4)>0.05
本次研究中,患者均在12h內對血清電解質濃度進行檢測,結果顯示血清鈉、鉀、氯、鈣濃度均已經不同程度地發生變化,其中低血鈉癥的發生率已達到37.5%;一周后進行復查顯示,僅有6例患兒發生低鈉血癥,3例患兒發生低鉀血癥[4]。而通常由脫水治療所導致的血清電解質異常,往往與治療時間長短有關,可見病毒性腦炎所伴隨的血清電解質異常并不完全為脫水治療并發癥[5]。
在本次研究中, 35例輕癥患兒中發生低鈉血癥10例,29例重癥患兒中發生低鈉血癥14例,兩組低鈉血癥發生比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表明血清電解質中的血清鈉濃度變化與病毒性腦炎患兒病情程度有關[3]。本組發生高鈉血癥的2例患兒,均在入院1周內死亡,提示高鈉血癥是病毒性腦膜炎致死高危因素,低鈉血癥在預后方面比高鈉血癥要好,一旦病毒性腦膜炎患者出現高鈉血癥,應及時治療。
綜上,研究顯示病毒性腦炎發生血清電解質異常并不完全屬于治療過程中伴隨的并發癥,可能與患者病毒性腦炎腦損傷情況有關,低血鈉癥是病毒性腦炎臨床病情嚴重的信號,高鈉血癥為臨床瀕危信號。病毒性腦炎血清電解質濃度改變情況,在病毒性腦炎臨床病情判斷中具有重要意義。
1 劉春峰.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5,4:225~228.
2 沈懷云,陳貞祥,周瑞,等.嬰幼兒病毒性腦炎并發神經源性肺水腫血糖及電解質檢測的意義.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1,23(4):344~345.
3 諸福棠,吳瑞萍,胡亞美.實用兒科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373~378.
4 牟善初,鄭利甫,主編.新編內科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219~223.
5 盧靈莉,劉珍蘭,洪敏施.病毒性腦炎患兒心肌酶譜及電解質的測定及臨床意義分析.吉林醫學,2014,36:8025~8026.
6 曹莉.小兒病毒性腦炎患兒血清電解質、心肌酶譜和血糖變化對患兒病情的評估價值.國際兒科學雜志,2016,43(3):254~256.
7 李業瑜.小兒病毒性腦炎血生化指標改變及其臨床意義.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