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祖 熔
(重慶市九龍坡區第二人民醫院護理部 重慶 400052)
家庭護理是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主要擔負老人的日常養護工作,其核心質量直接影響醫養結合模式的實施效果[1]。本組研究為進一步提升醫養結合模式中家庭護理服務質量,通過對80例老人進行隨機對照研究,探討延續性護理在醫養結合模式下家庭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與價值,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康復科內實施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老人80例作為觀察對象。所有老人及家屬對本組研究目的、內容、風險均完全知情同意,已排除精神疾病、惡性腫瘤、嚴重內科基礎疾病、急慢性感染等患者。80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齡65~89歲,平均年齡(75.3±4.2)歲,合并高血壓15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32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老人40例,兩組老人一般人口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試驗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老人接受常規醫養結合模式下的家庭護理,包括定期隨訪、上門醫療服務、遠程健康指導等措施[2];觀察組則接受延續性護理干預模式,具體干預措施如下:(1)院外指導:老人定期體檢或住院治療后應做好出院指導,告知老人定時體檢、復診的重要性,留取家屬聯系方式并定期進行電話遠程隨訪,了解老人家庭護理情況,及時予以藥物指導;(2)健康管理:通過電話遠程以及上門服務等方式,講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要求老人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合理安排飲食,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進行戶外運動或群體活動;(3)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生活:能自理的老人應督促其主動進行日常勞動,不可幫其完成;與老人共同制定日常生活勞動的訓練計劃,自行洗澡、進食、更衣、打掃衛生等;對有部分生活能力的老人應給予其充足的時間,適當督促其洗漱進食等,必要時協助完成;(4)生活干預:根據老人的文化程度做一些小游戲,下棋、打牌等;與老人一起閱讀,探討一些問題或讓老人對日常生活進行總結歸納;老人通過自身的力量借助運動器械進行被動或主動運動,以改善局部或全身功能為目的的訓練方法,如散步、行走、慢跑、打太極、扔實心球、沙包等[3]。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老人生命質量測評量表(QOL-AD)、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MMSE)評分評估兩組老人干預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質量以及精神狀態,并記錄兩組老人干預過程中不良風險事件發生情況。

兩組護理前ADL、QOL-AD、MMSE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ADL、QOL-AD、MMSE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老人ADL、QOL-AD、MMSE評分比較結果

組別ADLQOL?ADMMSE觀察組(n=40)干預前35.67±5.4223.49±5.2217.55±4.98干預后27.32±4.9728.69±4.5122.45±4.72對照組(n=40)干預前35.13±7.3223.84±5.3417.84±4.23干預后31.25±6.5226.26±4.2119.37±4.29
干預過程中觀察組患者跌倒、墜床、感染等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延續性護理是一種基于常規護理開展的具有遠期管理能力的干預方式,而延續性護理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中的應用理念,是為了解決老年人群長期健康服務中醫療、養老以及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尤其適用合并有老年慢性病的患者[4]。而在本組研究中采用延續性護理的觀察組老人干預后ADL、QOL-AD、MMSE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并且不良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延續性護理在醫養結合家庭護理中的應用能夠進一步提升老人生活質量,對改善老人身心健康及安全具有重要作用[5]。通過延續管理能夠長期、有效、遠程的為老人養老照護提供指導與管理,進而達到提升醫養結合模式家庭護理服務的專業性與針對性,這對改善老人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精神狀態具有重要作用[6]。
表2 兩組老人不良風險事件發生率

組別n跌倒、墜床感染護理不當外走合計(n,%)觀察組4021205(12.50)對照組40645217(42.50)
綜上所述,在老人社區醫養結合家庭護理中采取延續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老人生活質量及精神狀態,具有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
1 景麗偉,王愛平,閻蕾,等.基于聚類分析的社區慢性病老年人家庭訪視護理需求分類的研究.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5,44(8):758~760.
2 耿桂靈,宋彥玲,肖玉華,等.醫養結合理念下老年慢性病患者延續護理模式構建分析.護理管理雜志,2015,15(6):381~382.
3 洪艷群,方躍平.醫養護一體化管理模式在社區老年慢性病病人管理中的應用.護理研究,2016,30(3C):1102~1103.
4 張福英,唐永艷,馬亮.社區-家庭延續性護理服務模式在社康護理工作中的應用.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1):148~149.
5 耿桂靈,宋彥玲,肖玉華.醫養結合理念下老年慢性病患者延續護理模式構建分析.護理管理雜志,2015,15(6):381~382.
6 王為.延續性護理模式對持續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影響.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5:773~774.