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夢 麗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靜配中心 南陽 473000)
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工作量多且比較繁雜,針對多個病區的長期靜脈用藥醫囑和即刻醫囑等集中配制工作,需要完成審核處方、排藥、配制及成品核對等工作,在任何一個環節均可能發生差錯和事故,繼而引發風險事故,甚至引起醫療糾紛[1]。而針對風險因素進行評估,針對性實施防范措施,利于控制配制輸液質量,減少差錯量[2]。本次研究對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風險因素及有效的防范措施進行了探討,并針對防范前后的靜脈輸液配制質量進行比較,詳細研究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院針對2015年1月~12月期間與2016年1月~12月期間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配制的輸液總量和差錯量進行分析。醫院床位600個,藥師4人,副高級職稱1人,初級1人,中級護理人員3人,初級護理人員5人。
1.2.1問卷調查
向本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工作人員開展問卷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靜脈用藥調配管理體系是否合理、符合當前臨床需求;人員配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工作量、崗位、工作高峰時間段需求;工作模式是否具有先進性、是否符合質量體系要求、應急預案是否貼近本院臨床實際;藥品管理是否合理、采購藥品到發放藥品流程是否嚴謹、崗位職責是否明確到個人。
1.2.2改善措施
針對2015年1月~12月期間本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配制的輸液總量和差錯量進行分析,了解發生風險事件的環節及內容,在2016年1月~12月期間針對性做好防范措施,如下:(1)完善管理體系: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可以成立質量監管小組,并組織所有工作人員對科室內各項工作操作標準進行討論和制定,還需要定期對全體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整體素質,確保均嚴格依據操作規程工作;另需要定期對科室工作進行監督,針對監督檢查結果持續改進,不斷提高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工作質量[3]。針對發現的特殊風險事件,必須立即通報整個科室,提高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避免發生同類風險事件。(2)優化人員配制:滿足按需設崗和按崗設人的原則,并對護理及藥劑人員進行統一管理,設定合理的排班制度。(3)改進工作模式:針對傳統工作模式中存在的低效、隱患等環節進行改進,依據質量體系要求制定工作模式,針對不合理用藥處方,必須及時與相應科室進行溝通,了解原因并提出修改意見,確保處方改善合理;對于名稱相近、包裝相近等藥物,應當分開存放,并在配置前認真核對藥品與標簽,確認無誤后方可繼續配置。(4)加強藥品管理:做好藥品分類,依據批號和有效期進行擺放,針對有特殊要求的藥品必須進行備注,嚴禁配置過期或儲存不合格藥物。
比較2015年和2016年的配制輸液差錯量,問卷調查結果以及靜脈用藥調配風險相關知識考核平均成績。

分析表1可知,2016年實施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風險防范后配制輸液差錯率為0.012%,顯著低于2015年的0.053%,差異顯著(P<0.05)。
表1 2015年和2016年的配制輸液差錯量對比分析(%)

時間總量差錯量差錯率2015年8025824290.0532016年806875960.012χ2--238.07P--<0.05
本次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12份,均為回收有效問卷。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與本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風險因素分別來自管理體系老化、人員配置不合理、工作模式缺陷、藥物管理制度均在局限性,共4個方面,認同率分別為58.33%、66.67%、58.33%、83.33%。
培訓后相關知識考核成績平均分為(95.35±5.74)分,顯著高于培訓前的(79.21±7.65)分,差異顯著(P<0.05)。
由于在靜脈用藥調配中存在工作流程復雜的特征,因此很容易出現風險事故,嚴重影響靜脈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根據相關調查可知,導致發生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風險的因素較多,如管理因素中存在人員配置不足、制度管理不足、配置量過大等,導致無法合理安排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且難以有效促使其嚴格依據操作規范開展工作[5]。另外藥品因素和環境因素也屬于常見因素,包括藥品自身的特殊性、相似性及有效期,藥品儲存環境溫濕度變化等。本次研究顯示,本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風險因素分別來自管理體系老化、人員配置不合理、工作模式缺陷、藥物管理制度均在局限性。為了有效防范上述危險因素的影響,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風險必須加強防范:首先需要針對過去調配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針對管理問題、藥品問題和環境問題進行針對性防范,樹立以“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完善管理規章制度;其次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工作量大且比較繁瑣,工作人員必須注重工作細節,針對各個環節中易出現的風險進行防范,才能夠有效保證質量,而通過完善質量管理體系,能夠對風險及引發因素進行總結,隨后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學習,利于提高工作人員風險意識,保證用藥安全性;而且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還可以采取工作人員相互監督的措施,加強質量控制,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如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藥物配制操作規程,控制微粒污染情況,針對需要避光的藥物做好標簽,且控制藥物、注射器具等質量,對玻璃安瓶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切割和消毒,減少瓶塞穿刺次數,控制加藥種類等;另外可以通過建立差錯報告制度,將差錯情況如實上報,并進行原因的分析,找出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并加以防范。本次研究對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風險因素及有效的防范措施進行了探討,研究結果顯示2016年實施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風險防范后配制輸液差錯率(0.012%)顯著低于2015年(0.053%),表明做好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風險并加以針對性防范利于降低配制輸液差錯率,提高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工作質量,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性;而且研究期間開展相關知識的培訓工作,培訓后相關知識考核成績平均分為(95.35±5.74),顯著高于培訓前的(79.21±7.65)分,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風險因素較多,而做好風險評估后并加以防范屬于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利于提升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整體工作質量水平,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1 劉冬麗.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分析.中國衛生產業,2016,13(19):161~163.
2 蔣學林,蔣紅.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失誤原因分析與防范對策.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2):120~121.
3 康阿龍,查晶,高鳳霞.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安全運行的風險評估與防控體系的建立.藥學服務與研究,2015,15(6):443~447.
4 王金華,侯疏影,薄紅.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果分析用于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效果評價.中國藥業,2016,25(4):107~109.
5 向在永.我院PIVAS應急管理脆弱性分析.中國藥房,2016,27(16):2251~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