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紀 元
(江蘇省常熟市中醫院 常熟 215500)
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為肝臟囊性占位性病變,其早期臨床癥狀不具有特異性,現臨床檢查診斷此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為影像學檢查。磁共振和螺旋CT在診斷肝臟囊性占位性疾病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隨機列舉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間我院接受治療的92例患者進行討論,分別接受螺旋CT和磁共振兩種方式進行檢查,其目的在于分析螺旋CT和磁共振在肝臟囊性占位性病變中診斷的臨床價值。
從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間我院門診所接受治療的肝臟囊性占位性病變患者中隨機選取92例作為本研究病例對象,患者均符合臨床肝臟囊性占位性病變診斷標準。所選92例患者中包含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2例,最小年齡為23歲,最大年齡為69歲,平均年齡為(44.8±11.5)歲。所選研究對象均符合本研究課題,包含60例肝臟惡性腫瘤囊性病變患者,分別為11例肝臟發育性囊性病變,17例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32例肝臟轉移瘤;33例炎癥性囊性病變患者,分別包含26例肝膿腫,7例肝包蟲囊腫。
回顧分析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所選92例患者均接受螺旋CT和磁共振檢查。螺旋CT檢查:儀器為西門子16排螺旋CT,間距和層厚分別為5~10mm;掃描范圍為:從膈頂右側至肝臟下緣部位,用100ml碘海醇非離子型造影劑進行造影處理,控制流量為2~3ml/s,此后動態三期增強,并進行肝臟延遲掃描。
磁共振檢查:核磁儀器型號為西門子1.5T,掃描中常規序列為T1WI、T2WI、T1WI增強,掃描范圍和螺旋CT掃描范圍一致,將診斷所需作為依據,給予不同方位進行攝取圖像,在增強掃描上采用釓噴酸葡胺,使用劑量12ml,注射方式為推手方式,在對患者進行增強掃描檢查。
所有患者檢查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認真觀察其檢查狀況,包含數據和圖像等變化狀況,并做好記錄;同時,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數據均由專人進行整理分析,并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33例炎癥性囊性病變患者螺旋CT檢查結果表現為:肝膿腫26例,螺旋CT檢查表現為明顯性的囊性占位,CT指數在10HU~20HU范圍內,囊壁薄厚度存在不均勻狀況,囊腫具有明顯性張力狀況。26例中存在21例CT結果顯示為囊腫附近有低密度大片狀影,有5例囊腫中存在氣體狀況,氣液平面具有明顯性,增強掃描表現,囊壁為中度強化,12例患者梅花狀強化具有明顯性;磁共振具有明顯性不規則長T2、長T1信號,且信號具有一定復雜性,采用增強掃描顯示病灶未不規則性強化,且囊內具有明顯性分隔,囊壁附近有大片狀強化病灶。7例肝包蟲囊螺旋CT掃描結果表現為囊性占位明顯,囊壁較厚,囊內密度無均勻性。核共振囊腫信號存在明顯性不均勻,且表現為混雜長T2、長T1信號,囊壁則為等信號。
本研究中所列舉的腫瘤囊變60例患者中,采用螺旋CT檢查結果表明42例患者為肝內多發囊性病灶,直徑為1cm~5cm之間,性狀較為規則,邊界清晰。采用增強掃描后,病灶表現為輕度至重度強化環形,采用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肝內多發或單發囊性病灶都為低信號T1,大小不一,T2信號較高,有輕度環形強化狀況。針對原發性腫瘤囊變來說,CT檢查為囊變區狀態不規則性,囊壁薄厚度存在不均勻性。
本研究所列舉的發育性囊性病變11例患者,接受螺旋CT掃描后表明多發或單發囊性病灶,大小不一,存在較低密度,形狀表現為類圓形或圓形,邊界具有清晰性,CT指數在0HU~10HU范圍內。磁共振表現為多發或單發病灶,信號為類圓形或圓形水樣,強化無明顯性。
檢查后統計分析所得數據,螺旋CT和磁共振兩種檢查方式在肝臟囊性占位性病變中檢出率和準確性均為100%;在炎癥性病變中的敏感性狀況和特異性,磁共振方式相對來說較高(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種檢查方式敏感性和特異性[n,(%)]

檢查方式例數敏感性(%)特異性(%)螺旋CT3375.876.9磁共振3388.793.4χ2-5.699210.7653P-0.01670.0010
目前,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癥狀類型則為占位性病變,往往采用影像學方式對患者進行確診,占位性病變主要指發生惡性和良性腫瘤,或發生結石、血腫、寄生蟲等相關狀況,針對肝臟囊性占位性病變來說,屬于肝臟疾病類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主要為炎性囊性病變、囊性腫瘤、寄生蟲囊性病變。針對此類疾病來說,臨床治療方式和治療原則均存在較大差異性,因此,在肝臟囊性占位性病變治療過程中,采用有效診斷方式確診肝臟囊性占位性病變則相當重要。臨床主要采用磁共振和螺旋CT兩種方式進行掃描檢測,對于囊性占位病變不同性質,此兩種診斷檢測方式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均存在一定差異。
綜上所述,臨床在肝臟囊性占位性病變診斷中,可按照實際狀況選取螺旋CT和磁共振檢查方式,此兩種檢查方式均存在較高的診斷準確率,而針對炎癥性疾病診斷狀況,螺旋CT診斷方式的敏感性要比磁共振診斷方式低,臨床需給予足夠重視。
1 張萬樹.螺旋 CT和核磁共振對肝臟囊性占位的診斷作用分析.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7:74.
2 周楊,王雪松.雙排螺旋CT平掃增強掃描對肝臟早期占位的診斷分析.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5,16(6):538~539.
3 侯立業,林惠芳,葉德福,等.低頻與高頻超聲診斷肝臟疾病的比較研究.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4,12(6):607~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