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榮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 開封 475000)
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其臨床表現主要為運動減少、肌強直、震顫和姿勢調節障礙,隨著該病的發生,尤其是到疾病晚期,可合并有癡呆的癥狀,稱帕金森病癡呆(PDD)[1]。該病常在老年人群中發生,其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高而顯著上升。目前,PPD尚無特效治療措施,臨床上主要采用鹽酸多奈哌齊進行治療,鹽酸美金剛是一種新型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拮抗劑,近年來在治療癡呆、改善記憶力方面效果明顯。為此本文對鹽酸美金剛治療帕金森病癡呆的臨床效果和藥物安全性進行探討,并與常用藥物鹽酸多奈哌齊進行比較,收到了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3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帕金森癡呆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制定的《帕金森病癡呆的診斷與治療指南》中相關診斷標準,排除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其他原因導致的癡呆患者及研究中不能進行有效溝通的患者[2]。將符合研究的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對照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68~82歲,平均(75.2±4.9)歲;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3±2.6)年;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8例,初高中15例,大專及以上9例。治療組男15例,女17例,年齡70~84歲,平均(75.8±5.1)歲;病程4~12年,平均病程(7.4±2.5)年;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9例,初高中16例,大專及以上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
所有患者于受試前2周停服精神類藥物,隨后均給予多巴絲肼片進行治療,初始劑量為125mg/次,2次/d,后每周劑量增加125mg/d,直至帕金森癥狀能夠較好的控制后每日劑量達到1g為止。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加服鹽酸多奈哌齊片,初始劑量為5mg/次,1次/d,4周后將劑量增加至10mg/次,1次/d,并以此劑量治療至16周。觀察組給予鹽酸美金剛片進行治療,初始劑量為5mg/次,1次/d,后每周劑量增加5mg/次,直至調整至20mg/次,1次/d,隨后以此劑量連續治療16周,對其臨床療效進行觀察。
采用簡易智能狀態量表(MMSE)及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對患者認知功能進行評估,以評價不同治療方案的臨床療效。MMSE評分包括11個問題,總分30分,其中27~30為正常,21~26為輕度癡呆,10~20分為中度癡呆,0~9分為重度癡呆。MoCA評分包括從注意與集中、執行功能、記憶、語言、抽象思維等7個方面對受試者進行考察,總分30分,其中≥26分屬于正常[3]。
采用Barthel指數對治療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Barthel指數>60分為完全完成;40~60分為基本完成;20~40分為部分完成;≤20分為需要依靠幫助才能完成。臨床滿意率=(完全完成+基本完成)/總病例數×100%[4]。
患者治療期間定期進行血、尿常規,肝、腎功能檢查,對其不良反應進行觀察統計。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治療前兩組患者MoCA評分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不同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后,兩組MoCA評分均有顯著提高,且治療組MoCA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通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MSE評分可以看出,治療前兩組患者MMSE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不同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后,兩組MMSE評分均有顯著提高,且治療組MMSE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經過不同方案治療后,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進行評估,其中治療組完全完成和基本完成共27例,臨床滿意率84.38%;對照組完全完成和基本完成有20例,臨床滿意率62.50%,治療組臨床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治療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t/P值治療組3216.20±2.5721.83±2.1510.033/0.000對照組3216.23±2.2920.60±2.247.522/0.000t/P值0.038/0.9702.239/0.029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t/P值治療組3215.36±2.5120.74±2.647.684/0.000對照組3214.96±2.4918.13±2.325.411/0.000t/P值0.640/0.5254.196/0.000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日常生活能力情況比較[n,(%)]

組別例數完全完成基本完成部分完成幫助下完成滿意率(%)治療組3217103227(84.38)對照組321287520(62.50)χ2值3.925P<0.05
治療期間,治療組患者出現頭暈頭痛3例,胃腸道反應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2.50%;對照組患者出現頭暈頭痛4例,胃腸道反應1例,失眠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8.7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期間兩組患者產生的不良反應較輕微,均能隨著治療的進行自行緩解和改善。
PD是較為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之一,該病的發生主要是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從而引起紋狀體多巴胺含量的減少,導致錐體外系功能發生改變,引發患者出現行動過緩、震顫、肌強直等一系列癥狀。隨著疾病的發展,該病可引起患者癡呆,導致PPD的發生,患者喪失基本的自理能力。目前,對于PPD,臨床上尚無徹底治愈的方法,只能通過某些藥物來延緩、控制帕金森癡呆病情的發展。
鹽酸多奈哌齊屬于膽堿堿酯酶抑制劑,在治療PPD過程中通過抑制膽堿酯酶來阻礙乙酰膽堿水解,增加受體部位乙酰膽堿含量,從而改善患者記憶力,緩解癡呆癥狀的發生,但有報道曾發現患者在服用鹽酸多奈哌齊過程中會引起肌肉痙攣,震顫癥狀加重等副反應[5]。鹽酸美金剛是一種新型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拮抗劑,通過拮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興奮多巴胺受體,達到保護神經細胞及改善患者肢體震顫的發生[6]。在本研究中,通過比較鹽酸多奈哌齊及鹽酸美金剛治療PPD的臨床療效,發現二者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鹽酸美金剛的效果更為顯著,患者連續服用16周后,MoCA和MMSE評分更高,同時鹽酸美金剛還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服藥期間不良反應少,安全性好,能明顯的控制PPD病情的發展,減少患者致殘率,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
1 郭明.認知功能康復訓練與鹽酸多奈哌齊治療帕金森病癡呆的對比研究.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8):1208~1209.
2 潘寧豐,葉民.帕金森癡呆的臨床診斷相關指標的研究進展.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4,27(6):473~476.
3 葛曉霞,吉慧聰,張偉宏.鹽酸美金剛治療老年帕金森癡呆的臨床療效及對認知功能的影響.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7):128~129.
4 李桂花,林曉靜,楊建波.鹽酸美金剛在改善帕金森癡呆患者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療效.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8):5053~5054.
5 陳曉春,潘曉東.帕金森病癡呆的診斷和治療.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10,17(6):389~392.
6 梁雄壯.帕金森氏病認知功能障礙臨床研究.河北醫學,2016,22(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